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269451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资料(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智智 慧慧 博博 物物 馆馆 互互 动动 应应 用用 综综 合合 解解 决决 方方 案案 2 目录目录 第一章:背景与需求 . 3 1.1 项目背景 3 1.2 需求分析 4 第二章 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 应用子系统 . 5 2.1 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 5 2.2 环境监测应用子系统 . 7 2.21 简介 . 7 2.2.2 监测智能区域定位、报警,智能处理方法示例 . 8 2.3: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子系统 . 9 2.3.1 电子巡更系统 9 2.3.2 遗址外围防入侵系统 10 2.3.3 物联网智能感知安防子系统的整体实现 12 2.4 博物馆文物管理子系统 15

2、2.4.1 展品环境实时监测 . 15 2.4.2 文件管理 . 16 2.43 人员门禁自动录入 18 2.4.4 文物移动智能感知识别 . 19 2.4.5 实时监控智能感知识别 19 2.4.6 文物出入库智能感知清点 20 2.4.7 文物管理智能感知子系统后台安全 21 2.5:博物馆智能电子导览子系统 . 22 2.5.1 IPAD 智能化定制服务 22 2.5.2 门票管理 . 24 2.5.3 游客进出博物馆流量统计 26 第三章 未来发展及规划 . 26 3 第一章:第一章:背景与需求背景与需求 1.11.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鸿山墓群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墓葬群,

3、入选“2004 年度全 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期间 100 处国 家重点保护大遗址,具有重要的文物、考古、历史和社会价值。 在国家文物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无锡市委、市政府本着“坚持科学发展观、 谋求多方共赢”的创新理念,迅速启动鸿山墓群保护工作,先后编制了鸿山墓 群保护总体规划 、 鸿山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 体规划和鸿山遗址保护考古工作计划 ,全面启动了鸿山墓群的保护工作, 开展了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自 2006 年奠基以来,先后完成鸿山遗址博 物馆、邱承墩本体保护展示、农业生态展示区、生态湿地展示区等文化、生态保 护展示

4、项目,并陆续对社会开放,形成了集历史文化遗产、湿地生态景观、农家 乐趣体验为一体、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旅游风景线。2010 年 10 月,国家文物局 正式确定了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 鸿山墓群由地方性考古遗 址公园正式升级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第一个实践的大型遗址公园,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严格 按照大遗址保护规划,对鸿山墓群本体及其环境进行整体保护和利用,将大遗址 保护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富民工程、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环境保 护等相结合,初步形成了以文化生态保护展示为主题、体现国际先进保护理念、 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考古遗址公园,既彰显了无锡

5、深厚的历史文化底 蕴, 又促进了无锡城市的转型发展,成为无锡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得益彰、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突出成果。2008 年,在全国大遗址保护无锡 现场会上,鸿山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经验被国家文物局提炼为大遗址保护“无锡 模式” ,向全国推广。 为加强鸿山墓群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有效发挥其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 的作用, 无锡地方政府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 迅速调整用地规划, 编制 鸿 山墓群保护总体规划 、设立大遗址保护研究中心、举办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 4 会、开展规划保护项目、加强保护规范及措施等举措全面实施大遗址保护,提高 文物保护科技水平。 本方案在领会贯彻上

6、级指导思想的情况下, 设计出符合博物馆特殊情况下的 围界防入侵系统,及保护了国家财产,又不影响博物馆的观赏。 1.21.2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 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底蕴和历史的最好平台。各个国家都 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我国越来越重视历 史文化的传承,博物馆也开始得到重视,并加强了各地博物馆之间的交流。博物 馆中所陈列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 是我们民族非常宝贵的遗 产。 文物的安全和完整保存至关重要, 文物的管理和安防一直以来都是博物馆运 营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各地博物馆都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从而来保证文物的安 全和完整。为了使文物很好

7、的保存并传承,文物的保存环境也需要得到重视。建 设全面高效的物联网文物管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长期的交流与沟通, 我们总结出鸿山遗址博物馆对物联网智能信息化综 合管理平台有如下几点需求: 一、 遗址环境监测系统 能够实时的监控遗址环境, 对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的气候温湿度、 土壤温湿度、 降雨量、风力风向、紫外光强度、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的化 合物)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二、 遗址防入侵系统 针对遗址本体的防入侵实时监测, 采用电子围栏与物理围栏合二为一的方式 进行布设。电子围栏通过视频监控、地下传感等形式出现。 三、 遗址的巡查管理系统 遗址巡查人员,通过智能手持终端设备,对

8、遗址进行定位、监测数据采集、 现状拍摄、填写巡查记录等工作,最终通过电脑数据中心汇总。 四、博物馆文物管理系统 1、文物保存环境监测 5 对展厅、库房文物的保存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主要针对空气成分、温湿度、 光照度等情况的实时记录分析,在超出正常范围值后报警。 2、文物管理 在博物馆藏品登帐工作完善、建立数据库的前提下,开展物联网技术的文物 管理工作。主要是对文物的保管位置、出入库、文物修复等信息进行跟踪记录。 五、博物馆电子导览 1、门票系统 基于手机支付的电子门票系统,游客可以直接通过手机进行支付,并可以通 过彩信获得二维码,来到博物馆后直接通过扫描手机调出的信息进行验证通过。 2、导览设备

