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

上传人:dr****lb 文档编号:11524210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城市2012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工程区概况工程区概况1 1.1 自然环境条件 .1 1.2 社会经济条件 .3 1.3 土地利用及林业资源现状 .3 第二章第二章 设计依据及原则设计依据及原则4 2.1 指导思想.4 2.2 设计依据.4 2.3 设计原则.4 第三章第三章 范围和布局范围和布局6 3.1 范围.6 3.2 布局.6 第四章第四章 营造林技术设计营造林技术设计7 4.1 造林地类的确定.7 4.2 整地.7 4.3 树种选择及林种确定.7 4.4 造林方法和季节.7 4.5 造林密度.8 4.6 造林地抚育.8 4.7 造林典型设计.8 2 第五章第五章 种苗工程设计种苗工程设计

2、9 5.1 苗木规格.9 5.2 需苗量.9 第六章第六章 管护工程设计管护工程设计10 6.1 造林区域防火10 6.2 造林区域有害生物防治10 6.3 造林区域管护10 第七章第七章 工程量和用工量测算工程量和用工量测算11 7.1 测算依据11 7.2 工程量与用工量测算11 第八章第八章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12 8.1 施工作业顺序及时间安排12 8.2 劳动力组织及来源12 8.3 施工队伍培训12 8.4 组织领导12 8.5 资金管理13 8.6 档案管理13 第九章第九章 投资预算投资预算14 9.1 预算依据14 9.2 投资预算及资金来源14 3 第十章第十章 效益

3、评价效益评价16 10.1 社会效益.16 10.2 生态效益.16 10.3 经济效益.16 10.4 综合评价.17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项目管理与保障措施19 11.1 项目管理 .19 11.2 保障措施21 附件: 附表: 造林作业典型设计 表一:社会经济情况统计表 表二:林业用地情况调查统计表 表三:营造林作业设计汇总表 表四:营造林小班情况调查表 表五:营造林小班作业设计表 表六:造林工程投资预算表 表七:分树(草)种种苗供需平衡表 附图: 1、白城市 2012 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五期作业设计位置 图 4 2、白城市 2012 年林业重点生态工程三北防护

4、林五期作业设计图 1 第一章 工程区概况 1.1 自然环境条件 1.1.1 地理位置 白城市位于洮北区、吉林省西北部,座落在大兴安岭南麓余脉, 洮儿河左岸冲积扇上,地理坐标:东经 1222512301,北纬 45 314555。位于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两省一区”交界 处。东部与镇赉、大安接壤,南部与洮南一衣带水,西北部与内蒙古的 兴安盟毗邻。 白城市洮北区是 1993 年经国务院批辙地建市后,将原白城市八 个乡镇和洮南市七个乡镇合并为洮北区行政区,共辖 11 个乡镇,149 个行政村,10 个街道办事处。 1.1.2 地形地貌 洮北区地形多为沙土覆盖的洮儿河左岸冲击扇平原,地势较为

5、 平坦,西北为大兴安岭南麓余脉稍高,呈台地,东南部略低,海拔高度 在 142-197 米之间,自然坡度为 1左右。 地貌无明显差异,东南部为低洼区,中部为平原区,西北部为平 岗区。 1.1.3 水系 水系分步主要是洮儿河流经 6 个乡镇,地下水天然资源丰富,水 2 质清澈甘甜,呈中性,基本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地下水变化幅度 5 至 15 米不等。 洮北区内含水层分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空隙,潜水含水层与第三 系及白垩系碎屑岩层间空隙、裂隙、承压含水层。 第四系空隙潜水含水层,除北部台地附近有少量的基岩裂系水 补给潜水主要大气降水渗入洮儿河侧向渗流补给。其它地带均是水量 丰富的砂、砾、石孔隙潜水。 台地

