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284272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石化轮系及其设计教材(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 轮系及其分类 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5-3 轮系的功用 小 结,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目录,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1450 rpm,53.7 rpm,1,2,一对齿轮传动,设 d1 = 53.7mm,则 d2 = i12d1 = 2753.7 = 1450mm,5.1 轮系及其分类,: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轮系,两轮直径相差太大,不合理,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定轴轮系:,混合轮系:,周转轮系:,轮系分类:,所有齿轮的轴线位置都是固定的。,至少有一个齿轮的轴线是绕另一个齿轮轴 线转动的(行星,差动),由两个以上基本轮系组成。,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

2、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2,3-3, 4-4双联齿轮,2. 转向关系,2. 转向关系,4,i15=1/5,1.传动比大小,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 i15,1,2,2,3,4,5,4,结论:,总传动比=各级传动比的连乘积,3-过桥轮(惰轮既是主动轮又作从动轮)其齿数对传动比无影响,作用: 控制转向,例5-1,例5-2,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行星轮:,1、组成:,轴线位置变动,行星轮既作自转又作公转,支持行星轮的构件,轴线位置固定,2.行星架

3、(转臂, 系杆) H :,3.中心轮(太阳轮):,4.机架,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2、分类: (按自由度分类),差动轮系:,行星轮系:,F=3N-2PL-PH =2 (两个中心轮均转动),F=3N-2PL-PH =1 (只有一个中心轮转动),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组成:,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3、转化轮系(转化机构),不能直接用定轴轮系的计算方法,构件 原有转速 转化轮系中的转速,已知:n1、n2、n3、nH,2、分类: (按自由度分类),二、周转轮系

4、的传动比计算,1、组成:,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般计算式:,4、转化轮系的传动比(假想定轴轮系传动比),2、分类: (按自由度分类),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组成:,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3、转化轮系(转化机构),1) 齿数连乘积之比前的“”号取决于转化轮系中G、K轮的转向;,2) 轮G、轮K和行星架H必须是同一个周转轮系中轴线平行或重合 的三个构件;,3) nG 、nK 、nH 中,已知值应根据转向相同还是相反代入正 负号,未知值的转向由计算结果判定

5、。,例5-3,例5-4,例5-5,例5-6,例5-7,注意:,4、转化轮系的传动比(假想定轴轮系传动比),2、分类: (按自由度分类),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1、组成:,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3、转化轮系(转化机构),在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时,既不能将整个轮系作为定轴轮系来处理,也不能对整个机构采用转化机构的办法。,计算复合轮系传动比的正确方法是:,(1) 首先将各个基本轮系正确地区分开来(先找周转轮系),(2) 分别列出计算各基本轮系传动比的方程式。,(3) 找出各基本轮系之间的联系。,(4) 将各基本轮系传动比方程式联立

6、求解,即可求得复 合轮系的传动比。,复合轮系:,三、混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例5-8,例5-9,例5-10,例5-11,由两个以上基本轮系组成的轮系,二、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5.2 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一.相距较远的两轴之间的传动,二.变速、变向,5.3 轮系的功用,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三、实现多路输出,1,2(分针M) N 9,10,11,12(时针H) 3,4,5,6,(秒针S),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四.获得大传动比(行星轮系),五.实现运动的合成,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六、实

7、现运动的分解,联立:,例5-1,例5-2,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小 结,1)了解轮系的分类; 2)掌握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3)掌握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正确理解转化机构的概念 4)掌握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关键是如何区分基本轮系,例5-13,例5-12,例5-14,章头,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3,方向: 画箭头,轮系传动比: 大小:,解:,例5-1:,已知Z1=16 ,Z2=32, Z2=20, Z3=40, Z3=2(右),Z4=40,若n1=800r/min, 求蜗轮的转速n4 及各轮的转向。,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

