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养猪技术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1516768 上传时间:2017-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发酵床养猪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酵床养猪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酵床养猪技术(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酵床养猪技术资料-生态养猪生态养猪就是给在养猪过程中给猪一个自然生态的原始生存环境,在现代养猪过程中包括的有发酵床、发酵饲料以及饮水三个方面,在猪的居住及喂养过程中都是给予一个自然生态的环境。一、猪舍的建造原则发酵床设计的一般性原则,供各猪场在建设或改造中采用1、每栏面积以 40m2 左右为宜,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2、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 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3、垫料高度以保育猪 40-50cm、育成猪 60-80cm 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北方地区适当垫高,夏季适当垫低,冬季适当垫高;4、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

2、 10%左右,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5、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时操作便利;6、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7、通风设施完整,南方夏季加温时要考虑加湿帘。冬季应定时开启排风扇,避免猪舍湿度过大。二、发酵床猪舍的建造模式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须垫高 50-100cm(见图 2-2) ,保育猪50cm 左右、育成猪 100cm 左右 ,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

3、栏(见图 2-3) 。图 2-3 地上通槽示意图优点:保持猪舍干燥,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缺点:造价稍高。适应地区:南方大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漏粪设施的猪场改造。地下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槽深 40-80cm,保育猪 40cm左右、育成猪 80cm 左右,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再由铁栅 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见图 2-4) 。A B图 2-4 地下槽模式A 单列式 B 双列式优点:冬季发酵床保温性能好,造价较地上槽低。缺点:透气性稍差,无法留通气孔,发酵床日常养护用工多。适应地区

4、:北方干燥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半地下槽模式也称半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取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槽深 50-90cm,保育猪 40-50cm、育 成猪 80-90cm,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优点:造价较上两种模式都低,发酵床养护便利(见图 2-5) 。缺点:透气性较地上槽差,不适应高地下水位的地区。适应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南方坡地或高台地区。A B图 2-5 半地下槽模式A 单列式 B 双列式三、垫料什么是垫料发酵床主要由有机垫料组成,垫料主要成分是稻壳,锯末,树皮木屑碎片,豆腐渣,酒糟,粉碎桔杆,干生牛粪等,占90%,锯末占大部分

5、,其他的占少部分。其他 10%是土,0.3%少量的粗盐。猪舍填垫总厚度约 40-90 厘米左右。土的用量为总材料重量的 10%左右,要求是没有用过化肥农药的干净泥土;盐用量为总材料的 0.3%;1 立方米的垫料用菌液 2 公斤.垫 40-60 厘米,基本上能垫 2平米的用量。垫料的基本类型理论上所有的有机物料都能用来制作垫料,但从使用效率及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通常应选择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主要原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秸秆粉等;同时为确保垫料制作过程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常选择其它一些原料作为辅助原料。垫料原料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按使用

6、量划分,可以分为主料和辅料:1、主料。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垫料的主要原料,通常这类原料占到物料比例的 60%以上,由一种或几种原料构成,常用的主料有木屑、草炭、秸秆粉、花生壳、蘑菇渣。2、辅料。主要是用来调节物料水分、pH、通透性的一些原料,由一种或几种原料组成,通常这类原料占整个物料的比例不超过 40%。常用的辅料有稻壳粉、麦麸、饼粕、玉米面。如按原料性质划分,可以分为碳素原料、氮素原料和调理剂类原料:1、碳素原料。是指那些有机碳含量高的原料,这类原料多用作垫料的主料,如木屑、谷壳、秸秆粉、草炭、蘑菇渣、糠醛渣等。2、氮素原料。通常是指那些有机物含量高以下的原料,并多作为垫料的辅料,如养猪场的新

7、鲜猪粪、南方糖厂的甘蔗滤泥、啤酒厂的滤泥等,这类原料通常用来调节 C/N。3、调理剂类原料。主要指用来调节 pH 值的原料,如生石灰、石膏以及稀酸等;有时也将调节 C/P 的原料如过磷酸钙、磷矿粉等归为调理剂;此外还包括一些能量调理剂,如红糖或糖蜜等,这类有机物加入后可提高垫料混合物的能量,使有益微生物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增到一个庞大的种群数量,所以又俗称“起爆剂” 。垫料选用的一般原则垫料制作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无论何种原料,其选用的一般原则为:1、原料来源广泛、供应稳定;2、主料必须为高碳原料;3、主料水分不宜过高、应便于临时储存;4、不得选用已经腐

8、烂霉变的原料;5、成本或价格低。20 平米的猪舍配料以及费用垫料的厚度锯木屑稻壳深层土食盐菌液水麸皮花生壳60 厘米 9m³6m³1000 公斤 5 公斤 24 公斤 2000 公斤价格 100-300 元 100 元 10 元 480 元60 厘米 15m³ 1000 公斤 5 公斤 24 公斤 2000 公斤 100 公斤价格 200-400 元 10 元 480 元 200 元60 厘米 9m³ 5 公斤 24 公斤 2000 公斤 50 公斤 6m³价格 100-300 元 10 元 480 元 100 元 100 元备注:配方设计的原

