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28659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陵市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 作者: 日期:29 1 总论1.1 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乐陵市林业生态示范建设项目1.1.2 建设单位:乐陵市林业局1.1.3法人代表:王占林1.1.4 项目性质:新建1.1.5 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乐陵市西北部漳卫新河南岸,包括大孙乡、西段乡、黄夹镇3个乡镇。1.1.6 建设内容规模 营造农田防护林220hm2,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1.1.7建设期限:建设期1年,即2008年。1.1.8项目投资 总投资22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80万元,占总投资的36.4%;地方配套资金80万元(省、市、县分别为64万元、8万元、8万元),占总投

2、资的36.4%;建设单位自筹资金60万元,占总投资的27.2%。1.1.9效益评价 该项目的实施,可新增林地面积220hm2, 扩大了森林资源,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了0.1%。与现有沟渠路植树、农田林网、村镇绿化构筑起项目区综合生态防护林体系,对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加快项目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1.10编制单位: 山东省林业监测规划院1.2编制依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农办2005 30号;LY514199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关于编报2008年农业综合开发

3、林业项目计划的通知计开函2007103号;GBT60011985育苗技术规程;GBT157811995森林抚育规程;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乐陵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和目标。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hm2220.02造林密度株/hm2166623m3总投资万元220.04设施、设备万元15.05生产建设万元168.66其他费用万元16.47基本预备费万元10.08流动资金万元10.0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背景为加快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步伐,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

4、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目标的早日实现,国家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山东省沙化荒漠化土地分布范围较广。据山东省荒漠化调查结果显示, 山东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鲁西北、黄河下游黄泛平原及故道沙区, 面积达l00万hm2, 由黄河多次改道、决口形成。沙化土地多呈现为土地瘠薄, 缺树少林, 生态环境较差,自然灾害频繁。据统计全省有6300个村庄、6400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乐陵市位于黄河故道沙地区域,生态环境较差,属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区范围内,根据2008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要求,乐陵市申请2008年度林业生态示范项目

5、。经省林业局综合考察、筛选,确定把乐陵市纳入2008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范围。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规划,政府支持、群众拥护,利国利民。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2.2.1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速生态建设进程的需要由于历史上黄河的多次泛滥,在乐陵市境内留下大面积的风沙化土地,土壤结构松散,每逢冬春干旱季节,经常风沙弥漫,春播作物被风沙埋没。雨季又易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破坏了土地资源,制约乐陵市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速生态建设进程,改善农村生态环境。2.2.2是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

6、来越高,实践表明,扩大森林资源是加快环境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根本措施之一。建国以来,该市经过五十多年的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初期的不足5提高到34.6,风沙危害已大大减轻,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不断发展。通过实施该项目,可有效地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2.2.3是建设生态示范工程区的需要 乐陵市以种植业为主,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的发展,为了振兴地方经济、改变欠发达的面貌,连续做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大力发展小枣生产的规定”,启动了“枣树富民战略”等从政策上给林业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从而大

7、大调动了干部群众的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全市林业的大发展,对环境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实施该项目,可集科研推广于一体,开展科技创新,引入新技术、成果,加快乐陵市生态市建设的步伐,对该市的工农业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2.4是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项目区内公路、河流、干沟及大型灌渠纵横交织,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生态环境较差,产业化发展缓慢,经济效益不高,通过实施该项目,可以建立综合防护林体系,大大减轻风沙危害,不断提高农业产量,有效地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3 项目建设条件3.1 自然地理条件3.

8、1.1 地理位置乐陵市位于鲁西北平原北部,马颊河下游,地处北纬37263752,东经1172111756之间。东临庆云、阳信两县,西与陵县、宁津接壤,南靠商河、临邑县,北隔漳卫南运河与河北省盐山、南皮相望,南北长50km,东西宽30km,总面积117215.7 hm2。项目区位于乐陵市西北部漳卫新河南岸,主要包括大孙乡、西段乡、黄夹镇3个乡镇,总面积20336 hm2。3.1.2 地形地貌乐陵市的地貌形态,由古黄河的泛滥变迁所决定,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分为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漕状洼和决口扇形地五个类型,缓平坡地又分为高坡、平坡、洼坡。3.1.3 土壤根据土壤发生学