8、设计,例5-2: 求i15和提升重物时手柄的转动方向,解:,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求nH与n1的关系,= Z3/ Z1,行星轮系,i1H=n1/ nH= (1+ Z3/ Z1),n3=0,nH与n1的转向相同,例5-3:,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图示为一大传动比的减速器,Z1=100,Z2=101,Z2=100,Z3=99 求:输入件H对输出件1的传动比iH1,若Z1=99,周转轮系传动比正负是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判断出来的。,n3=0,例5-4:,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已知齿数Z1=15 , Z2 = 25 , Z 2 = 20 , Z3 = 60

9、。 n1=200r/min ,n3=50r/min , 转向见图,求nH,设n1为正,n3为负,nH= 8.3r/min,差动轮系,表示nH与n3方向相同,例5-5:,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已知齿数Z1=12 , Z2 = 28 , Z 2 = 14 , Z3 = 54。 求iSH,n3 =0,手动链轮,起重链轮,行星轮系,i1H = iSH = n1 / nH =10,例5-6:,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已知齿数Z1=48 , Z2 = 42 , Z 2 = 18 , Z3 = 21。 n1=100r/min ,n3=80r/min , 转向见图,求nH,画箭头

10、的方法,题所给,章头,例5-7:,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1-2 定轴轮系,i12=1/ 2 = - Z2/Z1=2,又:,求i1H, 2= 2 ; 4 =0,234H 行星轮系,轮1与系杆转向相反,两式相乘得:,例5-8,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1-2-3-H1 行星轮系2,4-5-6-H2 行星轮系1, H1= 4 、 6 = 3 = 0,例5-9求i1H2,两式相乘得:,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已知各轮齿数, 求传动比i1H,1、分析轮系的组成,1,2,2,3定轴轮系,1,4,3,H差动轮系,2、分别写出各轮系的传动比,定轴轮系 :,差动轮系 :

11、,3、找出轮系之间的运动关系,由(2)得:,例5-10,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4、联立求解:,由(1)得:,传动比计算要点: 分清轮系 注意符号 掌握技巧,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当已知 n1=1450 r/min ,可得:,电动卷扬机减速器 Z1=24,Z2=48,Z2=30,Z3=90,Z3=20,Z4=30,Z5=80,求i1H.,(H和5为一整体),3,4,5定轴轮系,(又),联立:,1,2,2,3,H差动轮系,例5-11,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例5-12:,图示为一周转轮系进给 机构,已知:各轮齿数, n3=0,求: iH1.,解:, iH1=

12、nH/n1=,=60,符号表示H与轮1转向,1) 设z1=100,z2=100, z2 =100, z3=101。,iH1=nH/n1,=-100,2)若改Z2=99,iH1,3)设:Z1=60,Z2=20, Z2=20,Z3=59,n3=0,iH1=nH/n1,=10000,=,+,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例5-13:,图示轮系中,已知各轮齿数:Z1=Z4=Z6=20,Z3=30, Z5=Z7=40,且各轮均为标准齿轮, 模数相同,求传动比 i19=?,解:,1)划分各基本轮系。,轮4、5、6、7、8和构件9组成基本 周转轮系。,轮1、2、3组成定轴轮系,2)对定轴轮系有,i1

13、3=n1/n3= -Z3/Z1,即 n3= -n1Z1/Z3,= -20n1/30,3)对周转轮系,由同心条件及模数相同可得,Z8=Z4+Z5+Z6+2Z7,=20+40+20+220=160,=16,由于n4=n1,n8=n3,(n1-n9)/(-2n1/3-n9)=16,负号表示:,N1和n9反向,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例5-14:,在图示双螺旋桨飞机的减速器中,已知Z1=26,Z2=20, Z4=30,Z5=18及n1=15000r/min,求np和nQ的大小和方向.,解:,1)划分基本轮系,轮1、2、3、P组成一基本周转轮系,,轮4、5、6、Q组成另一基本周转轮系。,2)分别计算,根据原理得:,Z3=Z1+2Z2=26+220=66,Z6=Z4+2Z5=30+218=66,= -66/26,代入参数得:,解得:nP=4239r/min,正号表示nP与n1同向,返回,机械原理 第五章 轮系及其设计,同理解得:nQ=2914 r/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