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5276096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5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农村改革30年纪念(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改革初期的调查与论证 农村改革3 0 年纪念 卢文 中国农村改革已走过了3 0 年的历程。这是农村在僵化体制下解放 出来大转变、大发展的3 0 年,也是中国大变化、大发展的3 0 年。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人口众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在僵化体制下受害最深, 改革的要求最强烈、最迫切,而农村又是旧体制较薄弱的环节,易于突 破,因而就成为改革的先导。 党的十一届i 中全会,提出了解放思想、实是求是的号召,纠正了 “左”的思想路线,确立起新的思想路线,党的T 作从“以阶级斗争为 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各方都开始松动。而我国农村幅员辽 阔

2、,情况复杂,旧的体制又已普遍实行多年,在领导和干部中有牢固的 理论思想根基。应该从何处着手改革、如何改革、朝什么方向改革,才 有利广大农民、有利于生产的发展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改革的总设 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摸着石头过河”。这是谨慎稳当的。这个“石 头”,就是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让农业生产有更 好的发展。要摸清这些,就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作全面细致的调 查。中国农村发展很不平衡,情况十分复杂,人们的认识和信念也有所 不同。凶而调查所得到的结论和观点,也就有很大的出入,不免发生分 歧和争论,需要反复讨论、论证,最后还要由实践做出检验。这就使调 查和论证成为改革过程中的十分

3、重要的事情。那一段的调查与论证,真 可谓波澜壮阔,激荡人心,民主活跃,效果显著。下面只是笔者所知的 一小部分。 3 1 纪念农村改革3 0 周年学术论文集 一、改革初期的农村领导机构和几个文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加强农业,为此,在1 9 7 9 年3 月,成立 国家农委,统一领导协调农口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农委主任初是王任 重,1 9 8 1 年后为万里;常务副主任张平化,副主任还有李瑞山、张秀 山、杜润生、何康。内设办公厅、政策研究室、计划局、科教局、宣传 局、区划办等。起初多数人集中在和平里林业部内办公,1 9 8 0 年迁到 西皇城根南衔九号院。 1 9 8 1 年6 月召开党的十一届

4、六中全会,中央领导人事变动,华国 锋辞去党中央主席职务( 改任副主席) ,胡耀邦任党中央主席。翌年初 决定精简机构,撤销农委。杜润生同志感到,当前农村正在发生大变 动,问题很多,需要研究和解决,而农村工作干部多不愿意搞这一行, 散去容易,再集中就很难。于是,去找中央领导,请示成立一个精简的 农村政策研究室,得到批准。他从党中央系统和国务院系统分别争取到 总共1 2 0 多人的编制和经费,在1 9 8 2 年4 月2 8 日成立中共中央书记处 农村政策研究室( 1 9 8 8 年改称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 ;5 月Z 日成 立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以后改称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两个 牌

5、子一套人马,在原地办公( 后来分一部分到西四砖塔胡同5 6 号) 。农 研室主任是杜润生,副主任是谢华、刘堪、翁永曦( 不久调走) 。农研 中心主任也是杜润生,副主任是郑重、武少文、杨钰、吴象,后加朱厚 泽、张根生。内设办公室,主任王胜;一组( 综合、生产力) ,负责人 是祖国舞苜;二组( 体制、生产关系) ,负责人是张云千;三组( 流通、 金融、投资) ,负责人是段应碧;四组( 宣传、上层建筑) ,负责人是黄 道霞;联络室,主任是卢文;资料室,主任是戴清棋;人事组,负责人 是施铸英。由联络室编辑出版内部不定期刊物农村问题论坛。 农村改革初期,中央发了几个重要的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

6、若干问题的决定( 三中全会提出草 案,四中全会通过) ,强调要集中精力使农业得到迅速发展;要在经济 上充分关心农民的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切实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但还 3 2 体制改革 坚持人民公社的体制,只准包工到作业组,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 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 到户。 1 9 7 9 年4 月发的七省( 广东、湖南、江苏、安徽、四川、河北、 吉林) 农口干部座谈会纪要( 中央1 9 7 9 年3 l 号文件) ,是集中讨论 和说明生产责任制的,会上争论剧烈,文件按华国锋和王任重的意见 写,只能“包工到组,联产计酬”,不许包产到户,但开了一个小口子:

7、边远山区特殊例外。 1 9 8 0 年9 月,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 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强调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 不可动摇的基础。允许有多种经营形式,多种劳动组织,多种计酬办法 同时存在。肯定小段包工,定额计酬;包工包产,联产计酬;提倡专业 承包,联产计酬。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 包干到户。在一般地区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而已经实行群众又不要求改 的,允许继续实行。 1 9 8 1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委关于积极发展农 村多种经营的报告的通知。强调发展商品经济,建立良好的大农业生 态体系。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

8、多种经营”的方针。多种 经营中,凡是适用个人经营的项目,尽量由农户自己去搞。 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1 9 8 2 年1 号文件) ,重 点是肯定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各种形式。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集体化 道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长期不变,集体经济要建立生产责任 制也长期不变。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 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 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 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农户承包的土地,必须依照合同规定从事生 产,严禁在承包地上盖房、葬坟、起土。不准买卖、出租、转让、丢 荒,

