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231384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学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黄河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点:1.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教学难点: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读、悟、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1. 情境导入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大的“几”字。上、中游分界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中、下游分界点是河南省的旧孟津。黄河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在山东

2、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分别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板书:黄河颂光未然 (看黄河的一些图片)2.作者简介。3.背景介绍。二、检查预习1.字词读音。2.学生朗读(男女生各一名)。三、反复朗读,感知课文1、请同学们听录音范读,在听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感情

3、。思考: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生答:对黄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通过你对诗的理解,大声的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赞美黄河?3、大家在充分领悟诗的情感基础上齐读全诗。四、朗读交流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3、全班齐读诗歌。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要求: 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我站在高

4、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 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四、内容研讨:学生分组研讨,教师点拨指导1、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2、歌词中哪些内容是来歌颂黄河的?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3、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4、最后

5、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5、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五、布置作业: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二课时一、 检查内容研讨结果,进行内容赏析(一)序曲师问:文章从结构上共分为几大块?明确:两块。第一段是朗诵词也就是序曲部分,第二段是歌词即文章的主体部分。在第一段中,朗诵词开宗明义的说出了黄河表现出我们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读朗诵词 板书:序曲 赞美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师问:黄河表现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请

6、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 明确:拟人。(二)主体:望黄河师自问答:诗人在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人身上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及情感特征赋予了黄河,为什么黄河能代表民族的精神?首先我们来看诗人描写黄河的形象和气势的诗句。诗人对黄河形象及气势的描绘从哪里到哪里?明确: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师问:这部分内容在文中可由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望。师问: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诗人使用了哪些词语来描绘黄河的形象和气势?明确:滚滚、奔向、惊淘澎湃、万丈狂澜、宛转、九曲连环、劈成等。 (三)主体:颂黄河望黄河波涛滚滚,颂黄河气壮山河。思考: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

7、的句子是哪句话?明确:分割三层意思提示性的句子是“啊!黄河!”(1)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了黄河的历史贡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世代炎黄子孙。(2)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以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的城防。(3)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黄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中华民族。板书:歌颂黄河巨大贡献问:作者从外在形象,内在精神充分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四)尾声望黄河诗人心潮澎湃,对着黄河诗人有唱不尽的颂歌,最后诗人代表中华儿女发出向它

8、学习的誓言,学习黄河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伟大坚强的精神师:以此全诗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板书: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二、问题研究,理解主题1、作者仅仅是在写黄河吗?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不是。歌颂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2、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民族等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请再次感受课文,谈谈文中你觉得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深切的爱?同时用你的朗读把这种爱表达出来?三、总结课文,强化主题刚才我们通过对课文的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

9、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四、作业1.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评”。 2.网上查找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摘抄在抄写本上。板书:黄河颂光未然序曲-主体-尾声赞美黄河描写黄河歌颂黄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形象、气势 巨大贡献精神补充资料:黄河颂的作者 光未然 作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共有 8 个乐章,分别是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