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

上传人:wm****2 文档编号:115193497 上传时间:2019-11-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插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驿路梨花为例学习插叙教学目标:1.通过略读实践,养成略读能力。2.理解课文中插叙的记叙顺序,知晓其作用,并能在阅读、写作中实际运用。一、学习驿路梨花中的插叙(一)理解本文中插叙的记叙顺序1.学生活动:略读课文,复述课文(1)结合课后“思考探究一”,略读课文,小组交流。(2)复述课文。 按课文记叙的顺序复述。 按照小茅屋修盖、维护的先后顺序复述。 比较两种记叙顺序,思考讨论记叙顺序的特点。知识概述(一)顺叙顺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就容易把事件记叙得有头有尾,脉络清晰。顺叙的方法可分为以下

2、几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在叙述一个事例时,由于时间变化与空间地点的转换顺序往往是一致的,所以在一篇文章中常常是几种顺叙的方法兼而有之。(二)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三)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会议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

3、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插叙的内容应能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根据中心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但不能超越表现中心思想的范围,否则会喧宾夺主、繁琐累赘。明确:本文在顺叙中两次运用了插叙。本文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从我和老余第一天傍晚投宿写到第二天早晨,其间运用插叙两次追溯往事:一是借瑶族老人之口讲哈尼族姑娘梨花帮助过路人的故事;二是借梨花的妹妹之口讲解放军建造茅屋及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故事。把十几年的事情浓缩在一晚一晨之间,既丰富了情节内容,突出了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又使全文波澜起伏,结构紧凑,收到

4、强烈的艺术效果。 二、了解插叙的作用 (一) 插叙手法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常见考点,常见题型有:1. 选文第几段用了怎样的叙述顺序?有何作用?2. 本文叙事采用了插叙的方法,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插叙的作用。(二)插叙的作用,一般有:1.补充情节,丰富文章内容,使情节更完整。2.为下文内容作铺垫。3.推动情节的发展。4衬托、刻画、突出人物形象。5.突出、深化文章的主题。6.使文章的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呆板的平铺直叙。7.使文章结构更紧凑。(三)学生活动:分析两处插叙的作用。明确:插叙瑶族老人讲哈尼族姑娘梨花帮助过路人的故事。作用:引出哈尼小姑娘“梨花”,从侧面突出梨花乐于助人的美好形象。插叙梨花的妹妹

5、讲解放军建造茅屋及梨花照料小茅屋的故事。作用: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他们这样做的原因,表现了解放军、哈尼小姑娘乐于助人的精神。三、当堂巩固(一)文段一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的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1830年,作曲家肖邦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暴发了反抗

6、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从记叙的顺序看,两段属于( )叙部分。它主要作用是 。(二)文段二同步39页 山果找出山果中的插叙,并分析其作用。四、实战演练请根据上下文,为下面的文章插入合适的情节。感悟母爱一瞬间晚饭后,电视机里又重复着那个老掉牙的话题。“您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桃子。”“您孩子最喜欢什么运动?”“滑旱冰。”“您孩

7、子最喜欢什么颜色?”“白色。”虽然,主持人的话筒没直接伸向正在织毛衣的妈妈,但她还是一一回答了。我不禁纳闷:从没告诉过妈妈,她怎么会知道我喜欢什么?接下来,轮到问孩子了。现在,我才惊异地发觉,妈妈喜欢吃什么,我不知道;妈妈喜欢什么运动,我不知道;她喜欢什么颜色,我更不知道。这一连串的问题差点把我的精神击垮了。当抬头看到妈妈那转向我的目光,我呆住了。从她的目光中,我看出她是多么希望我能回答啊!可我,我却没能做到。这么多年来,妈妈一直在无微不至地爱护着我。而她,从没指望过我来报答她。在记忆的长河里,妈妈对我的爱不知有多深。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样的画面就如大海里的浪花,让我数都数不清。有人说,母爱

8、像太阳,永远散发着光芒。我却要说,母爱像大海,大海有多深,母爱就有多深。伞雨渐渐下大了,屋檐上挂下一条条水链,把操场和教室成两个世界卫一下课,同学们都打起了雨伞,准备回家了,班任李老师出现在教室门口,声音不高不低地喊着:“郑刚,你一下。”我满肚子不高兴,今天我没带雨伞,正打算找刘明辉合呢!不知怎的,最近我总觉得李老师似乎在找我的岔子,同我过不去。比如,她在我数学本上打的,比别的同学的大,石时还要在“x”后面加一个“?”前天早自习,我迟到了5分钟,她就盯住我不放,一个劲地问我为什么不早点上学,有什么不起呢?无非我扔坏了你的一把伞嘛!那是 也该我倒霉,今天李老师肯定要惩罚我一下,尝尝没有伞是什么滋

9、味。同学们都走完了,教室里只留下我一个人。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啪啪”的声音,像在幸灾乐祸地嘲笑我望着室外一片雨蒙蒙的世界,我心里茫茫然,不知怎么办好。“坐下。”李老师温和地说,“今天你的数学题只做对了两题,看来你对和差应用题的解法还没有掌握,我给你补补课”“说得倒好听,”我心里想,“补课也得找个时间,今天下这么大的雨,叫我留下来,不和同学合伞怎么回家,不是存心和我过不去吗?”一个小时的补课结束了,李老师讲得很耐心、详细,可是因为我心里别扭,没有好好听。李老师说:“今天就到这里,你还没有真正弄懂,下次再补吧。”天哪,她还不放过我!李老师叫我坐在教室里等一等,说她去打个电话马上来。我心里暗暗叫苦,

10、不知她要捉弄我到什么时候呢?过了一会儿,李老师来了,她招了招手说:“走吧,回家。”我快快地跟在她后面,来到校门口。有一位中年男子,撑着一把伞,又拿着一把伞,在门口等着。“这么快就来了?”李老师对他说,“张伯伯听了电话就来告诉我。肠男子说着就把手中的伞递给李老师。原来李老师的爱人给她送伞来了。李老师打开伞,转身递给我,说:“郑刚,快回家吧。”我毫无思想准备,下意识地接过伞,不说要,也不说不要,只觉得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抬头看看那把伞,正是被我扔坏过又修好了的,不禁呐呐地说:“李老师,这伞我不好”“别说了,”李老师露出内疚的神情说,“我错怪了你,阂晓军主动来讲明情况了。快,回家吧。”她和爱人合着一

11、把伞向前走去,那伞骨尖上流下的雨水正滴在她肩脚上,一会儿便湿了一大块。我的眼前模糊了,那是未掉下来的泪水挡住了视线记叙顺序及作用 (2012-06-14 11:16:12)转载标签: 杂谈记叙顺序及作用: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了解记叙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一、练习感知按倒叙的方法安排以下材料:A李老师原是市三中的教师,多年来一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深受师生爱戴。B这学期调到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