9、则是,以惰性原料为主,有适量的营养如能量在内,各种原料的惰性大小排序为:锯木屑花生壳稻糠稻草粉其他秸秆粗粉,惰性越大的原料,越是要加点营养饲料如米糠或麦麸,不然,全部用惰性原料如锯木屑,则发酵不起来,没有营养在内,无法发酵起来,无法发酵产热,从稻糠开始的其他原料,也至少要加米糠或麦麸等至少 50 公斤。说明:1、水分的控制要根据垫料的干湿决定加水的多少,要先把菌液加到水中稀释,然后在往垫料里混合,这样能够使菌液垫料要混合均匀,垫料混合之后水分达不到 50%左右,还可以再加清水。2、垫料混合之后要堆积 3-5 天发酵,之后可以铺开,没有场地的朋友可以直接垫进去,表面要用塑料布盖着,3-5 天后就

10、可以上猪。3、由于本垫料操作简单,材料容易选购,但是垫料里面的有机物存在过少,刚开始猪床内部温度不高,这样随着猪粪便的增多,有机物的增多,猪床里面的温度就会上升。4、本猪床是根据 60 厘米的厚度配比,如果你增加厚度,其他的量要随之更加。5、菌液的价格可以根据使用量的大小恒定。猪舍大的朋友可以采用我们的菌种,1 瓶菌种 35 元,可以制作 10 公斤的菌液,能够做 5-10 平米的垫床。四、铺垫过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只要能达到充分搅拌,让它充分发酵就可。1、 确定垫料厚度A、育肥猪舍垫料层高度夏天为 40-60cm,冬季为 60-80cm.B、保育猪舍垫料层高度为 60cm,夏天为 40cm。

11、2、 计算材料用量根据不同夏冬季节、猪舍面积大小,以及与所需的垫料厚度计算出所需要的谷壳、锯末、米糠以及益生菌液的使用数量。3、 物料堆积发酵将未发酵的谷壳、锯未各取 10%备用,第一步,首先按每平方 2 公斤米糠或麸皮加入 1-2 公斤益生菌(液体)均匀搅拌,水分掌握在 30 左右(手握成团、一触既散为宜)。第二步,将搅拌好的原料打堆,四周用塑料布盖严厌氧发酵。室温尽量保持 20-25 度左右,夏天 2-3 天,冬季 5-7 天,发酵好的原料发出酸甜的酒曲香味发酵成功。第三步,将发酵好的米糠或麸皮和其余的谷壳和锯末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使垫料水份保持在 50-60%, (其中水分多

12、少是关键,一般 50-60%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即物料用手捏紧后松开,感觉蓬松且迎风有水气说明水分掌握较为适宜) ,再均匀铺在圈舍内,用塑料薄膜盖严,3 天即可使用。第四步,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谷壳、锯未各 10%混合后,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 10cm 左右,然后等待 24 小时后方可进猪。如猪在圈中跑动时,表层垫料太干,灰尘出现。说明垫料干燥,水分不够,应根据情况喷洒些水分,便于猪正常生长。因为整个发酵床中的垫料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通过微生物菌群的分解发酵,发酵床面一年四季始终保持在 20 度左右的温度,为猪的健康生长提供了一个优良环境。五、发酵床日常维护发

13、酵床养护的目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保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菌群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为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二是确保发酵床对猪粪尿的消化分解能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发酵床养护主要涉及到垫料的通透性管理、水分调节、垫料补充、疏粪管理、补菌、垫料更新等多个环节。1、垫料通透性管理长期保持垫料适当的通透性,即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抑制病源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保育猪为 15-20cm、育成猪

14、25-35cm,通常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另外每隔一段时间(50-60 天)要彻底的将垫料翻动一次,并且要将垫料层上下混合均匀。2、水分调节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垫料水分含量会逐渐降低,但垫料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定期或视垫料水分状况适时的补充水分,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 3845%,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3、疏粪管理由于生猪具有集中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所以发酵床上会出现粪尿分布不匀,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消化分解速度慢

15、,只有将粪尿分散布撒在垫料上(即疏粪管理) ,并与垫料混合均匀,才能保持发酵床水分的均匀一致,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通常保育猪可 2-3 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中大猪应每 1-2 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夏季每天都要进行粪便的掩埋,把新鲜的粪便掩埋到 20 厘米以下,避免生蝇蛆。4、补菌定期补充 EM 益生菌液是维护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保持其粪尿持续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补充 EM 益生菌最好做到每周一次,按1:50-100 倍稀释喷洒,一边翻猪床 20 厘米一边喷洒。补菌可结合水分调节和疏粪管理进行。5、垫料补充与更新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

16、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 10%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发酵床垫料的使用寿命是有一定期限的,日常养护措施到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反之则会缩短。当垫料达到使用期限后,必须将其从垫料槽中彻底清出,并重新放入新的垫料,清出的垫料送堆肥场,按照生物有机肥的要求,做好陈化处理,并进行养分、有机质调节后,作为生物有机肥出售。垫料是否需要更新,可按以下方法进行判断:1、高温段上移。通常发酵床垫料的最高温度段应该位于床体的中部偏下段,保育猪发酵床为向下 20-30cm 处、育成猪发酵床为向下 40-60cm 处,如果日常按操作规程养护,高温段还是向发酵床表面位移,就说明需更新发酵床垫料了。可以在加大有机物含量小的垫料加以混合,比如锯末。2、发酵床持水能力减弱,垫料从上往下水分含量逐步增加。当垫料达到使用寿命,供碳能力减弱,粪尿分解速度减慢,水分不能通过发酵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