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28704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讲解(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非线性方程的根的相关概念,如m重根、有根区间等概念;2.掌握逐步搜索法和二分法(区间对分法)的基本思想及步骤,了解这两种方法的适用性及缺点,能应用其求解简单的非线性方程;3.了解迭代法的分类,理解并掌握不动点迭代法的概念及相关收敛性定理,掌握全局收敛性及局部收敛性联系及区别,理解收敛阶和计算效率的相关概念的来历及含义;4.了解迭代加速的思想,掌握加权法(松弛法)、Aitken以及Steffensen加速方法的思想及相关理论、计算公式;5.理解并掌握Newton迭代法及求重根的修正Newton迭代法的思想、实现步骤以及相关理论;6.理解

2、Newton迭代法的相关变形方法的提出及实现步骤,如简化Newton法(平行弦法)、Newton下山法、拟Newton法和Steffensen方法;7、理解割线法和Muller法提出的背景及实现步骤,掌握相关的理论。教学重点:1.逐步搜索法和二分法(区间对分法)的基本思想及步骤;2.不动点迭代法的概念及相关收敛性定理;3.迭代加速的思想及三种实现方式;4. Newton迭代法及相关变形或改进的迭代法的思想及步骤。教学难点:1.不动点迭代法的概念及相关收敛性定理;2.迭代加速的思想及三种实现方式;3. Newton迭代法及相关变形或改进的迭代法的思想及步骤。教学方法:教具:4.1 问题的提出非线

3、性科学是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非线性方程的求根也成了一个不可缺的内容。但是,非线性方程的求根非常复杂。本章重点讨论单个方程的求根方法,对于非线性方程组的解法仅作一些简单的介绍。这是因为单个方程的求根问题比非线性方程组更普遍。另外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是个难度比较大的问题,许多近代研究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非线性方程和方程组的数值解法主要是迭代法。一般的非线性方程组可以写成,其中和都是维向量。当时就是单个的方程。为了叙述方便,首先引入下述定义:定义4.1 对于一元非线性方程,若为代数多项式,即则称为代数(多项式)方程,否则称为超越方程。例如,为代数方程,而则为超越方程。定义4.2 (1)若存

4、在使,则称是方程的解或根,也称是函数的零点。(2)若函数可分解为 ,其中为正整数,则称是方程的重根,或称是函数的重零点。当时,称是的单根或的单重零点。零点可能是实数,也可能是复数。定理4.1 对于充分可微的函数,是函数的重零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定义4.3 若方程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根,则称为方程的有根区间。通常可用逐步(次)搜索法求方程的有根区间。定理4.2 若函数在区间上连续(即),且,则方程在内至少有一个根。定义4.4 若在区间上只有方程的一个根,则称为方程的隔根区间。定理4.3 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连续,且,则方程在内有且仅有一个根。关于根的个数,由代数学基本定理知,高次代数方程的根(包括

5、实根和复根)的个数与代数方程的次数相同;对于超越方程,可能没有根,也可能有一个或若干个根,甚至无穷多个根。理论上已经证明,对于次数的代数方程,它的根可以用根式表示,而次数的代数方程,它的根一般不能用根式表示,亦即不能用解析表达式来表示。因此对于一般的函数方程,一般来说,更不存在根的解析表达式,而在实际应用中,也不一定需要得到求根的解析表达式,只要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根的近似值就可以了。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根的问题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方面:(1)根的存在性。即方程有没有根?如果有根,有几个根?(2)根的分布,即求出有根区间。(3)根的精确化。即在已知一个根的近似值后,设法逐步把根精确化,直到满足精度为止

6、。4.2 逐步搜索法和二分法4.2.1 逐步搜索法假设是定义在某区域内的连续函数,在区间有且仅有一个单根,则逐步搜索法的步骤如下:(1)判断的符号:若,则;若,则不妨设。(2)选择适当的步长,搜索一步,看的符号,若,则已找到。若则可知,这时可取或作为的近似值。若,则继续往前搜索一步,看的符号,直到与异号,则可知,其中,这时可取或作为的近似值。逐步搜索法的步长的选择很难恰到好处,若取得较大,则精度较差;若取得足够小,精度提高了,但计算量增加了许多。因此,如果精度要求较高的话,该方法不太经济。例4.1 求方程的有根区间。解:根据有根区间的定义,对方程的根进行搜索计算,结果如下表0123456符号从

7、上表可以得出方程的三个有根区间为,和。4.2.2 二分法二分法(对分法)是逐步搜索法的改进。它的基本思想是逐步将非线性方程的有根区间(或隔根区间)二分,通过判断函数值的符号,逐步对半缩小有根区间(或隔根区间),直到区间缩小到容许误差范围之内,然后取区间的中点为根的近似值。(基本思想:通过计算隔根区间的中点,逐步缩小隔根区间,从而得到方程的近似根)设,且,则在内有根。为明确起见,再设在内仅有一个根。令,计算和。若,则,结束计算。若,则令,否则令,这样得到新的隔根区间。,。再令,若,则,否则类似可得新的隔根区间。这个过程可一直进行下去,仅当出现时过程中断(其中)。记第次过程得到的隔根区间为,则,

