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27756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1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 (试行) 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 20152015 年年 8 8 月月 Q/XXX XXXXXXXXX I 目 次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与定义 . 1 4 总则 . 2 4.1 目的任务 . 2 4.2 调查手段 . 3 4.3 调查程序 . 3 4.4 调查成果 . 3 5 设计编审 . 3 5.1 资料收集与整理 . 3 5.2 野外踏勘 . 4 5.3 设计编制 . 4 6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方法 . 4 6.1 野外地质调查 . 4 6.2 重磁电页岩气物探调查 . 5 6.3 二维地震调查 . 7 6.4 地质调查井

2、 . 8 6.5 参数井 10 7 页岩气资源评价 11 7.1 目的任务 11 7.2 基本要求 11 7.3 评价单元 12 7.4 评价方法 12 8 选区评价 12 8.1 远景区优选 12 8.2 有利区优选 13 8.3 评价成果 14 9 成果报告编制 14 9.1 编制要求 14 9.2 编写提纲与主要内容 14 10 质量监控 . 16 10.1 三级质量检查和验收 . 16 10.2 成果资料质量要求 . 16 Q/XXX XXXXXXXXX II 10.3 资料汇交质量要求 1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测试项目 . 1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页岩气

3、资源可靠系数和潜力系数 . 19 参考文献 . 20 Q/XXX XXXXXXXXX 1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工作指南(试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内容、工作方法、成果编制、质量监 控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Z/T 0227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DZ/T 0259 陆地石油和天然气调查规范 SY/T 5251-2010 油气井录井项目

4、内容及质量基本要求 SY/T 5314 陆上石油地震勘探资料采集技术规范 SY 5517 野外石油天然气地质调查规范 SY/T 5599 油气探井录井总结报告编写规范 SY/T 5615 石油天然气地质编图规范及图式 SY/T 5771-2011 地面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SY/T 5772-2012 可控源声频大地电磁法勘探技术规程 SY/T 5788.2 油气探井气测录井规范 SY/T 5788.3-2014 油气井地质录井规范 SY/T 5819-2010 陆上重力勘探技术规程 SY/T 5820-2014 石油大地电磁测深法采集技术规程 SY/T 5965 油气探井地质设计规范 SY/T

5、5980-1999 探井试油测试设计规范 SY/T 6244 油气探井井位设计规程 SY/T 6293-1997 勘探试油工作规范 Q/SH 0270-2009 常规油、气、水井水力压裂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 DB 43/T 971-2014 页岩气钻井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页岩气 主要以吸附态、游离态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的天然气,主体上呈现自生自储、连续分 Q/XXX XXXXXXXXX 2 布特征,属非常规天然气。 3.2 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 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均在0.5%以上的富含有机质泥页岩层系,可夹少量砂岩、碳酸盐岩、硅 质岩等

6、其它岩性,富有机质泥页岩累计厚度占层段厚度的比例不小于60%。 3.3 含气泥页岩层段 含气量大于1m 3/t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 3.4 页岩气远景区 埋深介于500m4500m之间、厚度大于15m的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分布区。 3.5 页岩气有利区 埋深介于500m4500m之间、厚度大于20m的含气泥页岩层段分布区。 3.6 页岩气勘查区块 通过地质调查和研究,圈定的可供企业进行页岩气勘查的地区。一般面积5002000km 2,泥页岩层 段埋深介于1000m4000m之间,厚度大于30m。 3.7 页岩气地质调查井 以了解富有机质泥页岩垂向分布、厚度,获取有机地化、岩石矿物、含气性等基本

7、参数部署的机械 岩心钻探。深度一般小于2000m,完孔直径大于75mm。应附有油气测井和气测录井。 3.8 页岩气参数井 以了解富有机质泥页岩垂向分布、厚度,获取有机地化、岩石矿物学、储集性能、保存条件和含气 性等关键参数部署的油气钻井,深度一般2000m4000m,完孔直径大于215.9mm,应附有页岩气特殊测 井和综合录井。 4 总则 4.1 目的任务 4.1.1 目的 查明调查区页岩气形成地质条件和资源潜力,圈定页岩气远景区和有利区,优选勘查区块,编制区 块资料包。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勘查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Q/XXX XXXXXXXXX 3 4.1.2 任务 4.1.2.1 资源潜力评价

8、 以盆地或大型盆地一级构造单元为评价单元,以富有机质页岩层系为评价对象,以野外地质调查、 重磁电勘探为主要手段,配合少量地质调查井钻探,基本查明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的分布特征、岩性组 合、有机地化、岩石矿物学及含气性特征,优选页岩气远景区,开展资源潜力评价。 4.1.2.2 远景区调查 以页岩气远景区为调查单元,以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为调查对象,以地震勘探、地质调查井为主要 手段,查明含气泥页岩层段的展布、有机地化、岩石矿物、储集性能、保存条件、岩石力学、含气性等 特征,探索页岩气富集规律,概略分析经济技术条件,优选页岩气有利区,预测地质资源量。 4.1.2.3 战略选区调查 以页岩气有利区为调查

9、单元,以含气泥页岩层段为调查对象,查明含气页岩层段的储集性能、保存 条件、可压性和含气性,开展页岩气储层表征与建模、渗流机理研究与产能预测评价、水文地质调查、 页岩气开发经济性评价及勘查开发环境影响因素研究,预测页岩气可采资源量。优选勘查区块,编制区 块数据包。 4.2 调查手段 常用的调查手段有:野外地质调查、重磁电物探(或时频/广域电磁法)、二维地震、岩石元素扫 描、岩石伽马扫描、地质调查井和富有机质泥页岩样品化验测试等。 4.3 调查程序 通常按照资源潜力评价、远景区调查和有利区调查开展。具体流程包括:资料收集与设计编制、野 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调查与钻井施工、资料处理与实验测试、综合研

