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理性——记昆钢科技大厦方案设计.pdf

上传人:Lun****ng 文档编号:115188218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85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理性——记昆钢科技大厦方案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回归理性——记昆钢科技大厦方案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回归理性——记昆钢科技大厦方案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回归理性——记昆钢科技大厦方案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归理性——记昆钢科技大厦方案设计.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归理性记昆钢科技大厦方案设计 Re t u r n i n g t o Ra t i on al it yR e c o r d in g t h e D e s ig n o f T e c h n ic a l B u i ld i n g o f K u n S t e e l 董春波 赵新宇 D o n g C h u n b o Z h a o X i n y u 前 言 在中国建筑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除国家大剧院、 国家体育场 鸟巢” 、 中央电视台新址等国家重点标 志性项 目外 更多的建设项 目仍然是人们 日常生活 工作中大量使用的建筑。作为建筑师,以何种态度 去面对大规模使

2、用的功 能性项 目,这成 为我们思索 和实践的主要内容 。 在能源 日益匮乏的今 天, 国家正 积极倡导绿色环保、节能 节材等重大方针,许多 建筑师也正尝试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达到此 目标 这 些无疑都是卓有成效的。除此之外, 我们也许还能 从设计思维角度看待这个问题以理性的思维 方式创造适宜性建筑 寻找适合大量性建筑的设计 思路。其中的适宜性是指适度并符合实际情况,即 采用适度的材料、技术和手段, 建造与实际情况吻 合的宜人建筑。在这里设计表达充分,材料和技术 均得以高效利用,这种思路也许: 肾 成为解决当今许 多重大课题 的另一种途径 。 从现代 主义建筑诞 生伊 始 理性一直是现代建 筑名家

3、遵循的法则,即追求空间的高效利用、材料 的充分表达 功能的有序分布及建筑生成的逻辑关 系。在昆钢科技大厦设计过程中我们也试图遵循这 种理性设计方法,融合功能的需求、基地的限制、 人性的设计、造型的表达等多种因素,使建筑回归 到 它的本质。 昆钢科技大厦是昆明钢铁控股集团投资兴建 的,集五星级酒店和高档办公楼为一体的综合性超 高层建筑 。总建筑面积 1 5万 m 、 地上 5 0层 、 地下 3层、高度 2 1 8 m 目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一 、总体规 划 昆 钢科技大厦位于昆明城市中轴线南端 西昌 路 3 3号地块内, 项目 用地面积 2 h m , 东西宽 l O O m, 南北进深 2

4、0 0 m,呈长方形纵深布局。基地南侧为 城市的主干道滇池路 北侧为住宅拟建用地 , 东西 两侧为多层民用建筑。考虑到目前基地只有南侧临 城市主干道, 西北侧的规划道路通车时间很难预计。 因此 如何权衡 酒店 与办公 这两种 功能空 间的八 13, 作 者单 位 :华东 建 筑 设计 研 究 院有 限 公 司( 上海 2 0 0 0 0 2 收 稿 日期 2 0 0 8 0 7 - 2 5 即成为摆在建筑师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布局一 :将塔楼置于基地一侧 ,酒店 与办公入 I:3 均位于南广场,东西并置的状态。于是,酒店从 裙房进入 办公空间由塔楼主体直接进入。这种布 局可使酒店与办公功能共享

5、南侧大广场,凸显入口 位置。但与此同时南广场的交通压力会比较大,且 更为重要 的是 昆钢集团作 为云南省大型 国企之一 , 希望通过对称的建筑布局体现庄重的气质。因此, 这种将塔楼偏于一侧的非对称式布局被否定 了。 布局二塔楼位于基地正中央 裙房则位于基 地北侧环绕塔楼布置,这种中轴对称的布局自 然形 成 南北 两个入 1:3 广场 南侧是五星级酒店入 I:3 广 场 北侧是办公楼入 I:3 广场。这种布局方式也可完 全满足业主对大厦整体形象的需求稳重、 端庄 挺拔。而办公楼缘于业主自用的需求, 入口设于北 侧且形成半围合式的广场空间。虽然南北广场的使 用性质不同,但尺度处理适宜。于是,在种种

6、条件 的制约下,昆钢科技大厦的总体布局诞生了, 它也 是多方案比较中逻辑判断的结果。 二 功 能设 计 昆钢科技大厦以酒店运营和业主办公使用需求 为主导,兼顾大楼文化品质和经济效益。面对大厦 中复杂多样的功能流线亟需有序化的组织安排,我 们本着功能第、张弛有序的设计原则将各种功能 空间精心地组织在各层平面中。建筑地下3层以停 车为主 ,兼具设 备机房与酒店后勤办公功能 。裙房 1 层5层为五星级酒店附属设施,包括餐饮、宴 会、会议、K T V 、桑拿、游泳等。其中餐饮娱乐空 间面积较大且相对独立 这种布局不仅与 昆明当地 注重休闲娱乐的文化氛围密切相关 还 利于 整体 对 外出租经营。6层2

