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质量密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24253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质量密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质量密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质量密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质量密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知识点全面复习汇编质量密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与密度一、质量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1t=103kg 1 kg=103g 1 g=103 m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4、质量的测量:(1)、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5、托盘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移动游码,使游码位于标尺的左端的零刻度处;(3)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或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使天平的横梁平衡.(4)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上,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

2、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记忆:左物右码)(5)读数: 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6)整理好器材(7)注意事项:A 、所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C、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6、注意 (1)失重时不能用天平测量质量(2)换了一张桌子后,要重新调节平衡。(3)如果砝码与物体放反了,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4)如果砝码生锈了,所测结果会偏小,如果砝码残缺了,所测结果会偏大。(5)测大小均匀的小物体(如图钉)的质量可用累积法:m物=m总/n (6) 测量过程中不能

3、调节平衡螺母。 (7)向右移游码的作用相当于往右盘加小砝码。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m3 常用单位:g/cm3单位间换算关系:1g/cm3=103 kg/m3 水的密度: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103千克。 水的反常膨胀:4密度最大;水凝固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密度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受到温度的影响,与质量、体积无关。4、体积的单位:m3 dm3 cm3 mm3 L mL 1m3=1000dm3(L) 1 dm3

4、=1000 cm3(mL)三、测量物质的密度1、量筒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1mL=1cm3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读”:若量筒里的液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2、测固体的密度:原理:测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沉入水中 工具:量筒、水、细线形状不规则方法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2、用细线系好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2,物体体积V=V2-V1浮在水面测体积 A、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B、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形状规则:工具:刻度尺(

5、计算体积)注意:要先测质量再测体积,不可颠倒。量筒不能直接放在天平上测量质量,容易打碎。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3、测液体密度: 原理: 方法: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得出液体的密度 四、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V算出它的质量。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算出它的体积。五、空心问题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空心的有三种办法:1、比体积:求出这种材料的体积与这个物体的体积进行比较。2、比质量:求出这个物体是实心时的质量与实际质量进行比较。3、比密度:求出这个物体的密度与这种材料的密度进行比较。六、合金问题合金的密度=总质量/总体积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