10、究与成果编制等程序进行。 4.4 调查成果 页岩气调查成果一般包括:提交远景区、有利区;预测资源量;成果报告及附图、附表、附件; 野外采集的地质地球物理等数据资料;钻井测录井数据;室内资料处理与解译成果;样品实验分析 数据资料。 5 设计编审 5.1 资料收集与整理 5.1.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内容一般包括:中-大比例尺的地质资料(区调报告及图件)、地面物探(重力、磁力、 电法、地震等)及油气普查、油气化探资料、重要钻井及测录井、水文地质和相关测试分析资料,以及 工作区及邻区页岩气特殊测井、压裂试井、构造和沉积相资料。具体要求参照DZ/T 0259执行。 5.1.2 资料整理与图件编制 应对

11、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编制资料目录,建立资料档案;根据需要编制有关图件,如工 作程度图、综合地层和岩相柱状图、构造纲要图等,供野外踏勘、设计编制、野外调查和资源评价 Q/XXX XXXXXXXXX 4 等工作使用;同时应利用已有资料编制目的层系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略图和页岩层系柱状图。具体要 求参照DZ/T 0259执行。 5.2 野外踏勘 5.2.1 了解工作区的地质、地形、交通、环境条件等,确定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工作方案。具体内容 包括: a) 富有机质页岩的基本特征、分布及与顶底接触关系; b) 工作区地质构造类型与复杂程度; c) 富有机质页岩露头分布及厚度; d) 前人成果资料的验证与

12、存在的问题; e) 工作区地形地貌、 交通状况和气候变化等可能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制定应急预案, 确定劳动保护、 环境保护和安全措施。 5.2.2 野外踏勘应在项目(课题)设计书编写前完成,为设计书的编写提供第一手实际资料。具体要求 参照SY 5517执行。 5.3 设计编制 5.3.1 设计依据 设计应依据项目(课题)的任务书(或合同书)和规范要求、资料收集和野外踏勘成果,结合调查 区地质、富有机质页岩分布特点和自然地理条件等情况编制。 5.3.2 设计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概况、区域地质背景、以往工作程度及存在问题、目标任务与实物工作量、技术 路线与工作方法、工作部署与进度安排、预期成果、组

13、织机构与人员安排、经费预算及说明、质量保障 与安全措施、附件与附图等。 5.3.3 设计审查 设计书应由项目承担单位初审, 项目主管部门对设计书进行审查和审批, 未经批准的设计不得实施。 6 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方法 6.1 野外地质调查 6.1.1 目的任务 建立页岩气盆地沉积充填序列、构建区域构造样式、恢复岩相古地理格局、基本查明盆地或一级构 造单元内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空间分布特征,为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依据。 6.1.2 路线地质调查 6.1.2.1 应了解工作区富有机质页岩、 地质构造的发育及分布。 路线部署以控制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 根据调查阶段、目的层出露情况和工作内容,部署地质调查

14、路线。 6.1.2.2 应选择富有机质页岩地层出露连续性好,顶底界线基本清楚,露头区构造简单的区域开 展工作。 6.1.2.3 资源潜力调查: 地质调查点不少于10个/100km 2。 远景区调查: 地质调查点不少于20个/100km2。 Q/XXX XXXXXXXXX 5 有利区调查:地质调查点不少于 40 个/100km 2。富有机质泥页岩元素扫描和伽马扫描点间隔:1 点/2m; 采样间隔:富有机质泥页岩段 1 块/2m,其它岩性段 3 块5 块/每个调查点。 6.1.2.4 编制富有机质页岩地层剖面草图,标注主要断裂位置、元素和伽马扫描结果以及实验测 试数据。 6.1.3 富有机质页岩层

15、系剖面测量 6.1.3.1 应根据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目标地层出露情况,部署实测地层剖面的数量及其比例尺。查 明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岩性、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岩相变化、与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等, 获取有机地化、储集性能和力学性质。具体实施参照 SY 5517 执行。 6.1.3.2 剖面应选择富有机质泥页岩出露齐全、地层层序完整、顶底界线清楚、相标志明显、构造简 单的地区,尽可能穿越主要页岩层段和各代表性沉积相单元。 6.1.3.3 资源潜力调查:按照盆地或一级构造单元内部署 6 条8 条实测剖面,比例尺为 1500;远 景区调查:每个远景区部署 4 条6 条实测剖面,比例尺为 1500

16、;有利区调查:每个有利区部署 3 条5 条实测剖面,比例尺为 1500。富有机质泥页岩元素扫描和伽马扫描点间隔:1 点/1m;采 样间隔:富有机质泥页岩段 1 块/1m,其它岩性段 1 块/2m4m。 6.1.3.4 应绘制实测地层剖面与页岩气地质综合柱状图,主要内容包括地层层序、地层结构、沉积 构造、分层岩性描述、化石组合、沉积相划分、页岩有机地化、岩石矿物分析、储集性能和力学性质 分析等。 6.1.4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6.1.4.1 重建沉积盆地充填史及构造演化史,刻画盆地演化过程中富有机质页岩沉积时期的的古地 理格局;查明不同沉积环境下沉积物特征,分析预测富有机质页岩及其顶底地层的区域展布规律;应 充分收集整理已有的成果资料,建立相应的资料卡片和图表。对已有沉积相剖面资料进行适当的野外 调查验证。 6.1.4.2 合理布置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和编图工作,确保有充分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根据实际情况和 存在问题,部署适量的沉积相剖面实测和已有沉积相剖面资料的野外验证工作。 6.1.4.3 资源潜力调查:以盆地为单元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