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23661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资料(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GMF) and Its Safety 转基因食品与安全性 一、中国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议 3 2009年,中国颁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品种,以 及两个转抗虫基因水稻品种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这一举措被业界认为具 有里程碑性的意义。但是,部分社会公众曾经对此心存疑虑,担心转基因 作物存在安全性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研究员带领 的科研团队,历经12年完成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研究项目,日前获得农业 部正式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带领的上述研究团队食用 转

2、基因大米已经多年,但此次意义非凡:他们研发的两种转基因水稻,率 先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安全证书。在华恢1号和汕优63这两种水稻品种中 转入具有Bt抗虫蛋白的基因Cry1Ab/Cry1Ac。 2009年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党委副书记、乡 长孟玉珍说:“转基因作物的一大特点就是抗虫、抗病性,那虫子吃了都受不 了的东西,人吃就没事吗?” “粮食产量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一方面,但 安全性更重要。光有产量,但大家都不敢吃,或者吃完之后还有一些后顾之忧 ,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从何谈起?”她说。转基因技术用在原料加工领域就可 以了,不能延伸到主粮生产领域。 就在召开前的3月1日,我国

3、120多名专家学者联名签发了一份建议, 邮寄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人大立即撤销转基因水稻的安全认证。其中有 学者尖锐指出:转基因主粮是否推广,应该听取民众意见,不能任由少数专 家和少数官员“悄悄”作决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程恩富表示,鉴于粮食的重要性和不可 替代性,如果转基因技术被应用于中国的粮食生产,则“举其十利不能掩一弊 ”,风险将难以估量。他认为转基因作物存在基因污染、增殖、扩散及清除 途径不确定等因素,一旦转基因作物出了问题,是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补救 的。另外,转基因产品对生态与环境安全具有不可预测的影响。加强对转基 因粮食和工业原料的进口、经销环节监管进行立法。 中国

4、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范云六院士:“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可 以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饲料中磷酸氢钙的添加量,降低饲养成本; 减少动物粪、尿中植酸磷的排泄,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范云 六说,“此外,利用农业种植方式生产植酸酶,还具有节能、环保、低成本 的优势。”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院士:转抗虫基因水稻不仅能有效控制螟虫等鳞翅 目害虫危害,保障水稻增产,还能减少80%的化学农药用量。 全国政协委员、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认为,对转基因作物对人安全的担 心“是可以理解的”,但转基因安全问题不能“一棒子打死”。国家对这一问题 也很慎重,到现在抗病虫转基因品种并没有放开生产市场,仍处

5、于试验阶段。 要想证明抗病抗虫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到底有没有问题,目前唯一的办法是 用人来做实验。我是第一个报名的志愿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农业部农作物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主任黄大昉则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研 究,不断完善这项技术。“这就像核能的发展。10年前,大家对发展核能也很 恐慌,但我们知道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可以避免泄漏。如今,核能已成为重要 的替代能源,为人类减轻能源压力。” 法国环绿色和平组织摧毁法国环绿色和平组织摧毁5 5 个转基因作物基地个转基因作物基地 GM抗议者在英国 绿色和平组织领导者被捕1999 绿色和平组织将绿色和平组

6、织将 转基因食品妖魔转基因食品妖魔 化化 绿色和平组织抗议雀巢咖啡事件绿色和平组织抗议雀巢咖啡事件 10 “转基因生物风险、决策与评价论坛综述 ” o 为了推进转基因生物风险及其决策的相关研究和学术交流,全面深入理解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风险及其评价,恰当地进行相关决策以便健康地 推广转基因生物,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于2010年5月16日,在玉泉 路园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举办了以“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与决策”为主题 的“第一次当代科技与社会论坛”。 o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 家,科学(美国)、科学时报、科技导报、中国经济导报 、世界博览、新知客等杂

7、志的记者,环境NGO人士、文化学 者和研究生,共7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在论坛上,共有16名专家学者 及各方人士做了主题发言。 “转基因主粮决策应该扩大公众和社会参与” o 根据国际经验,转基因技术的健康发展需要公众和社会参与。这种参与不 仅仅是科学界向公众和社会普及科学知识,而且科学界需要倾听公众的意 见,形成对话,公众的意见应该反映到决策过程中。 o 中国转基因主粮的决策也应该扩大公众和社会参与,以便创造一种民主和 对话的环境,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形成一种政府 -科学家 -公众各 尽其责、共同管理转基因主粮发展的机制。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樊春良研究员 “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

8、态风险” o 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有: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转基因生物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有益生物产生危害;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 物多样性;转基因作物导致“超级杂草”。 o 此外,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有:转基因作物作为“新物种”侵占 新环境,表现不折不扣的入侵性;转基因作物产生基因环境污染等。 o 因此,不应该贸然将转基因作物大面积投放到环境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蒋高明研究员 “从预防原则看转基因技术及其伦理问题” o 预防原则的核心是:积极预防原理与举证责任转移原理。尽管这些原则可 能会导致成本和速度的问题,但是在风险社会中宁愿以此换取风险的降低 。 o 转基因

