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学情分析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24237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学情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学情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棵小桃树》学情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颗小桃树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主体是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如能主动预习课文、课后复习课文等,已有一定的阅读感悟能力,有了初步鉴赏散文的能力,但他们更喜欢有故事情节的文章;学生对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有一定的基础,他们他们也开始喜欢写景的文章,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而且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且有较强的表现欲,但毕竟年龄小,阅历浅、认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有限,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因此,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够深刻,,因而学习这样一篇“托物言志”的美文还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作者从小桃树感悟到人生。因此老师应该做适当的引导和方法指导。有如下学情特点:1、学生已经了解了默读课文的方法,会

2、熟读精思,并能通过阅读课文分析人、物的成长经历。但,对于对人、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故事情节发展和文章内涵的作用了解不够透彻,独立分析文章深层含义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应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学生对于课文的深层分析能力,提升阅读素养。2、学生的生活体验与与作者经历较远,对此只能产生知识储备式的了解性掌握,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情感共鸣。所以,应当以增强情感共鸣为主要教学手段。3、学生还处于理性意识较蒙昧,感性体验为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事物的感知、学习仍以模仿为主。因此授课形式以讲故事型有感情朗读为主,以富于变化的情感语调吸引学生感性认知的兴趣,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和教师示范鼓励引导学生模仿练习提升能力。最终达到在枯燥的文本之外,直接产生情感共鸣的效果,减轻学生的学习疲劳度。4、对于有感情朗读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式朗读指导,对于中等基础的学生采取情感体验式指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抓关键词语音语调变化指导。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的模式,能极大降低学习难度,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都能满足目标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