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242525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8. 一 棵 小 桃 树一、教学目的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重点)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重点)3.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难点)二、教学过程生字词学习。(一)导入新课 推开记忆的门,前尘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经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真的随风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底,守护着我们的回忆。譬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故事一棵小桃树。(2) 作者简介贾平凹(o),原名贾平娃,当代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

2、誉为“鬼才”。主要代表作品有浮躁废都白夜秦腔古炉等。他的浮躁获得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文学奖 ,秦腔获第一届红楼梦奖首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古炉获施耐庵文学奖。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初读感知【一棵树】读后是否发现:这课和前一课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结构:根据“眼前-回忆-眼前”全文分四段:第一段(1):点题,引出下文。第二段(2):眼前雨中的小桃树。第三段(3-8):回忆小桃树的经历。第四段(9-13):眼前雨中开花的小桃树。第五段(14):从小桃树身上看到希望。1.圈出写小桃树的具体生长过程的词句。梳理出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桃核儿埋在角落里萌芽长到二尺来高有院

3、墙高了开花高高的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2.波浪线勾出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的磨难。 “我”忘却时它破土而出,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 它第一次开花就被暴风雨摧残。3.原词或自己概括: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可勾画原词,可批注。)就是这样一棵先天不足、孱弱、令人讨厌、可怜、孤独寂寞、顽强不屈、永不言弃的小桃树。抓反复出现的“可怜”过渡。(四)品读感受【一棵树】1.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对可怜的小桃树进行细致描写的?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提示:回想写紫藤萝的几个方面) 形态:瘦瘦的,猥琐,弯弯的身子,纤纤的。 颜色:幼苗嫩绿、黄黄的;花儿太

4、白、太淡,嫩黄、嫩红(花苞) 动作、神情:弯了头,紧抱着身子;努力撑着;苦涩涩地笑着;哆嗦;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特点:弱小但顽强。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画出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与同桌交流品析。(提示: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示例: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1. 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9节)(10节)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

5、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析: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2. (13节)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析:)“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3. (13节)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

6、,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析:(1)(赏析词语)“竟”是“竟然”的意思,小桃树在风雨中俯身的瞬间,“我”竟然看到树顶还保留着一个花苞,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我”内心的惊喜、感动。(2)(赏析句子)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苞比作指示灯,写出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对“我”的激励作用,让“我”饱含生活的信心和希望。)】(5) 人树相联,我的小桃树作者在文中用了许多次“我的小桃树”这一短语,作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用这个称呼? 仅仅是因为小桃树是作者种下的吗?你有发现吗?1.请同学们联系前文“我却怎么也睡不着,想起这甜甜的

7、梦是做不成了,又不甘心,就爬起来,将桃核埋在院子角落里,想让它在那蓄着我的梦。”“不甘心”“我的梦”,说出我期望桃核开花,让我看见桃花,让我幸福一生。“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同学们我高兴什么?接着往下读。(这棵桃树是我的梦的种子长的,在它身上寄托着我的梦想。所以先前认为它没出息的奶奶也会常常保护它,给它浇水。)后来“我”受到挫折,陷入了迷茫,觉得自己的幸福是那么渺茫,心情十分愁苦,又恰逢爱自己的奶奶去世,就在这时,“我”看到了梦种儿长的,寄托着“我”的梦想的小桃树在历尽风雨的磨难后还保留着一个花苞,就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信心,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8、。所以,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2.“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说明了小桃树就是“我”的化身。请在文中找出“我”与小桃树相似之处,具体说一说。找到7.8节写我的经历的句子读一读。我”的经历:“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从小有梦想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成人后,方知人世复杂,社会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 了,遭受种种磨难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六)认识【一个人】绝不气馁的贾平凹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

9、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尽管那时他收到的退稿单比稿费单要多得多,但他毫不气馁。这家乡的小桃树,一直激励着作者,他把那一百二十七张退稿签全贴到墙上,抬头低眼看到自己的耻辱。每天读书、写作,读书、写作。如一位辛勤耕耘的农民,笔耕不辍,20年来,他以一枝灵秀之笔,写下了七八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六七十部著作,数十次获得国内外各种文学奖,最终成为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 小结:明线-小桃树的生长历程;暗线-“我”的经历。现在你明白“我”和小桃树的关系了吗?请那将“我”与小桃树对应起来具体说明。我明白了小桃树就是“我”的化身。小桃树长在院子角落里,就像

10、“我”生长在偏僻的小山村。小桃树长得很委屈。得不到优越的生长条件,不能茁壮成长。这就好像“我”从小生活在小山村的环境里,直到进城上学,才知道山外天地广阔一样。小桃树长得瘦小,不能健康茁壮成长,此时“我”也感到自己渺小,未能成为大材。小桃树受风雨摧残。“我”在生活道路上经受风风雨雨,有过种种遭遇。想“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但“慢慢发现我的幼稚、天真”读不懂“人世的大书”,“脾性也一天天地坏了”,“心境似蒙上了一层暮气”,“我”不在人生的道路上受打击,想实现理想,却遇到种种磨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呢?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

11、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本文托的物是_,言的志是_。小结:本文通过对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的记叙,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寄托自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解决疑问:如1. 作者说埋桃核儿是“蓄着我的梦”,后来又说“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这些话应当怎样理解?在奶奶的教育下,作者从小就萌发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有着美好的理想,随着桃树的长高,这种愿望和理想也更加强烈了。结尾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尽管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但是坚信只要不屈不挠地奋斗下去,

12、定会创造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七)读后感悟【一首歌】不只是贾平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它是我们心田上绽放的花朵,有了梦想,便有了一个信念,一份追求。面对这棵小桃树,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呢?请你为小桃树(或作者)写一首赞歌。老师寄语:同命运抗争,做命运的主宰!(八)作业: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我的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尝试使用托物言志的手法;2.尽可能运用“插叙”的叙述方式。趣味教学资料 贾平凹简介贾平凹(1952年2月21)陕西人,当代著名作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84年凭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

13、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凭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凭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散文奖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2006年获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1997凭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2015年获得首届“丝绸之路木垒菜籽沟乡村文学艺术奖”。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

14、等,都呈现文中。在他文中,不难发现贾平凹的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在他的丑石、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中,可以清楚地发现这一艺术特质。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对贾平凹的评价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

15、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光明网评)贾平凹这人说话时陕西味十足,他的眼睛非常亮,很有观察力,事实上,他的农民模样掩盖了他的精明、智慧。他是个聪明、善于不露痕迹搞幽默的作家。(作家王蒙评)贾平凹的秦腔,从表述方面来说,他的语言表达很圆熟,但是,我从中看不到一个站在中国文学高峰上的巨著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和内涵。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琐碎的、低迷的、阴暗的、甚至猥亵的写作趣味。(文艺批评家肖鹰评)贾平凹趣事很多熟悉贾平凹的人士说,贾平凹仅是依靠卖字画的财富收入,最保守的估计,至少在两亿元以上。这些钱够贾平凹和他的后辈几代子孙过上非常优越的生活了,尽管如此,但大家都在传说贾平凹太贪财太贪钱了,以其字画买卖为例,说他几乎是六亲不认,只认钱,不认人,先拿钱后写字做画。而他在书画室显目处张悬有润笔费告示,凡是去过的人都是有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