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202720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人教版本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小学教科书十二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1、 圆锥各部分名称。2、 圆锥高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强化师演示:出示一个圆柱。教师问:你能说说它具有什么特征吗?生:是圆柱体。它的特征是:圆柱有三个面,有上下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有一个侧面是曲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二、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师:圆柱的特征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几何形体,请同学

2、们仔细观察屏幕ppt课件:出示圆锥物体。问:这还是圆柱体吗?他们是什么几何形体呢?生:不是。是圆锥体。师揭示课题:我们把象这样的几何形体叫做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所学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的认识。板书课题三、探究体验。 1、列举,提出问题。 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你都看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说一说。生1:冰激凌外壳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生2:有的帽子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生3:漏斗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生4:盖房子用的铅锤的形状是圆锥体的Ppt展示生活中的圆锥图片。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看一下。2、出示前置作业1、拿出准备好的圆锥物体,仔细观察,我发现:圆锥是由一个( )

3、和一个( )两部分围成的。圆锥底面是个( ),侧面是个( )。2、从圆锥的( )到( )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有( ) 条高。 3、我能动手测量圆锥的高:圆锥的底面要( )地放;上面的平板要( )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4、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师:请同学们结合前置作业,拿出圆锥体模型,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也可以猜一猜,你能发现圆锥有什么特点生:手拿圆锥体模型观察、想。师:把你观察到的,感觉到的告诉给你小组的同学,小组同学共同探讨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教师深入小组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师:哪组

4、愿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大家。生汇报:A、圆锥的侧面展开。我们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是扇形。(举起给同学们看,一名同学把展开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教师用课件演示侧面展开的过程。 B、圆锥的特征。圆锥有一个尖尖的部分,摸起来很扎手。我们把它叫做顶点。圆锥有一个弯曲光滑的面,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侧面。这个面是曲面。圆锥有一个圆形的面,我们可以把他叫做底面。C、圆锥的高我们发现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我们认为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高是圆锥的底面到顶点的线段的长。师:同学们对于圆锥的高有几种不同的看法,谁的说法是正确呢?请同学们小组进行讨论。生:小组进行讨论

5、。师:哪些同学同意某某的说法。老师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 (课件演示圆锥的高)师:这条黑色的虚线就是圆锥的高。谁愿意说说圆锥的高指的是什么?生试说圆锥的高: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只有一条高。因为圆锥只有一个顶点和一个底面圆心。师:质疑,为什么母线不是高?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请同学们拿起圆锥体模型,小组同学互相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师:谁愿意到前面说说圆锥各部分的名称。3、探究测量圆锥高的方法。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圆锥的特征及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我们知道圆锥的高是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1)刚才我们在透视图上找到

6、了圆锥的高,那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办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三人一组,测量黄色圆锥体和绿色圆锥体的高,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看,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你们小组测出来是多少?你们呢?还有不同的结果吗?你们是怎么测的?来,上台演示一下。大家是这样测的吗?学生汇报:生1:我们小组是这样测量的,先把圆锥底面放平,用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用三角板竖直地量出圆锥的高生2:我们小组的方法和他们的差不多,只是用小尺竖立在桌面上,然后用三角板通过顶点与直尺垂直。生3:我认为这种方法比第一种测量准确。因为三角板这样放在

7、圆锥的顶点上可以与直尺保持垂直,准确地测量出高生4:我们是这样测量的,把圆锥的底面朝下倒立在桌面上,把小尺放在圆锥的底面上,然后用三角板垂直地测量出顶点到底面之间的距离。生5: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太好,因为这种方法不能使用于所有的圆锥,比如,一个大的小麦堆,能把它倒过来测量它的高吗?生6:我们认为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应该注意小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3)为什么垫板要放平,尺子要竖直?(其实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对边相等,利用这一原理,我们把看不见的高平移到圆锥外面来测了。教师在透视图上作图演示。)(4)照电脑的样子再测红色圆锥体的高。有没不同意见?师:我们在测量时,有时用尺是不太方便的,我们利

8、用字典或厚书等材料帮助测量,是很可取的。我们的测量只要方便好操作,能测准就行。4、认识圆锥的纵切面。师:同学们想像一下,如果沿着圆锥的高切开,他的切面是什么图形?切开的图形与圆锥有啥关系?同学交流教师实物展示。(切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三角形的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 5、想象,对圆锥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把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紧贴桌上,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三、实践辨析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略)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

9、一个扇形( )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 3问题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名回答后,整理入下表:形体相同点不同点底面形状侧面底面个数侧面展开高圆柱圆形曲面2个长方形无数条圆锥圆形曲面1个扇形1条四、巩固新知,畅谈感受师: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获得什么新的收获,有什么感受?五、作业用圆规、剪刀,硬纸板按教科书图样做一个圆锥,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高和底面直径。 教后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对教材进行了充分地分析后,教学设计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1、 注重联

10、系生活实际,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圆锥的实例和信息资料。教学时首先列举生活中大量的圆锥实物,在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的基础上引入。再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和图形,互说圆锥的特征,加深对圆锥的认识。课后让学生创作一个圆锥的物品,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提高学生运用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意识和能力。2、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本节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展课堂有效教学,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我们知道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要实现以学生的发展

11、为本,应该注意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创造才能。在本课中,无论问题的引入,圆锥概念的定义,高的寻找及测量方法的探索,老师都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尝试、研究和讨论中进行,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过程,不仅提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意识和信心,大家积极发言,争先操作,参与率很高。3 、加强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来看: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学生的能力可能比不上

12、数学家,但通过类似的数学活动,也可以很好的获得数学或理解数学。在本课例中,老师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去探究问题通过 “看一看 ”, “摸一摸 ”, “比一比 ”, “指一指 ”, “说一说 ”, “猜一猜 ”等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在 “找 ”中学,在 “测 ”中学,在 “思 ”中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数学课堂教学 “动 ”起来、 “活 ”起来,让学生在 “做 ”中学,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4、 合理运用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课中,将传统教具、学具和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展示大量圆锥形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以及动态演示圆锥侧面的展开过程、圆锥高的测量方法等,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