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518675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催乳师基础知识体质养生(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质鉴别与养生 体质 v体质: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获得因素所决定 的; v体质是个体在生长、发育和衰老的过程中所 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应的稳定的固有 特征; v体质的表现是通过人体的形态、生理功能和 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而表现出来。 v灵枢寿夭刚柔 v曰:“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长 有短,有阴有阳。” 先天因素 v1父母身体素质 v2父母血缘远近 v3父母生育年龄 v4妊娠期疾病 后天因素 v1年龄性别 v2饮食营养 v3劳动锻炼 v4精神情志 v5地理环境 体质学的应用 v体质病因体质因素决定个体对某些病邪 的易感性。 v体质与发病体质强弱决定着发病与否 v体质强者,不易发病。 v体

2、质弱者,容易发病。 v体质与病机体质因素决定着病机的从化 性偏阳质者易从阳化热偏阴质者易 从阴化寒。 v体质因素决定着疾病的传化体质强者不 易传变体质弱者易于传变 体质与辩证 体质决定证候类型。 阴虚体质者病变多为虚热证。 阳虚体质者病变多为虚寒证。 痰湿体质者病变多为痰湿证。 阳热体质者患病多表现为热证。 v体质与治疗 v因人制宜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制定适 宜的治法。 v体质与养生 v因人而异不同体质的人,采取不同的养 生方法。 病因 v如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失宜、劳逸过度 、外伤等。 v医学源流论曰:“凡人之所苦,谓之病; 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 金匮要洛 v金匮要略说:“千般灾难,不

3、越三条: v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 v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 外皮肤中也; v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其详之, 病由都尽。” 外感病因 v六淫,是风、寒、署、湿、燥、火(热) v风为阳邪、轻扬开泄:病位在上、伤风的头 痛、鼻塞、咽痒。 v病位在表:伤风的恶风、发热、汗出。 v善行数变:病位游走不定,行痹的四肢关节 疼痛,游走无定处。 v风为百病之长:多兼邪致病,为外邪致病的 先导,风寒、风湿、风热、风燥等兼夹证。 寒 v寒冷为阴邪:寒证,损伤阳气,寒袭肌表, 恶寒、发热、无汗(表寒证);寒中于里, 伤及脾胃阳气,脘腹冷痛,呕吐,腹泻,行 寒怕冷,四肢不温(里寒

4、证) v寒性凝滞:气血运行迟滞,凝结不通产生疼 痛,寒袭肌表,头身疼痛、寒中于里,脘腹 冷痛, v寒痹的关节疼痛剧烈,遇寒痛甚。 署 v署性炎热:阳热证、高热、烦渴、面红、目 赤、脉洪大。 v上犯头目:伤署之头昏、目眩、面红。 v上扰心神:中暑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v署性升散:腠理开泄、多汗。 v伤津耗气: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 。 湿 v湿为阴邪: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阻上焦 ,胸膈满闷; v湿困中焦,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 v湿阻下焦,肾膀胱气化不利,小便淋涩不畅 。 v损伤脾阳,泄泻、尿少、水肿。 v湿性重浊:周身困重,酸楚重着,外感湿邪 ,头重如裹,四肢发沉。 v湿邪

5、留滞关节,关节疼痛,酸楚重着。 v湿性粘滞:症状的粘滞性,大便粘滞不爽, 小便涩滞不畅,口粘,苔后腻。 燥 v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出现各种干燥症状,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皲裂、小便 短少、大便干结等症。 v燥易伤肺,肺失宣降,干咳少痰,或痰粘难 咯,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症。 火 v火热趋上:为实热证,上部热象明显。 v高热、恶热、烦渴、汗出、尿赤、脉洪数。 v以及面红、目赤、咽喉红肿、口舌生疮糜烂 等症。 火 v易扰心神:高热、神昏、或狂躁不安。 v易伤津耗气:口渴多饮、咽干唇焦、舌质红 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体倦乏力,少气 懒言。 疠气 v疠气,是指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

6、邪 。疠气又称为“疫气”、“异气”、 v“瘟疫病”、疫痢、白喉、天花、霍乱、鼠疫、 非典、甲型流感。 v瘟疫论“夫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署 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v“伤寒与中暑,感天地之常气。疫者,感天地 之疠气。” 七情 v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 种情志活动。 v怒伤肝 v惊、喜伤心 v思伤脾 v悲、忧伤肺 v恐伤肾 五脏气机 v怒则气上 v喜则气缓 v惊则气乱 v思则气结 v悲则气消 v忧则气郁 v恐则气下 痰饮 v湿聚为水,水积成饮,饮凝成痰; v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更清者为水,水 气弥漫者为湿。 瘀血 v1出血致瘀 v2气滞致瘀 v3气虚致瘀 v4血

7、寒致瘀 v5血热致瘀 病机 v素问至真要大论称病机为病之“机要”, 曰:“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 也。” v类经疾病类病机曰:“机者,要也、变 也,病变所由出也。” 防治与养生 v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v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治未病 v未病先防 v培养正气、提高正气的抗病能力 v防止邪气、防止病邪侵害机体 v既病防变、早期诊治 v防止传遍、防止疾病的发展与恶化 黄帝内经养生 v内经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养生原则和方法,就是要求 人们养生必须遵循四时变化规律。 v素问脏气法时论 v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 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中医治疗原则 v急则治标 v缓则治本 v标本兼治 v热则寒治 v寒则热治 v虚则补治 v实则泻治 v扶正祛邪 v平衡阴阳 v三因制宜 vv再见!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