6、前缘的四马架至大岭一带,是水量较少的砂、砾、石孔潜水, 水层呈带状分布,水位埋深 612 米。 平原低洼地带的水位埋深 29 米,而德龙岗顶部的水位埋深一 般在 6090 米。 1.1.4 气候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 高温且雨量集中在 7、8 月份,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少雪且寒冷。年 平均气温 4.4,最高达 40.6,最低达零下 38.9,年无霜期为 133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 411.4mm。日照时数 2915.3 小时,年平均风速每 秒 3.8 米,8 级以上大风日数平均 19 天,多出现在春季,占年大风日 数的 63%。 1.1.5 土壤 土壤分为黑

7、钙土、栗钙土、草甸土、冲积土、风沙土、盐碱土六类, 其中黑钙土占幅员面积一半以上,PH 值平均为 7.8,属轻碱土壤,肥 力水平为中等偏下。 3 1.1.6 植被 植被丰富,主要分布南、东、西北,主要有杨树、柳树、果树等树 种,草种有羊草、小叶樟、红毛公等。 1.1.7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有鸟类 100 多种,动物 10 余种, 其中有国家级 2 种,级有 4 种,特别是国家级鸟类大鸨繁育生 息地。 1.2 社会经济条件 白城市洮北区辖区 11 个乡镇 10 个街道办事处,3 个国营林场 1 个苗圃,总人口 21.05 万,其中农村人口 19.84 万。全区劳动力人口 数量

8、7.8 万,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 246 人,在职职工 2.2 万人,年平 均工资为 5850 元。全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区工农业总产值 90581 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51193 万元,农业总产值 39388 万元。 1.3 土地利用及林业资源现状 全区总幅员面积 190332hm2。非林业用地 156830hm2,林业用地 33503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 15563hm2,疏林地 139hm2,灌木林地 699,未成林造林地 1368 hm2,苗圃用地 280 hm2,无林地 15433 hm2,其中采伐迹地 426 hm2。 全区现有耕地 114561hm2,农民人均耕地 0.3

9、2hm2,其中农业劳 动力为 7.12 万人。 4 第二章第二章 设计依据及原则设计依据及原则 2.1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重大战 略决策和部署,以人为本,共建绿色家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社会。按照省林业厅的安排部署,从全市自然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林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为 目标,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物种多样性,维护 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 政策为保障,加快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步伐。 2.2 设计依据 1、 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

10、 2、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 6000); 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LY/T 1607-2003); 4、 吉林省营林生产技术系列标准(DB/T815-1995); 5、 林业生产劳动定额(DB22/107-95); 6、项目建设单位当地的技术经济指标; 7、2012 年底白城市林业局森林资源档案。 2.3 设计原则 1、 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优先安排生态 5 条件好的地块, 重点突出其生态效益。 2、坚持完善体系、整体推进的原则,把建设布局与完善功能紧密 结合起来。 3、坚持以科技为先导的原则,增加从设计到施工各个环节的科 技含量,建成高标准的融生态、社会、经济

11、效益为一体的综合防护林 体系。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符合客观实际,又要高效利用专项 资金。 6 第三章第三章 范围和布局范围和布局 3.1 范围 此次三北五期防护林工程造林全部安排在白城市的 17 个乡(镇)、场, 工程建设面积为 934.49 hm2,其中东风乡村屯绿化 1.08 hm2。 3.2 布局 该项目区造林地块选择尽量考虑集中连片,使得造林地块布局合理。 造林地总面积 934.49 hm2,分布在白城市的 17 个乡(镇)、场。涉及工程区 内 94 个林班的 429 个小班。此次任务量在造林设计时落实到造林小班, 并在实施造林时根据 GPS 坐标将小班落到林相图上。本项目造

