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518767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答题方法总结大全讲解(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类综合题答题模式题型一特征描述类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思维建模要准确描述地理事物特征必须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建立解答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并用规范而专业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具体答题思路是:首先要对题目涉及区域进行区域空间定位(经纬网定位法和区域特征定位法相结合),明确区域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和图文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特征分析;在描述时要注意梳理、组织语言,把握关键词,并且做到简洁、准确地描述。模板典例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

2、流、湖泊)、植被(自然带)2.地形特征: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极值(地势最高、低值);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3.地表环境特征: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4.气候特征: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降水(总量、季节或年际变化)降水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如雨热同期)5.河流水文特征:年径流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凌汛);流速。6河流水系特征:流向与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河网形态、密度河道深浅、弯曲、宽窄落差或峡谷分布7农业生产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

3、类及分布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8工业生产特征: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9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10等值线特征: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11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应用体验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图示区域东部地区地势特征及判断理由。(2)比较图中a、b两河的水文特征。(3)简述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体验1答案(1)地势大体东北高,西南低(北高南低)。理由:河流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洋。(2)相同点:a、b两

4、河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两河所处纬度较低,都没有结冰期。不同点:a河流量小,含沙量大;b河流量大,上游水能蕴藏量大。(3)a河源地所在地形区为青藏高原。地形:平均海拔4 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域差异大。水文特征:以冰川融水为主,是许多大河发源地,多冰川湖泊。植被:以高山草甸为主,垂直分异明显。题型二地理事象判断类设问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常见的判断类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

5、“图中所示是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分布和特点的判断。思维建模判断类试题主要有两类:1判断是什么、属于什么。这类问题往往是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判定,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主要依据三个方面:第一,基本的规律和原理,如判断图中高压控制地方的天气状况;第二,图中的信息(点、线、面、图例和文字等),如依据经纬度位置、海陆轮廓及相对位置关系等信息确定河流、山脉的名称;第三,基本的方法,如根据影响风的形成因素判断风向等。2判断怎么样、是否合理。这类试题往往是对人类生产活动的评价,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也是依据三个方面,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社会效益方面,可以从衣食住行等

6、影响人们的生活方面考虑,即是否有利于人们出行,能否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等;第二,经济效益方面,看是否符合这类生产活动的特性,是否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是否有利于增加利润等;第三,环境效益方面,这类生产活动对环境有什么污染,其和住宅区、河流、盛行风向的位置关系是否能避免这种污染等。模板典例地理要素判断依据河流流向地形地势(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海陆状况(河流由陆地流向海洋)、河流流量变化(湖泊或水库上游河流流量变化大)、等高线(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城市合理规划图(水厂于上游、工厂于下游)季节光照图判读(如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气候方面(如气压中心的变化)、河海方面(如河流汛期)、生物方面(如草木枯

7、荣、开花结果)、农业方面(如作物播种、生长、成熟)、其他方面(如雪线升降、登山佳期、极地考察)地形类型等高线分布特征;板块位置;河流水系特征(向心状水系为盆地,放射状水系为山地,山脉为分水岭)等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数据、图表资料;某地的地理位置(纬度、海陆);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带性植被和典型动物的指示作用等天气状况据所在地气候类型,联系季节来判断;据天气系统判断(气团、冷锋、暖锋、气旋、反气旋影响时的天气)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影响工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指向);环境因素(污染类工业区位是否合理);工业区和生活区距离是否适当;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是否设置防护带;占用农田情况等农业区位是否合理地价和单

8、位面积产值;农业生产特征(需水量、对运输需求的迫切性);地势起伏;地块大小交通区位是否合理是否合理布局路网;是否多连接居民点;对沿线环境的影响;沿途地形地质条件港口区位是否合理自然原因:陆域条件(地形平坦广阔)、水域条件(天然避风港、港阔水深);社会经济条件:腹地广阔、依托大城市应用体验2.读“我国某四种经济作物的优势产区及该作物在世界部分地区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四种经济作物,最可能分别是:A;B;C;D。(2)对图中D作物的生产和销售起重要作用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3)试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作物B的区位条件有何异同?体验2答案(1)棉花大豆甘蔗花卉(鲜花)(2)靠近城市,接

9、近消费市场;交通运输便利;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专业化生产。(3)同:两地均纬度较高,热量较少;地形平坦,黑土土壤深厚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异:美国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为温带季风性气候。美国大豆品质优良,价格较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强;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较高,接近国内消费市场。题型三原因分析类设问形式: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学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思维建模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0、1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因”与“果”的联系。2明确分析的原因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来分析。模板典例地理要素形成因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地势高低与坡向(阴阳坡)等温线走向纬度位置(东西向);海陆位置(与海岸线平行);地形(局部闭合或沿山脉延伸)降水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洋流、植被和水文、人类活动盐场形成平

11、坦广阔的海滩;利于蒸发的天气;避开大河的河口渔场形成大陆架海区;河流入海口处;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处;温带海区气候成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人类活动下垫面(地势高低,地形抬升或地形阻挡、洋流、海陆分布)特殊气候区成因洋流地形风(暖湿气流或干热气流)自然灾害成因洪涝、干旱、滑坡和泥石流、地震等的成因(省略)环境问题成因水土流失、盐碱化、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全球变暖、酸雨的成因(省略)人口迁移经济(就业机会、经济收入)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气候、旱灾等)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历史原因经济原因(支付地租能力)社会原因行政原因工业集聚原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节省运费和能源

12、消耗;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应用体验3.读“我国东南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图1)和年等降水量线(mm)分布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为(1、7)月等温线,该月我国气温分布有何特点?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比较图中两地的年降水量大小,并分析原因。(3)比较图中两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低,并分析原因。(4)图中两地适合晒盐的是地,原因是。(5)图1中阴影区域农村用能短缺,生活燃料消费结构中,生物能源大约占80%。该区域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成因是什么?体验3答案(1)7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南方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北方虽然纬度高,太阳高度小,但白昼较长,因而气

13、温也较高。(2)地大于地。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位于台湾山脉的雨影区。(3)地高于地。地的海拔、纬度都低于地,且地降水少于地。(4)地处背风地带,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有大片泥质海滩(5)水土流失。乱砍滥伐(或过度樵采)。题型四比较类设问形式: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高考题中比较类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和类型的差异等。四步审题是关键:第一步审比较对象,审准对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第二步审比较要求,即审准题

14、意要求找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还是异同点都找,或者要求通过比较进一步找原因;第三步审比较考点,如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异同点,其比较的考点是气候类型及特征,此步骤可避免跑题;第四步审比较角度,审准题目从什么角度、几个角度去比较,此步骤可避免漏掉答题的要点。另外要根据分值定要点、根据内容定格式。根据分值定要点,要求学生养成要点化答题的习惯,看分给点,只有给足正确的要点,才有可能得足分;根据内容定格式是指采取要点纵列化或者采取列表比较,这要根据答题的内容来定。一般来说,比较异同时列表比较更直观些。思维建模比较类设问一般有两类:1名词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首先搞清名词的含义,包括的主要内容,然后针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2区域特征比较类。其基本思维模式是: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