9、分类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及综合属性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五级分类制,将全市土壤定为三个土类、五个亚类、六个土属、八十四个土种。1、潮土类 褐土化潮土分布在漳卫新河南岸的三堂以南,大徐以西,朱集以北的河滩高地,马颊河岸也有零星分布;典型潮土遍及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河之间的缓平坡地上,全市乡镇都有分布;盐化潮土分布于铁营、杨安镇等大型洼地的边缘和丁坞、郭家、胡家、杨安镇、花园等乡镇的缓平坡地中下端及洼坡地带。潮土类占全市总面积的89%。2、盐土类 白潮盐土多出现于洼坡地、浅平地和槽状洼地上。铁营洼边缘、胡家的千顷张、王程站一带是集中分布区,杨安镇、花园镇、寨头堡等乡

10、镇有少量分布;油潮盐土分布在丁坞、市中赵洪都西北、花园的谷王庄、郭家的北夏、张北溪等地。白潮盐土、油潮盐土两类占全市总面积的6.5%。3、风沙土类 分布在决口扇地上,漳卫新河南岸的大孙乡以北张苏官庄一带均属此类,占全市总面积的4.5%。3.1.4 气候条件乐陵市属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该市年平均气温12.4,最高13.6(1961年),最低11.2(1969年)。日照时数年平均2701小时,最多年3055小时,最少年2276小时,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为4348.1,无霜期196天,年平均降水量587.3mm,其中夏季降雨447.7mm,作物生长期间,日照时数每月都在220小时

11、以上,5、6、9、10月日照百分率较高。雨热同季,适宜温带各种树木的生长。3.1.5 树种资源乐陵市树种多为暖温带阔叶树种,计32科45属76种。用材树以杨树、白榆、旱柳、刺槐为最多,臭椿、国槐、泡桐、杞柳也有一定数量的栽培,此外还有少量的侧柏、垂柳、合欢、法桐等。经济林树种枣树苹果、梨、桃、杏、桑椹、山楂、葡萄、香椿、枸杞、沙果、李、柿、核桃、花椒、石榴等。3.2 社会经济条件乐陵市设 4 个街道办事处 8镇 4 乡,共 1089 个行政村。人口主要是汉族以及回、满、蒙、瑶等少数民族,全市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万,总劳力32万人,2006年农业总产值188034万元,其中林业产值6

12、2803万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80元。3.3 林业生产经营条件3.3.1 建设单位概括乐陵市林业局下设办公室、林保站、果树站、营林站、资源站、科技推广站、林政科、公安科、金丝小枣开发研究中心、苗圃、枣苗圃、园艺场、林产品经销公司等。林业局总人数63人,技术人员27人,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6人。 全市18个乡镇林业站总人数197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22人。3.3.2 森林资源截止到2006年底,全市林地总面积29036.47hm2,有林地面积25836hm2,未成造2574.2 hm2,苗圃等用地626.27hm2,林木蓄积量313.4万m3

13、,森林覆盖率为22.1%。3.3.3 科技支撑近几年,乐陵市林业局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省林科院、市林业局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有力地推动了该市林业生产的发展。目前,全市现已建起由市林业局乡林业站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市林业局配有微机4台,通讯网络健全,为项目实施提供全面技术支撑。3.3.4 项目区条件项目区位于乐陵市西北,漳卫新河南岸,大孙乡、西段乡和黄夹镇的北部地区,土壤以潮土为主,地下水位3m,土壤含盐量在0.4%0.6%之间,PH值为7.5。区内交通条件便利,村村通柏油路;水浇条件良好,境内有漳卫新河、跃丰河、徐黄干沟和张库史沟贯穿项目区,能保证长年排供水;另外,项目区地下水

14、资源丰富,井渠设施配套,电力供应充足稳定。4建设目标4.1建设目标以林业生态示范建设为重点,紧密结合项目区农田防护林建设,加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早日实现。 4.2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增加地表植被、培育森林资源、以遏制沙化扩展,加快沙化土地治理步伐为目标,以先进实用科学技术为支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把项目建设成多效益兼顾的林业生态示范区,促进区域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4.3 建设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因害设防,合理布局,重点突出,集中连片的原则;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则;坚持造、育、管并举的原则;坚持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工程项目管理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科技含量和建设质量的原则;坚持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形式建设的原则4.4 主要建设任务 在大孙乡、西段乡、黄夹镇3个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