9、作物对人体健康的长期累积性影响、特别是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具 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o 因此,非常有必要把预防原则作为指导转基因技术使用和决策的基本伦理 原则。探讨了预防原则的基本内涵、价值诉求以及在转基因决策上的运用 。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杨通进教授 “社会语境下的生物技术” o 从认知的语境性、冲突的语境性和认同的语境性等三个层面分析和思考了 在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上出现的三个重要问题: (1)人们的态度或情绪为什么会如此复杂? (2)是什么使人们陷入选择的困境与冲突? (3)人们何以能够在冲突中达至共识? o 最后她指出,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乃至同一群体内部对生物技术的态度和 观点上的差

10、异性、以及由众多差异导致的不断加剧的冲突使得有关生物技 术的决策面临困境的局面,应该建立民主的商谈机制,以此来化解差异性 的冲突,实现差异性的认同。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李真真研究员 “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生物环境风险关联的哲学分析 基于不同生物育种方式的比较研究” o 转基因育种技术与农业社会生物育种技术、工业社会杂交育种技术在本质 上是不同的, o 后两者属于亚里士多德的培育性技术和海德格尔的前现代技术范畴,顺从 自然,通过“做”的方式培育的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o 前者属于亚里士多德的构造性技术和海德格尔的现代技术范畴,强迫自然 ,通过“制造”生产的转基因生物具有更强的人工性、

11、不稳定性,违背了生 物内在的目的和本质倾向,有可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复杂的、不确定的、 更大的、评估更困难的环境风险。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肖显静教授 “转基因与生物武器” o 转基因技术蕴含着的一些特殊性技术,比如“启动开关”技术(现在已经用 到植物上了),一旦用到动物身上,就很容易演变成生物武器。 o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关注转基因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同时也要关注国外 转基因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要警惕国外运用转基因技术来制造生物武 器。 -文化学者刘仰 “从风险社会视角看转基因技术的安全问题 ” o 在转基因技术引发的种种风险问题上,支持转基因技术大规模使用者,往 往以科学理性自居,这

12、是严重违背风险控制逻辑的。 o 传统科学技术的认识模式,不足以准确把握风险,甚至是越具有科学精神 ,越容易忽视风险。 o 因此,在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控制问题上,必须将民主监督、审查和控制的 原则应用到技术的研发、应用的各个环节之中。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蒋劲松副教授 “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与公众参与” o 我国的转基因法律法规是比较严格和健全的,主要的问题在于监管,早在 2005年我们在湖北就发现了非法种植的转基因水稻。 o 根据实地调查表明,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安全性问题已经暴露且非常严重。 在他看来,应对转基因生物安全需要加强公众参与。 -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 “因技术政策的

13、矩阵评价模式 ” o 围绕农业转基因技术发展及应用的争论日趋激烈,其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担忧。 o 因此为了打破公众与科学家、政府在转基因认识上的对峙局面,弄清各种 利益群体的各自诉求及其相互制约或促进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o 对此,他提出了矩阵评价方法,以此来充分表达各方利益诉求。他认为这 种评价模式能够为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及风险控制决策管理提供帮助。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雷毅副教授 “作为证据的事实:从科学到公共科技政策 ” o 在转基因风险等公共科技政策争论中,“科学证据”及其所依据的“科学事实 ”往往是科技评价与相关决策中首要乃至最终的“论据”, o 但是这样

14、的论证,尤其是在乐观主义的论证中,存在着语境偷换,即在未 区分科学与科技公共政策语境的情况下谈论作为证据的事实,而其背后的 基本观念是,赋予了科学事实无条件的、绝对化的客观性。但是,作为所 谓科学证据的科学事实在科学与公共政策两个不同语境中的意涵具有很大 的差异,不对此进行辨析,就可能会导致相关争论中的混淆与纠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段伟文副研究员 “科学时代的回光转基因问题首先不是科学问题 ” o 转基因主粮作物的研究及种植涉及政治、经济、国家战略以及科学、技术 和社会关系等诸多问题。 o 因此,在转基因问题上,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科学家们,并不是唯一的 专家,也不是最重要的专家。

15、o 转基因好不好,不需要转了才知道。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历史的、哲学的以 及伦理的方式,有所预见。并进一步指出,对于科学及其技术发明出来的 人类历史上、自然历史中都没有过的新东西,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不是欢呼 ,而是警惕!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田松副教授 “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地位问题 ” o 在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生物推广过程中,政府、科技专家、伦理工作者、 公众、商业机构等不同利益群体的角色、地位等问题. o 转基因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各个学科(政治、经济、法律、伦理 、生命科学等)及自然科学专家和人文社会科学专家、商业机构、公众等 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共同努力,才有解决的可能。 -中国

16、环境管理干部学院王延伟副教授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坛总结 ” o 本次论坛具有特色:一是,参与者多元化,既有科技管理者、科学家、人学 学者,还有文化学者、媒体人士、民间环保人士,既有来自北京的学者,还 有京外的学者,甚至国外高校的学者;二是,发言主题多元化,既涉及转基 因生物风险评价与生物安全,也涉及转基因生物风险决策与公众参与,还涉 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等;三是,观点多元化,这充分体现了转基因生物风 险及其评价的不确定性。 o 本次讨论涉及到许多有关科学技术的新观点,转基因科学技术属于后常规科 学,所涉问题不单纯是科学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家和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联盟 ,展开科学与人文的对话,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更好地发挥科学保护自 然和完善人文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肖显静教授 二、转基因引起的安全性事件 27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争论,国际上 有5个典型事件: 英国Pusztai事件, 美国帝王蝶事件,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