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238823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史,课件11讲解(9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 十八世纪文学概述,启蒙运动,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 (enlighten)。 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

2、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一、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启蒙运动发轫于荷兰,在17世纪,由于航海业的发展,荷兰是最进步的国家之一。荷兰哲学家阿科斯塔写作了灵魂必朽论以对抗神学的灵魂不朽说,用唯物主义精神批判圣经。法学家格洛修斯提倡科学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写作了战争与和平法,以自然法的思想来反对教会的神法。哲学家斯宾诺莎写作了伦理学,主张泛神论,称“神即自然”,从根本上推翻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影响极大。这是启蒙运动的先声。,启蒙运动的传播,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影响了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都曾留居英国,他们与英国经验派哲学家洛克和休谟等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

3、。他们都欣赏英国的三权鼎立和议会民主制。狄德罗还十分推崇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理查逊的新型小说。这些文化交流对法国启蒙运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启蒙运动由法国传入德国,继而波及欧洲各国,俄国、意大利等。,启蒙运动的任务,启蒙运动是一种除旧布新的运动,它的主要任务是要清算旧时代的社会制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文化思想,建立新时代的生活秩序和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总的说来,启蒙运动要以资本主义关系反对封建制度秩序,以民主主义代替君主专制,科学知识代替宗教迷信,自由主义代替独裁主义。,二、各国启蒙运动特点,英国启蒙运动: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4、启蒙运动面临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他们的任务比较简单,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倾向于妥协。 唯物主义哲学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后来演变为产业革命。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石。他在人类悟性论中,用“白板说”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都无印象,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形成为经验。,法国启蒙运动,法国启蒙运动的总目标是要打垮法国封建统治和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因此它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准备。法国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是:相信永恒的进步,崇

5、拜理性与科学,批判宗教和专制王权,要求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领袖都是知识分子,政治斗争首先采取了思想斗争的形式。,百科全书派,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全书派活动。百科全书派(Encyclopedist)是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形成的派别,他们在编纂百科全书(35卷 17511780出版)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副主编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为工具,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使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当时,法国人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来代替启蒙思想。,德国启蒙

6、运动,德国启蒙运动在法国影响下开展起来。 18世纪,德国政治上陷于封建割据状态,全国分裂为300个左右的封建小邦。封建割据的局面使德国不可能产生强大的资产阶级。德国资产阶级依靠为宫廷服务而生活,他们的生产主要是满足宫廷的消费。经济上依附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决定了德国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与思想上的软弱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 德国启蒙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反对封建割据,争取德国的民族统一,而不是像法国那样直接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制造舆论。,文艺思想的革新,德国启蒙运动局限在文艺和文化思想领域内进行革新,偏重于理论的斗争和理论的建树。单就文艺思想领域来说,德国启蒙运动还有两个特点,

7、一是文艺思想表现出抽象思考和抽象讨论的倾向,如鲍姆嘉通的美学;二是复古倾向,主张回复到古代的古典主义,即古希腊罗马或德国中世纪,如文克尔曼、赫尔德尔和莱辛都有这种倾向。 德国启蒙运动经过了一段古典主义时期,在18世纪70年代中期演变为“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出现了“狂飙突进”运动,它是德国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一次全德性质的文学运动。这个运动的主要精神是反对封建割据,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歌颂自然,强调天才和民族风格。它对促进德国民族意识的觉醒起了积极作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这个运动的名称来源于运动的参加者克令格尔的同名剧本。他在剧本中宣扬反抗思想,洋

8、溢着狂风暴雨般的热情。 这一运动的纲领制订者是文艺理论家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是青年歌德和青年席勒。,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波及欧洲各国,它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对1785年北美的独立战争以及19世纪欧洲各地爆发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俄国18、19世纪的民主革命文学是法国启蒙运动影响的产物。狄德罗曾于1773年接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邀请,到莫斯科担任她的文化顾问。叶卡捷琳娜二世接受了启蒙运动思想,使俄国学习法国蔚然成风。俄国启蒙运动为俄国民主革命起了思想准备的作用。,法国思想名著在中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百科全书派的有些名著也翻译传播到中国。

9、如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旧译法意)。此外还有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和近代法国文学作品都翻译过来,对中国思想界、学术界及政治思想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核心(P122),1.理性观 启蒙思想家在启蒙运动中使用的思想武器是理性。他们用理性检验所有的旧制度、传统风习和道德观念,批判旧世界,争取建立新世界。 18世纪理性与人文主义理性、17世纪古典主义理性的区别: 人文主义理性是相对于宗教信仰的知识、智慧等人的认识能力; 古典主义的理性相对于人们的自然情欲的道德义务责任等,强调事物必须合情合理,以证明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启蒙主义的理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范围,指在科学

10、基础上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关涉自然、社会、人的一切领域。成为人们揭发一切不合理现象的武器,用来攻击、批判和清算旧时代的一切信仰,它成为一种摧枯拉朽的物质力量。,2、自然观,自然是指与文明对立的原始状态。卢梭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历数近代文明的罪恶,认为社会的罪恶和不幸源于人类违背了自然。改革社会的途径就是返回自然。由此产生了他的民约论思想。 启蒙思想家在批判旧文化时,常常利用卢梭的思想,把野蛮人描写成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物,这对后世的影响很大。,泰山,卢梭返回自然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学艺术的创作。从此出现很多表现野蛮人和动物的道德高于人类的作品。泰山是批判社会文明,返回自然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一

