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22627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美学第一章教学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 游 美 学,教学课件,中国古代“旅”之含义,旅:出走、出行。婚嫁之旅曰归,“秦伯归女五人”;军队出行曰征,征者正行也;天子出行曰巡,巡者视行也,秦始皇巡游泰山;具国出行曰迁,“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礼节性外交出行曰聘,事务性外交曰使;长途公差曰行役;商务出行曰旅。都有寄居之意。 中国古代的商旅,是带功利性的旅游活动,可以认为是现代旅游的开辟者。,绪论,中国古代“游”的含义,游的本义:说文解字“游,旌旗之流也”,是古代旌旗上下的飘带,有舞动之美,引人遐思。后引申为游行、游泳、游观、游玩等。也引申为人在水中像鱼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泳之游之”。 故事:庄子与惠施观鱼之乐,结论 游猎、游览

2、、游学、游戏、郊游、游说等,有比较明确的娱乐出行观念,是性情释放的快感,标志着古代旅游情怀和旅游思想的萌芽。,绪论,中国古代“旅游”含义分析,旅为出行,游为目的,其中包含着旅游审美之意。出行才能旅游,突出旅游主体赏心悦目或感怀心情的行旅。 旅游分为“游历”与“游心”两种,前者侧重于人的身体感觉与官能享受;后者侧重于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享受。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方,游目就是感天地之景色,心驰神往以娱乐。 孔子论语,绪论,第 一 章,游而美 天地参悟种的动态审美,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徐缉熙 旅游者的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 审美对象:旅游者的观赏对象 审美主体:旅游者的审美心理 审

3、美关系:旅游中的诸种审美关系,特别是人 与人的关系,第一章,庄志民旅游美学 游览者游览、观赏的对象 游览者的审美欲求和旅游的审美关系,以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 旅游者与旅游饭店,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第一章,庄志民旅游美学 以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关系为主要对象,旅游中的审美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人与景观的审美关系,是旅游审美活动中的主导性关系 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旅游者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关系。,第一章,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章海荣 旅游审美是对人类心智的完善,从旅游审美史实中探寻 居住地和旅游目的地统一,中西建筑中蕴含人类学意蕴 从认识论美学和本体论美学中辨明旅游美学的理论基础 生

4、命美学和景观建筑学是直接来源,寻找对接点。,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理论,第一章,旅游审美:古代士大夫的生活境遇,游美的三种典型形态:从政、贬謫与逍遥 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 艺术中的山水世界,第一节,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寻求能够实现政治理想的地方,是推销政治主张的一种方式 “仁” “礼”与仁政、王政 孔子的人生理想:“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着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道不成,乘桴浮之于海。”,第一节,从政:孔子周游列国,公元前294年离开郢都,北渡汉水深入深山密林,心怀故都,也不能寐。 公元前286年,二次流放。哀民生之多艰,恐皇舆之败绩。穿长江、游洞

5、庭,沉溺汨罗江,感自然之变化,愤而作天问,伤理想之不达,忧而为离骚,九歌采民间之乐橘颂表不移之志。,第一节,贬謫:屈子放逐乃赋离骚,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庄子 庄周梦蝶的文化涵义分析 纯粹的、超功利的、无目的精神活动。“秉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第一节,逍遥:庄周梦蝶浮沧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现实,有抱负的才俊之士纷纷恣情山水、谈玄论道、全身远祸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 魏晋风度与名士风采 谢灵运寄情山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一节,隐逸遁世 笑傲山林

6、,李白:少年学道,青城、峨眉、戴天山的自然风光,影响其一生仕宦生涯和艺术活动 开元13年(735)李白开始游仕,“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经过两次游仕失败,李白潜心学道,来到浙江,游历天台山等。“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黄鹤楼遇孟浩然,“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第一节,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与李白相似,具有风流倜傥的的风采,飘逸不俗的仙气。政治使得不如意,宋神宗元丰2年(1079)被贬到黄州,看破红尘,学道学佛,登临赤壁,置酒黄鹤楼,思古念今,在自然中排泄愤懑,在山水里抚慰受伤的心灵

7、。 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前后赤壁赋。,学道游仙 游学游仕,第一节,明清之际,郑和、李时珍、徐霞客,虽有事务性目的,但在政治专制的时代,能在游历中赏心悦目,并寄情于诗书画。徐渭、汤显祖、唐寅、扬州八怪等。 明代后裔走上逃逸、隐居之路,成为一代艺术家,八大山人和石涛。 诗书画中包含人生理想和自然情怀,形成纯厚的历史情感,奠定了东方美学的独特风貌。,第一节,诗书画中的山水天地,八大山人(16261705) 明宗室,明亡后,曾剃发为僧,因尝持八大人觉经,故又号八大山人。中年兼宗道教,晚年以儒士终。工书法,尤善画山水、花鸟、竹木,豪迈自然,不拘形式,为一代宗匠。,第一节,八大山人,从2

8、639岁,以宣城为中心,游览黄山、太平等地,感受秀丽的山水,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表现出高雅的审美趣味。,第一节,石涛,第二节,景观建筑学 与天地对话的营建艺术,美学与旅游学的创始,鲍姆加通(.G.Baumgurten,1714-1762)1750年发表美学,认为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完善的理论,标志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托马斯库克利用铁路运送游客的首创者,1841年创立第一个旅行社(G00k and son),标志着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学的诞生。,第二节,景观:人类文明的痕迹,任何一种早期文明都具有泛神论联系在一起,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古希腊的地景:地景就是地形形象。希腊半岛没有高大的山脉,