9、无力经营或转营他业时应退还集体。文件还写了关于改善农村商品 流通,农业科学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产条件,加强思想政治工 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问题。 3 3 纪念农村改革3 0 周年学术论文集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若干问题( 1 9 8 3 年1 号文件) ,突出点是,阐 明农村中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在 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 实践中的新发展。”指出我国“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 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文件共写了1 4 个问 题:拟定农业发展规划及保证措施;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t 商综合经营

10、的道路;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发展多样的合作 经济;改革人民公社体制;雇工问题看看再说,允许农民购买农机 和汽车;改革商业体制和供销社,发展个体商业;推进农业技术改 造;广辟农业资金来源;建立一批农业生产基地;更加放宽山区 政策;注意改变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的局面;坚持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培养提高干部,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中共中央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 1 9 8 4 年l 号文件) , 提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是:在稳定和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 提高生产力水平,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延长土地承包期到 1 5 年以上。分析了雇工情况,允许继续经营。

11、发展多种合作。实行政 社分开。加强社会服务。商业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改 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制止不合理摊派,减轻农民负担。发展乡村工业及 林牧渔业。培养农村干部及建设人才。加强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工作。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1 9 8 5 年1 号文件) 。第一 项也是主要的一项是:“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 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第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第三,进一步放宽 山区、林区政策。第四,积极兴办交通事业。第五,对乡镇企业实行信 贷、税收优惠。第六,鼓励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第七,放活农村金 融。第八,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第九,进一步扩大城乡经

12、济交 往,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第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文件最 后指出,“扩大市场调节,进一步放活经济之后,农民将从过去主要按 国家计划生产转到面向市场需求生产,国家对农业的计划管理,将从过 去主要依靠行政领导转变到主要依靠经济手段。”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部署( 1 9 8 6 年1 号文件) ,1 9 8 5 年,农 3 4 体制改革 业出现一个重要问题,由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价作了不合理的调 整,粮食总产减少,供应紧张。因而这个文件的重点是,强调增加农业 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过去说农业靠政策、靠科学,现在增加一 靠,靠投入,变成i 靠) ;把上年l 号文件提出的取消粮食统

13、购改为计 划定购。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净完善流通体制和合作体制; 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搞好扶贫工作;等等。随后,由 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农研中心牵头,联合农牧渔业部、水利电力部,写了 一个关于保障农业持续稳步增长的建议,报党中央和国务院。 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 1 9 8 7 年5 号文件) 。发了上述五个1 号文 件以后,杜润生同志认为,不必年年发1 号文件,可发一个关于农村改 革和发展的多年性的指导文件,得到中央同意,便有这个5 号文件。其 主要内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继续改革统购派购制度, 扩大农产品市场;搞活农村金融,开拓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双层经 营,稳定家庭

14、承包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对个体经济和私 人企业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强基层组 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有计划建立改革试验区。文件指出,农村经济体 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使 农村繁荣富裕起来。 这些文件反映了农村初期改革的过程,对改革起了重要的指导作 用。它是在中央领导的关照下,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而 产生出来的,是领导和群众互动的结果。 , 二、“上到天。下到地“ 农村改革初期,特别是农研室成立后,中央领导很关心农村情况和 农村改革,经常认真听取下边的汇报和各种不同的意见;他们的意见很 快往下传达贯彻,下边的真实情况和意

15、见能很快“上达天听”。那时, 各省、地、县都有农村工作部门( 名称不一) ;农研室下面还有改革试 验区和深入到村、户的固定观察点,可以直插到底。我们把这种情况称 为“上到天,下到地”。 3 5 。 纪念农村改革3 0 周年学术论文集 1 9 8 0 年5 月3 1 日,邓小平同志和中央负责人谈到农村政策问题, 肯定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指出农村工作的主要问题还是思想不够解 放,要求解放思想,放宽政策。这对农村改革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后,胡耀邦同志即指示,根据邓小平同志讲话 精神草拟新的农村工作文件。他在8 月4 日亲自找杜润生同志布置草拟 工作,强调要继续放宽政策。农委即召

16、集安徽、浙江、黑龙江贵州等 省农口负责人和滁县、嘉兴地区负责人开会讨论草拟文件。1 0 月召开 中央农村丁作会议,胡耀邦到会,听取争论意见,有针对性地作出具体 的指示,使许多同志达成共识。文稿写出后,分送各省讨论,再汇总各 省意见修改定稿,才报送中央。 1 9 8 2 年1 月1 1 日和8 月4 日中央书记处书记胡乔木和胡耀邦主席 分别指示,农研室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农业合作化理论,从理论上阐明 农村体制改革。9 月、l o 月,胡耀邦同志和国务院领导指示农研室,准 备召开各省管业农业的书记会议并准备草拟农村工作文件,研究农村发 展的总趋势和改革的方向。1 1 月开农村工作会议,中央负责同志听了 讨论汇报并作了指示。 1 9 8 3 年1 月1 2 日,邓小平同志找中央负责人和计委、经委、农研 室、农业部领导人谈农业问题,赞扬了当年的l 号文件,指出不要怕雇 工和包产大户,说“现在是放得不够;农业文章很多,我们还没有破 题。”随后国务院领导告诉农研室及早准备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