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20045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4 驿路梨花(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驿路梨花轻松学习梨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想到它,我们就会想到“纯洁”,会想到“美丽”;想到它,我们会感到一股扑面的春的气息!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温馨的文章驿路梨花。这一课我们分二个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一、作者简介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1929年生于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塞,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在“四人帮”横行期间,他被投入囚牢;在牢房中,还坚持写作。“四人帮”垮台后,彭荆风同志的作品才重见天日。驿路梨花是作者坐了七年监狱以后重新提笔的第一篇作品。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作家

2、对党的无比信赖,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确如作者在驿路梨花一书的后记中所写:“我热爱生活尽管我的功力有限,我还要尽力为欢乐生活奏乐。”二、基础知识(1)应掌握的字(给括号前的字加拼音)简陋()恍惚()驿()路修亨()菌()子竹篾()麂()子撵()走朝()气 红润()着()想(2)应掌握的词修茸: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迷茫:广阔而看不分明的意思简陋: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承受不起。三、课文内容分析1.默读课文,然后划分段落层次。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

3、,可分五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我”和老余见到小屋。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写“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后点题点人。2用计时阅读法快速阅读课文,然后不看原文,填写下面的表格。3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顺序。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暮色,夕阳西下、一弯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4、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保持的过程来看,文章又是倒叙。4.课文中出现的这许多人物都和深山中梨树林边的小茅屋有密切联系,读(9-11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细致描写的?对小茅屋的这些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小屋的描写是由远而近,由外及里。外部:草顶、竹篾泥墙(远看);门外扣着,“请进”两字用黑炭写在白木门板上(近观)。使我们可以想见小屋主人一颗赤诚的心,火一般的热情,细心体贴。内部:先写火塘(室内地上挖的小坑,围上砖石,可在其中取暖);再写大竹床,虽然简陋,却铺着厚厚的稻草;然后写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面装着清凉可口的水;最后写墙上几行大字:“屋后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

5、。”这些都表明茅屋的主人是那么热心,想得那么细致、周到。作者对小茅屋作如此细致的描绘,正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为表现小茅屋主人的高贵品格服务的。5精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几次悬念,发生了几次误会?设置了三次悬念。第一次悬念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第二次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到底谁是主人呢?第三次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两次误会第一次:“我们”认为瑶

6、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四、总结、扩展1.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2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该如何安排?首先由学生列出写作提纲,然后口头作文。解放军过夜盖茅屋个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屋妹妹接替姐姐照料小屋瑶族老人借住送米个“我们”投宿小茅屋。第二课时梨树林旁

7、那草顶泥墙的小屋,不知给多少焦急劳累的路人带来了温暖和惬意;时间流淌,岁月更迭,围绕着这间普通而又神奇的小屋,也不知有多少雷锋的故事在代代相传。那么这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驿路梨花。一、课文内容分析1提问:文中写了不少人物,他们在情节发展和表现中心思想时起什么不同的作用? 他们都具有什么精神?明确:(1)贯穿全文的是“我”和老余。(2)最先砍树割草盖房子的是解放军。(3)没有出场,但全文着力写了她的感人事迹的是梨花。(4)介绍梨花助人为乐,纯洁无私的高尚品德的关键人物是瑶族老人、梨花妹妹。(5)修茸,照料小茅屋的人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为后人方便补充

8、柴米的过路人。这些人都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2速读课文,思考分析文中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这些人物是通过语言、行动、肖像描写等来反映精神面貌的,所以是直接描写。解放军,梨花没有出场,而是通过梨花妹妹,瑶族老人的口头介绍写出了他们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的,所以属于间接描写。3请大家思考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因为本文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传递、不断发扬的运动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雷锋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过程。而建造、照料小茅屋的行动,正是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所以建造者和照料者都是小茅屋的主人。4

9、跳读课文,找出文中几次写到“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同桌讨论写“梨花”的作用。文章三次写到“梨花”。(1)开头写“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o”此为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人优美意境之中。(2)中间写“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此为虚写。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3)结尾:“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再次人花相映,使主题得以升华。由此可见,这“梨

10、花”是边疆洁白盛开的花,是哈尼小姑娘梨花,更是雷锋精神的象征。读三次描写“梨花”的语句,从朗读中体会以梨花的自然美来烘托人物心灵美的神韵。5讨论、分析、理解标题本文的标题“驿路梨花”是由结尾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演化而来的,它是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则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作者用洁白如雪,不虚浮、不艳丽的梨花的具体形象,象征雷锋精神,把本来抽象的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特征鲜明地揭示出采。(二)总结、扩展1本文通过记叙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11、2.“学习雷锋”这是无数作品一再表现的主题,深刻体会驿路梨花揭示主题的新的高度和深度。“一篇作品能否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关健在于作品是否有特色和新意。”驿路梨花在立意上做到了以下两点。(1)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传扬,不断传递的运动过程。(2)把雷锋精神同生活中的美好形象、美好心灵融为一体。驿路梨花的清新、深远的立意,就是这样从作者的独到见解中提炼出来。从而突破了一般的赞颂雷锋做好事的局限。活动:请我们的家长一同参与。设置情境假如今天,你作为记者来到了哀牢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哀牢山地区也逐渐繁荣起来。梨花姐妹在驿站开起了一家旅店。旅店并不豪华,却也整洁、温馨。条件当然比小茅

12、屋强得多了。路人到这里,不用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烧水做饭了,梨花姐妹为旅客热情的服务:滚烫的洗脚水、可口的饭菜,抒情的音乐,驱走了路人们旅途的劳累。人们尽情地观赏着哀牢山优美的景色。梨花姐妹为旅客着想,免费赠送旅客哀牢山地形图,免得旅客迷路。小店的生意很红火,梨花姐妹劳、动致富了。她们的孩子不再是背着竹筐拾菌子,而是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现在,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梨花姐妹,让她们谈一下此时心中所想。(由学生扮演梨花姐妹)同家长们就“梨花开店”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不强求一致。)引导:雷锋精神应该发扬传递,同样,勤劳致富也无可非议。梨花姐妹的小旅店使路人更方便、更受益、更温馨,同时又增加了梨花姐妹的收入,一举两得,其间并不矛盾。她们的后代背着书包走进了学校,有了学习的机会。“知识是第一生产力”有了知识她们才有可能在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更大力量。这何尝不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