9、却有众多裸露的岩石,把土地分成一小块一小块。希腊人当作神灵的东西并非一般的天空,一般的土地,而是他们群山环绕的天空,他所居住的土地,他在其中生活的树林、溪水。,第二节,古希腊人与海洋 古希腊人与天空,第二节,古希腊地景,古希腊的生存环境与艺术,希腊建筑是古希腊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果,他们把自然拟人化,在对神灵的祭祀中,创在出伟大的建筑艺术作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雅典卫城和奥林匹亚山的宙斯圣地是代表性的建筑群。 帕提农神庙体形单纯简练,四周围绕廊柱,廊柱由挺拔的带有凹槽的特立克式石柱组成显得更加开朗,同时有一种庄严肃穆的高贵风度。神庙下面有三层台阶式台基。 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开敞

10、,使人感到天与海的统一,在祭祀活动的位置转换中,人、山、海融为一体,形成高度和谐的景观建筑。,第二节,古罗马的地景与景观建筑,罗马的园林建筑是西方原理建筑的第一个鼎盛期 为特定的环境引入自然景观、利用自然景观,从而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的建筑艺术。,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景观建筑,追求快乐人生,体验自然之美 解放人性欲望,呼吸自由空气 逃离神的世界,走近人的世界,第二节,景观建筑学与景观美学,现代旅游业和旅游存在一个旅游资源开发到景观游览的逻辑关系,因而,必然存在二度审美的问题 一度审美:旅游资源开发时的设计和建造景观美的目标追求; 二度审美:游客游览观赏中的美感冲动和情感创造。,第二节,景观建筑学的

11、发展,旅游景观的设计、规划与建造导源于西方传统的景观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国内也翻译成“园林风景”) 1858年美国奥姆斯特德(F.L.olmsted)提出“景观建筑师”(Landscape Architect) 1899年美国成立“景观建筑师学会”( Architect ociety of Architects,ASLA),第二节,1901年,哈佛大学开设世界上第一个景观建筑学专业,经过00多年发展,景观建筑学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学科 1958年,国际景观建筑师联合会(Int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

12、tects)成立,平均每两年召开国际性大会。会员国超过100个。,第二节,景观建筑学的发展,解决人类户外生存环境的建设,以寻求人类需求与客观环境的协调关系为终极目标。 景观建筑学专业的重点是各种环境的规划与设计,岂范围从园林设计直到国土区域的自然资源管理。 在人口爆炸、资源锐减、环境恶化的当代,景观建筑学不仅仅意味着消遣,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发展,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第二节,景观建筑学的核心,景观评价,什么是景观评价: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中心开展“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研究,针对景观的视觉审美研究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的主观满足。 代表性

13、流派:专家学派 心理物理派 认知学派 经验学派 代表性观点:了望庇护理论(艾普乐顿);风景审美模型(Kaplan);情感唤醒反应理论(Ulrich),第二节,了望庇护理论,1975年,英国艾普乐顿(Appleton)提出 在人和类人猿的层次上评估物种的生存前景时,考察其观看和隐藏非常重要。 无视线障碍的环境称之为开敞的;可供隐藏的环境称之为庇护的。 既有良好的视线又可供隐藏的环境,在美学上优于都不具备的环境,另一方面,其中任何一方的缺陷都可以从另一方的优势中得到补偿。,第二节,了望庇护理论的美学意义,人类学意义:隐蔽自身、观察猎物是人类狩猎活动主体性的体现,背靠群山俯临平原的山麓正是看对象而又

14、不被看到的最佳地形。,景观美学上的边缘结构:多处于山地与平原、湖泊、河谷的边缘地带,温度、湿度、土壤性质都有明显过渡性。自然生境多样化,类型丰富的过渡性植被和多种动物生存的环境。,中国古代理想风水:依群山、临平原、左右山势环抱、水流曲折蜿蜒,主体参与性的动态审美,第三节,第三节,.拉斯姆森:把建筑演绎成各种运动现象鼓突、挤压、推出等。向人们显示视觉行为进行时,观者如何对建筑实体做出反应。,第三节,建筑景观的动态审美,王宗年:建筑有远眺、近赏与细品。远眺是一种全景式观赏,总揽建筑群体的风貌;近赏是个体观赏,可以对建筑主体进行独立审美;细品则是特写式细部观赏,用于审视建筑物的质感、纹样及雕饰。,目

15、前国内关于城市景观的提法: 旅游城市 旅游景观城市 生态城市 园林化城市和小区等,第三节,城市景观的动态审美,城市美学:研究建筑、城镇、大地景观等一般审美规律的综合性的部门分支学科,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建造的各种手法,巧夺天工地在蜿蜒曲折原则中,体现出主体动态审美。,第三节,中国园林的动态审美,廊、楹、池、壁、窗、亭、山、石、栏、梅竹、洞、鱼等组成(苏州的狮子林),曲径通幽,道路不仅把园内数量多、分布广的各个景物连接起来,就像用金丝银线把一颗颗明珠连成一串一串,它还把人们引导到恰当的位置、适当的角度上去,欣赏这些景物的最佳画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道路看作是组织景观的连线。道路,还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园林景色组织到一个统一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反映风景的整个过程展开、酝酿、高潮、尾声。抓住人们的心情,抑扬顿挫,随着起伏,趣味无穷,各处秀丽景色虽为静态,却给人们一个动态的欣赏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