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学案1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204419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学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学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学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学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河中石兽导学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当堂完成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当堂完成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当堂完成房村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导学案 课题 河中石兽1 课型 新授课 第 周 星期 备课组长: 陈玉娟 学生所在班级 学生姓名 教学目标复学(备)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能使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3.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活动1.文学常识 纪昀,字( ),( )代著名( )( ),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著有 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 小说,题材以 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圮( )于河

2、 募( )金重修 棹( )数小舟 曳铁钯( ) 木柿( ) 湮( )没 啮( )沙 溯( ) 欤(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一寺临河干 (2)山门圮于河 (3)二石兽并沉焉 (4)阅十余岁 (5)竟不可得 (6)棹数小舟 (7)曳铁耙 (8)设帐寺中(9)湮于沙上 (10)渐沉渐深耳(11) 盖石性坚重 (12) 啮沙为坎穴(13) 转转不已 (14) 遂反溯流逆上矣(15) 可据理臆断欤 (16)如其言(17) 果得于数里外 (18)尔辈不能究物理(19)是非木杮 (20)不亦颠乎4.翻译下列句子山门圮于河 译: 二石兽并沉焉 译: 尔辈不能究物理。译: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译

3、: 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 5,解释词语的不同含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之:1, 闻之笑曰 2, 当求之于上流 3, 一老河兵闻之 4, 其反激之力6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如是再啮 古义: 今义: (2)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今义: (3)但知其一 古义: 今义: 当堂检测:1、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找到石兽。)D竟不可得。(最后没有找到。)2、翻译下列句子。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C、不亦颠乎(颠倒,错乱)D遂反溯流逆上矣(顺流)4.背诵全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