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20041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测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阅读导引】张中行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点点滴滴的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美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本文也堪称实践叶圣陶先生语文主张的一个范例。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深致。【基础智能练习】1.文学常识填空。叶圣陶,原名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之称。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童话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商酌( ) 譬如( ) 累赘( ) 别扭( ) 拖沓( )妥帖( ) 诲人不倦( ) 颠沛流离( )3. 理解句意。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学而不厌,

2、诲人不倦。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叶圣陶先生于1988年2月16日逝世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5阅读最后一段,完成以下练习。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读此段应读出的语气。“深重的苦心”具体指什么? 6. 综合性学习俗话说“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

3、。习惯是方方面面的,下面这些名言都是论述习惯的,其中论述“修身养性”方面的有_;论述“读书学习”方面的有_。(只填序号) A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D书读百遍,其义自见。E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F吾日三省吾身。 为了启发大家养成好习惯,班上准备开展一次辩论赛,论题为“养成好习惯是否主 要靠自我约束”。你是正代表,你的观点应是_,对方的观点则是_。在准备的过程中,你收集到了以下材料,比赛中你能用上的材料有_,对方可能用上的材料是_。(只填序号) A头悬梁锥刺骨 B孙悟空头戴紧箍咒 C祖逖闻鸡起舞 D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课

4、文选段精读】(一)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5、。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修润:( ) 商酌:( )不耻下问:( )选文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概括一下,选文中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一面? 10赏析加点词的精妙之处。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

6、弃客气 (二)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还记得大概是七十年代中期某年的春天吧,我以临时户口的身份在妻女家中小住,抽空去看他。他家里人说,他很少出门,这一天有朋友来约,到天坛看月季去了。我要了一张纸,留了几句话,其中说到乡居,说到来京,末尾写了住址,是西郊某大学的什么公寓。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

7、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11.给两段选文分别文加上一个标题。 12. 赏析加点词的精妙之处。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13. 选文写了作者与叶老交往的“末节小事”,既然是细枝末节的事,为什么不删掉? 14. 选文写了叶圣陶与作者未能相见而第二天来信的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外美文阅读】叶圣陶在四川1940年初夏,叶圣

8、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

9、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

10、如见其肺肝然”的。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

11、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15. 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文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 16.选文较详细地写了叶圣陶教儿女写文章的生活细节,从中可以感受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17.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请简要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