11、个被猩猩抚养长大的男孩泰山,他看到人类的血腥残忍,义无返顾地回到森林,与动物为伍。,3、政治观,启蒙思想家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宣传“理性王国”。绝大多数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一种组织形式),如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向往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激进派的代表卢梭还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元首与国家权力机关定期由选举产生的政治制度,有内阁制和总统制两种)。这种政治观是对专制王权的无情批判。,4、宗教观,启蒙思想家大多是自然神论者,认为上帝创造世界和自然规律后就不再干涉世界的事了,任其自然规律支配一切。他们提倡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宗教”,反对以神的启示

12、为基础的基督教。如伏尔泰和卢梭。有的启蒙思想家还达到无神论的高度,如霍尔巴赫和狄德罗。这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伏尔泰说:“迷信产生成千成万的罪恶,凡是反对迷信的人都是人类的恩人。”,5、社会观,启蒙思想家不满意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民参与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卢梭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人人生来平等,享有充分的自由,自由平等合乎人的天性,是天赋予人的权利,即“自然权利”。维护自由的权利,也就是维护做人的资格,这是衡量人的道德价值的标准。 他在社会契约论里说:“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放弃人的权利,甚至

13、于放弃自己的义务。一个人放弃了一切,是不可能有任何东西作补偿的。这样一种放弃与人的本性不相容,使自己的意志失去全部自由,就等于使自己的行为失去全部道德价值。”,6、伦理观,启蒙思想家从资产阶级感性主义人性论出发,把唯物主义感觉论应用于伦理学。形成功利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伦理观。他们认为感觉提供人快与不快,使人避苦趋乐。人类的一切行为都以功利为归宿。爱尔维修从霍布斯的功利主义引出个人主义的理论,认为人类本来是利己的为我的动物,如果压抑人的欲望和个性,就是违背自然的原则。,四、洛可可艺术,洛可可(Rococo) 的原意是“贝壳装饰”,从法语rocaille转化而来。洛可可艺术兴起于18世纪法国路易十五

14、时期(17151775),也叫“路易十五式”。最初是指建筑和室内陈设中的一种装饰风格,后来泛指18世纪流行于法国、德国和奥地利等国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一种高度技巧性的装饰艺术,表现为纤巧、华丽、繁琐和精美,多采用s形和旋涡形的曲线,色彩淡雅柔和。追求轻盈,趣味甜俗,它是宫廷文化的美术表现,具有享乐主义倾向。,中国清代工艺美术的影响,洛可可艺术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中国清代工艺美术的影响,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质地坚硬、青白雅致、细润光滑,细部处理清楚,具有明快、秀丽、严谨、精巧、光挺的艺术风格,图案精美,色彩丰富。洛可可艺术吸收了中国景德镇陶瓷的风格,一反巴罗克艳丽、繁琐、线条僵直、结构单调的风格,以清

15、淡的色调、柔和的光泽、优美的曲线和非对称的特色盛行于欧洲。,清乾隆景德镇陶瓷镂孔转颈瓶,中国陶瓷风格,洛可可艺术工艺品的装饰纹样是用多变的卷草纹形成连绵不断,复杂繁琐的曲线,这是中国陶瓷上常用的纹样。德国幕尼黑宫华丽厅在装饰每个弯曲的卷草纹头上安装了中国陶瓷及景泰蓝等各式各样花瓶,以及飞禽动物等寓意形象。中国陶瓷艺术促进了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本身也成为洛可可艺术的组成部分。,法国蓬巴杜夫人肖像瓷盘,洛可可绘画,洛可可绘画主要反映宫廷贵族生活,以轻巧、华丽、精致、细腻为特征,没有巴洛克艺术强烈的明暗对比,喜欢采用银色、白色、黄色,使用柔和的曲线。洛可可绘画的代表是法国画家华多和布歇。发舟西苔岛

16、(1717)画面右侧是维纳斯雕像,她的前面是成双成对的情侣,水面碧波荡漾,小爱神在空中飞舞。表现了贵族清幽闲适的生活。,华多发舟西苔岛,布歇蓬巴杜夫人肖像(1759),洛可可绘画作品有很多为国王和贵族画的肖像画,其中著名的有布歇的蓬巴杜夫人肖像(1759)。蓬巴杜夫人是当时巴黎社交界的名人,路易十五的情妇。她充当文艺界保护人的角色,洛可可艺术的盛行与她的喜好和推崇有很大关系。蓬巴杜夫人的服饰是典型的洛可可风尚的服饰,在路易十五时代流行。整个画面色彩表现了浮华的装饰美,显示了洛可可绘画艺术的风格。,洛可可建筑室内装饰,洛可可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造型细腻柔媚,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盘旋连绵。墙面颜色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浅色调,天花板用蓝色,线脚用金色。,德国乌兹堡寝宫,洛可可风格在德国教堂建筑和宫廷建筑中也有突出表现。德国乌兹堡寝宫由J.B.纽曼(16871753)设计,建成于1753年。它是南德地区最重要的洛可可建筑,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寝宫内部空间丰富多彩,精巧活泼,展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