9、 游客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手持终端设备, 实现自动语音讲解、 游览线路导览、 展览和展品的相关信息介绍,以及公共服务。 3、游客定位系统 智能手机或智能手持终端设备的应用,不但使游客获得导览服务,还能使博 物馆实现游客定位,达到实时监控、了解游客的分布、运动轨迹等效果,同时游 客有任何需求提出,服务人员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这名游客,并提供相应服务 (如紧急救援等) 。 六、博物馆安防 1、 文物位移的监控防盗 2、 现有安防系统的整改完善,如周界报警 3、 物联网技术实现博物馆电力、消防系统、安防系统和暖通系统的控 制与管理 4、 物联网技术实现区域进入权限的设置与管理 第二章第二章 物联网智能

10、感知综合平台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 + 应用子系统应用子系统 2.1 2.1 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物联网智能感知综合平台 物联网感知综合平台是综合物联网应用共性特点,贯穿感知、传输、应用服 务三层的共性功能模块、协议和平台等的总称。 6 “感知综合平台基础标准+应用子集标准”体系已被 ISO/IEC JTC1 国际标 准化组织和国家物联网基础工作组认可, “物联网感知综合平台+应用子集”的应 用模式已被国家发改委采纳, 并在无锡推进全国首个国家物联网综合感知应用示 范。 基于物联网感知综合平台的智慧博物馆优势有: 强大易扩展的物联网应用支撑平台:支持多种类型感知设备适配接入,兼容 现有各

11、类传输网络,提供灵活的应用服务部署和业务交互共享模式,并可根据用 户需求在平台上动态添加新的应用。 打破孤立“竖井式”应用架构所形成的“信息孤岛” :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标 准体系架构,并支持多应用业务信息融合和服务共享,实现应用业务间无缝集成 与协作。 强大的平台开发及运维支撑能力:显著降低物联网业务应用开发成本、服务 运营成本及维护成本,降低物联网准入门槛。 支持二次开发和快速集成:采用先进、成熟、符合国际标准的软硬件技术, 系统采用可扩展的开放式体系结构,能根据技术、业务的发展需要对平台功能进 行调整、增加。 7 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物联网智能化应用支撑平台采用多种信 息加密手

12、段与安全管理协议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 通过灵活的访问权限模板机制 实现对设备、感知信息的可定制化访问权限管理。 2.22.2 环境监测应用子系统环境监测应用子系统 2.22.21 1 简介简介 物保护环境监测系统主要是为了满足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遗址保护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等场所的环境监测需要,实现对文物保存环境参数,如大气温度、 大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文物表面温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光照度、紫外线辐射强度、浮尘、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风速、风向、降 雨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并且对监测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建立环境参数历史数据 库,为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并为文物保护措施

13、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文物保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监测点、中继、网关等硬件设备,以及 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终端业务软件等系统软件。 实时监控遗址环境,对遗址本体及其周边的气候温湿度、土壤温湿度、降雨 量、风力风向、紫外光强度、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硫和含氮的化合 物)等情况进行监测。 系统的设计目标为: 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博物馆中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 因素的监测系统。该系统要求传感器节点在监测区域内构成网络,采集所需要的 数据, 并将采集所需的数据实时地传送给监控终端,使博物馆管理人员能够通过 监控终端查询所需的数据。最终系统可以完成如下功能: ( 1) 具有远程访问的功能,管理

14、人员可以远程监控传感器网络的状态和数 据; ( 2) 作为环境监测,有足够长的网络生存期; ( 3)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小,传感器网络的部署和工作不影响文物; ( 4) 具有感应和搜集数据能力。传感器网络能够对环境中的大气温度、大 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含量、文物表面温度、大气二氧化硫浓度、含 氮化合物浓度、光照度、紫外线辐射强度、浮尘、有机化合物含量、风速、风向、 8 降雨量等参数进行采集; ( 5) 数据存储能力。它能将大量的传感数据存储到远程数据库,并能够进 行离线的数据访问。 2 2. .2.2 2.2 监测监测智能区域定位、智能区域定位、报警,智能处理方法示例报警,智能处理方法

15、示例 所采用的物联网环境专用传感器是一款电池供电、 具有无线通讯组网功能的 环境监测传感单元。 物联网环境专用传感器具有温度、 湿度、 大气压、 二氧化碳、 烟感、倾角、噪声、空气质量、光照等九项检测功能,对室内环境进行智能化检 测,并实现信号的无线传输,传感器九项检测功能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集成。 物联网环境专用传感器的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可以对达到或者超过警戒值数 据的采集点进行实时的定位、报警,并根据共性平台的数据进行对比,给出最佳 处理方案。并能够通过平台向流动工作人员发出相关的提醒。 案例:M1-N3 区域报警时,在已经预备好的三维区域实景图中将该区域红色 报警显示,并将处理该报警的级别提

16、升到急需处理级别,如图所示: 9 M1M1- -N3N3 区域二氧化氮浓度较大,对文物有很大的伤害,请紧急处理区域二氧化氮浓度较大,对文物有很大的伤害,请紧急处理 当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时, 五分钟后将以短信或者呼叫已经设 定好的当班人员的手机进行紧急提醒,告知需要处理的地点和处理的方法。 2.32.3:物联网:物联网智能感知智能感知安防子系统安防子系统 2.2.3.13.1 电子巡更系统电子巡更系统 加入电子巡更系统,加强安全防范: 1、建立巡查点; 2、设置路线; 3、每条路线设置巡查点; 4、设置班次; 5、每个班次设置巡查任务; 6、登记巡查点信息钮; 7、登记巡查人员 RFID 卡,如要增加巡查人员信息,则需增加; 8、设置巡查员名单; 9、登记巡查人员 RFID 卡; 10、 当班人员巡查前,先读自己的人员 RFID 卡,然后读各巡查点。 10 2.3.2.3.2 2 遗址外围防入侵系统遗址外围防入侵系统 土墩分布示意图 鸿山遗址保护工作应用物联网技术项目,所涉及的土墩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