7、4 层为昆钢自用办公部分, 2 6 层 4 6层是酒店客房。大厦顶层可俯瞰东北向的 世博园区, 眺望西南向的西山风景区,享有全方位 的观 景条件 ,适宜打造顶级的餐饮场所 。 酒店大堂 本设计采取中轴对称、塔楼前置的总体布局方 式 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酒店大堂难以如传统酒店 一 样展开、围合形成四季大厅 因而于是如何营造 大堂空间就成为摆在设计师面前的又一个难题。大 32 堂是顾客从室外进入室内的过渡空间,考虑到室外 近 0 6万 m 的景观广场与百米以上的建筑高楼, 室 内需营造多大尺度的空间才能使这种过渡变得自然 呢?由于塔楼核心筒距离建筑外边界仅有十几米距 离 , 因而大堂在纵深方 向无法

8、展开 , 于是我们将大堂 设为三层通高 强调它的高耸感而非纵深感 ;其次 是: 肾 通高的大堂沿核心筒两侧向后方延伸,形成 U 型平面 使顾客对大堂空间产生纵深向遐想 而设 于其底端的总服务台也引导人流向纵深方向移动。 2 塔楼平面 在选择超高层塔楼平面形式时,我们尝试过圆 形、弧形 长方形、折线形等多种方案, 但最终仍 选择正方形,因其平面使用效率最高, 也最能塑造 出业主所需要的稳重大气的形象。塔楼标准层的面 积控制在0 2万m 以内,柱网开问确定为 9 m, 外 框柱距离核心筒的进深尺寸确定为 1 2 m, 以保证每 个客房建筑面积在 4 O m 左右。在办公标准层,为 增加使用面积,

9、将楼板出挑 1 5 m, 以确保平面布置 尽量紧凑、高效。 3 中庭空间 尽管平面空间有限, 设计仍在电梯厅两侧加入 小 中庭 , 这也是源于 对使 用功能和基地 条件的分析 。 因项 目基地恰好位于世博 园与西 山风景 区之 间的视 觉通道上 ,东西两侧拥 有良好 景观 条件 ,加之 项 目 本身具有高度上的优势 景观优势得天独厚。于是, 小 中庭两层通高 、东西错动布置 ,使 大厦使用者在 下电梯的一刻就可感受到绝佳的景观,绝然不同干 通常封闭的高层建筑内走廊。 在酒店标准层,小中庭空间是每层的 客厅 是商务人士会客、等候、交谈的理想场所。在这里 人们既可感知自身的方位, 也可看到大自然的

10、变幻 实现人与自然的交流。在办公标准层,由于其为业 主自用, 人员间相互熟识 内部联系增多,小中庭 的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我们在此设计了联系上下 层 的钢 制楼梯 ,使其成 为办 公人员交流、休 息的人 性化场所,也方便他们上下联络。 考虑到昆明独特的气候条件 小中庭设计还另 具一番意义。中庭采用呼吸式幕墙系统,使其在绝 大部分的气候条件下, 均可通过自然通风改善内部 的空气条件 ,达 到节能效果。 三、立 面表 达 由于业主对建筑整体形象稳重大气的需求及对 石材的偏爱,我们决定采用传统的造型处理手法, 将石材与玻璃幕墙结合,强调建筑高耸、严肃、稳 重的气质。首先,在造型上强化层层收分的逻辑关

11、 系,使其与平面功能相结合,形成下大上小、下实 上虚的总体效果;其次,在立面语言的选择上,强 化垂直线条的突出与延续,寻找哥特建筑神韵;最 后,裙房与塔楼设计采用相同的立面构成要素,使 裙房成为塔楼的基座,整幢建筑浑然 一 体。此外, 立 面采用模数化方法 ,强调逻辑性的设计风格,这 样 既适 合大工业生产的要求,也节约投资成本、减 城市建筑i蠹_一j照U R B A NISMA N D ARC 少材料浪费,使建筑从整体效果到细部处理均遵从决定出路,让设计从天马行空舒 模数网络的控制。整栋建筑结构关系清晰,材料表的理性过程,适宜的建筑更应月 达明确,气质营造雅致。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ii i

12、结语项 目概况 也许昆钢科技大厦并不是 一 个惊世骇俗的作项目名称:昆钢科技大厦 品,但它却是理性的、逻辑的思维结果,设计的点项目状态:在建 滴细节皆来自对客观条件的理性分析,完全摒弃建建筑面积:15Zi - m 。 筑师的主观臆想,力求适度而不过度。我们重提理建筑层数:50层 性的思维过程,是对现代主义大师设计手法的回顾结构设计:陆道渊路海臣 与致敬,在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并大力倡导节约的当建筑设计:董春波赵新宇 下,这种设计态度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思路设计时间:2006年9月 - 2008年9户 e 4总平面图 6酒店标准层空间构成分析 10大堂效果图 7办公标准层空间构成分析 葑 1 ¥w 8 。 。罐 三 飞【 丽 。黝 l l l l i i 壤蘸 i 曰 。#芒 口d : ; : T 哿 TI , r 【 Ii E I 嗣 I II 叠 j = 工 = - 11剖面 图 5首层平面 图 8办公标准层透视 9办公层小中庭透视 12剖面 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