12、林林班、小 班详见表四、表五。 7 第四章第四章 营造林技术设计营造林技术设计 4.1 造林地类的确定 白城市 2012 年三北防护林五期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造林地类为宜林荒 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它宜林地、其他无立木林地,造林面积为 934.49hm2。 4.2 整地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造林方法,种苗规格,因地制宜地确 定整地方法、整地规格和整地时间,整地方法采用人工穴状整地,整地规 格为 606060cm 和 606030cm。整地要求,清除穴内石块、树根等杂物, 整平穴面,为保持土壤水份,采取春季边整地边造林的形式进行。 4.3 树种选择及林种确定 根据以往造林经验,按照适地适树

13、生态优先的原则,选择适应性强、 经济效益高的针叶、阔叶树种。因此本次造林的主要树种为樟子松、杨树、 柳树。依据生态优先和充分发挥生态防护功能的原则,从白城市的实际情 况出发,本次设计确定造林林种为防风固沙林。 4.4 造林方法和季节 造林方法采用人工造林。 8 为防止植苗时窝根和促进根系生长发育,植苗时,对苗木的根系进行 适当修剪,保留根系长度在 20cm 左右;用吸水剂及生根粉等药剂处理后 造林。植苗时,穴内先回填少量表土,苗木置于穴的中央,再回填芯土,踏 实,最后回填表土,并在整个植苗过程中采用新型保水、保活技术。为保证 造林质量,苗木在穴中要扶正,保持根系舒展,不窝根。造林季节选在 20

14、13 年春季,4 月中下旬至 5 月上旬。 4.5 造林密度 适宜的造林密度对培育优质林分至关重要,选择造林规格与密度主要 依据是立地条件、树种特征及对生态环境的需求,本次设计确定的造林规 格与密度主要如下:造林规格分别为:1.53.0 m、1.54.0 m、1.06.0 m、 1.25.0 m、2.03.0 m;造林密度分别为 2222 株/ hm2、 1667 株/ hm2、1667 株/ hm2、1667 株/、1667 株/ hm2。 4.6 造林地抚育 各造林树种均采用人工抚育方法,幼林抚育时间依树种、立地条件、 苗木生长状况而定,以保证最佳的抚育时间和抚育效果, 确定杨树、柳树的

15、抚育年限、次数为 3 年 5 次,即 2.2.1;樟子树为 5 年 7 次,即 2.2.1.1.1。同 时,要加强幼林管护,培育优质林分。 4.7 造林典型设计 根据造林地类、株行距等确定典型造林模式,具体详见造林作业典型 设计。 9 第五章第五章 种苗工程设计种苗工程设计 5.1 苗木规格 苗木标准按吉林省营林生产技术系列标准执行, 栽植苗木必 须是级以上的优质壮苗。选择的苗木要求发育健全、根部短粗、无 机械损伤。栽植前进行修根,剔除严重劈裂和病害感染的苗根,严禁 栽植不合格苗木。造林前苗木根系应用保水剂溶液浸泡。 5.2 需苗量 造林苗木数量按造林树种、造林密度及 10%的苗木损耗计算,本

16、 次造林共需苗木 189.6863 万株。其中实生苗 36.7088 万株,扦插苗 152.9775 万株。详见表七。 10 第六章第六章 管护工程设计管护工程设计 6.1 造林区域防火 针对造林区域的自然灾害气候条件及人为因素,加强造林区的防 火体系建设,春秋两季做到定时巡护、适时预警、快速反应、及时扑救。 6.2 造林区域有害生物防治 针对造林地内以往病虫害发生危害的情况,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 植被种类及分布,有针对性的进行病虫害防治,在预防为主、综合防 治的方针指导下,对灾情进行及时预测、预报,对当地频繁发生、危害 性较大的病虫害,要储备充足的防治药品、工具,做到发生病虫害情 及时处理。 6.3 造林区域管护 加强造林地块的抚育工作,造林后及时进行抚育,加强造林后的 管护工作,防止人、畜对造林苗木毁坏,对成活率低的地块及时进行 补植,使其早日成林。 总之,对造林地块要建立起保护体系,按工程管理标准执行,提 高成效,使国家有限的投资真正的用在实处,为子孙后代造福。 11 第七章第七章 工程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