8、(4.1)故有 ,因此当充分大时,可作为方程的根的近似值,且有误差估计式 对于预先给定的精度,只要,即 (4.2)便有,这时就是满足精度要求的近似值。(实际中常用来代替,其中为预先给定的小量)分析以上过程不难发现,二分法的收敛速度与公比为的等比级数相同。由于,可知大约二分10次,近似根的精度可提高三位小数位。二分法的思想方法还可以用于搜索一个较大区间内实根的分布情况(不包括偶重实根),实际做法是:取适当的步长,逐一检验小区间()两端的函数值是否异号,若异号,则按以上二分法求出其中的根;若同号则不作求根运算而转入检查下一个区间,只要选得适当小,则可求出内的所有奇重实根(包括单实根)。选得过大,可

9、能漏掉某些根;选得过小,则计算量增大。二分法的优点是程序简单、方法可靠、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事先估计计算次数容易,收敛速度恒定,对函数的性质要求低,只要连续就可以了;它的局限性是不能求偶数重根,也不能求复根和虚根。另外,二分法在求根过程中,只用到了函数的符号,而未用到计算出的函数值,这总有点浪费。实际应用中这个方法可用于求根的初始近似值,以便使用其它的求根高速迭代法,有时也用来试探实根的分布区间。例4.2 用二分法求方程在区间内的一个实根,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即误差不超过0.005)。解:这里,而,故在区间内有根。由(4.2)式可得故只要二分6次便能达到所要求的精度,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

10、的符号01.01.51.2511.251.37521.3751.312531.31251.343841.34381.328151.32811.320361.32031.3242故为方程的近似根,误差不超过0.005。4.3 迭代法4.3.1 迭代法分类迭代法是一种逐步逼近根的方法,已知方程的一个近似根后,通常使用某个固定公式反复校正根的近似值,使之逐步精确化,一直到满足给定的精度要求为止。迭代法可分为单点迭代法和多点迭代法。设一元函数是连续的,将方程变换为如下的等价形式 (4.3)其中是一个连续函数,这样就得到单点迭代公式, (4.4)给定初值,可得序列。此时称为迭代函数,其只依赖于及上以及的

11、各阶导数值,并称为迭代序列,有时也称(4.4)为迭代方程(过程,格式)。例如,著名的Newton迭代法,就是单点迭代法的一个具体例子。而多点迭代法的一般形式为, (4.5)为产生迭代序列,需要个初始值,。其中迭代函数依赖于及这些点上及其各阶导数值。割线法 ,是多点迭代法的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实践中,有些迭代法其迭代函数是随迭代次数发生改变的,一般称这样的迭代法为非定常迭代。而对应地,上述单点和多点迭代法称为定常迭代。因此,迭代法的最一般形式为 (4.6)我们将要考虑的求的根的方法都属于这种形式。对于定常迭代,而对于单点迭代。 4.3.2 不动点迭代法与全局收敛性定义4.5 若满足,则称为的不动

12、点(或固定点)。此时,我们称(4.4)式为不动点迭代法。显然,若等价于,则的不动点也是方程的根。定义4.6 如果对于任意的,由(4.4)式产生的序列有极限,即,则称迭代方程(4.4)收敛。下面先讨论一般的不动点和不动点迭代法的一些性质。定义4.7 若存在常数,使对任何有则称在上满足Lipschitz(利普希茨)条件,称为Lipschitz常数。 显然,若在上满足Lipschitz条件,则在上连续。若在上一阶导数存在且有界,则在上满足Lipschitz条件。定理4.4(不动点存在性定理) 设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对任意,有;(2)在上满足Lipschitz条件,且Lipschitz常数;则在上

13、存在唯一的不动点。证明:先证明不动点的存在性,记,由定理条件有及,若有一等号成立,则或,即有不动点,否则必有,因,则必有使,即为的不动点。再证明唯一性,设都是的不动点,且,则与假设矛盾,这表明,即不动点是唯一的。证毕推论1 若定理4.4中的条件(2)改为,且,则定理结论依然成立。证明:这只要利用下式即可证明,其中,定理4.5(不动点迭代法的全局收敛性定理) 设满足定理4.4中的两个条件,则对任意的,由(4.4)式生成的迭代序列收敛到在上的不动点,且对整数有 (4.7) (4.8) (4.9) (4.10)证明:由定理4.4知在上存在唯一的不动点,下面先证明由(4.4)式生成的迭代序列收敛到的唯

14、一不动点。由于,故,再由Lipschitz条件得因为,故,即。由Lipschitz条件及递推关系得即证得(4.7),再由 及递推可得(4.8),在(4.7)中令即得(4.9),在(4.8)中令即得(4.10)。证毕 推论2 若定理4.5中的条件(2)改为,且,则定理结论依然成立,且有 (4.11)证明:只需证明(4.11)。由微分中值定理及迭代公式有其中介于和之间。从而有,对上式两端取极限,并注意到即得(4.11)式。证毕估计式(4.7),(4.8)和式(4.11),分别被称为误差后验估计式(误差事后估计式)、误差先验估计式(误差事前估计式)和误差渐进估计式。由定理4.5可以看出,的大小与迭代的收敛速度有关。越小,收敛速度越快;若很接近于1,则收敛可能很慢。在实际计算中,对于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