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5167226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苏教版初三上册醉翁亭(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翁亭记 欧阳修,督预示标,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 “于” “之” “而” 等虚词的用法。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3.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4.要求在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熟悉文中“风景”和“风俗”两幅画,体会作者的情感,并进而能够熟练背诵全文。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其后任监察御史,因为同情范仲淹遭贬斥,写信切责高若讷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令。后回朝任太子中允、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以后又被贬知滁州

2、、转知扬州等。回朝后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欧阳修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重识作者,李 白 杜 甫 苏 轼 王安石 李清照 辛弃疾,青莲居士 杜陵野老 东坡居士 半山老人 易安居士 稼轩,太白 子美 子瞻 介甫 幼安,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

3、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欧阳修六一居士传,检查字音,滁 壑 蔚 琅 潺 酿 辄 暝 晦,Ch H Wi Lng Chn Ning Zh Mng Hu,伛偻 佝偻 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 翳,yl Gulu Xi Li Li Yo S Gng Y,读译文第一段,赏画面: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

4、。,“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云归而岩穴暝(暮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朝明),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琅琊山春时美景,“野芳发而幽香”,琅琊山夏时美景,“佳木秀而繁阴”,琅琊山秋时美景,“风霜高洁”,琅琊山冬时美景,“水落而石出”,图片欣赏,春之盎然,夏之繁盛,秋之清爽,冬之沉寂,滁州西南诸峰中琅琊山的酿泉上,自学探究,琅 琊 山,酿 泉,醉 翁 亭,西南诸峰,环 滁,皆 山,翼 然,泻,潺潺,蔚然深秀,林壑尤美,大,小,远,近,山秀,水清,亭美,山水之乐,景,情,移步换景,寓乐于景,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归纳: (

5、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齐读第三段思考:醉翁的“醉”只是醉酒的“醉”吗?第四自然段哪两个句子点出了“醉翁”的深意?,那么乐在哪里呢?,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 禽鸟乐太守乐。,小组交流,滁人之乐,太守及宾客之乐,滁人之乐(生活安乐 太平富足) 欣赏朝暮之景之乐,陶醉四时美景之乐, 1.劳作之乐 (歌于途) 2休闲之乐 (休于树) 3交游之乐 (前呼后应) 4天伦之乐 (伛偻提携 ) 太守及宾客之乐(治理有方 政绩斐然) 1.垂钓之乐 (临溪而渔) 2.酿酒之乐 (酿泉为酒) 3.野炊之乐 (山肴野蔌) 4.宴酣

6、之乐 (觥筹交错) 5.投射对弈之乐 (投者中弈者胜) 6.嬉戏喧哗之乐 (起坐喧哗) 醉心于乐乐其乐,成果展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醉翁亭记写作思路,判 断 句:1)环滁皆山也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 装 句:

7、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1)然则何时而乐耶?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特殊句式,考考你: 1.解释红色的字词。 .环滁皆山也。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云归而岩穴暝 , .至于负者歌于途,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饮少辄醉, .醉翁之意不在酒,,环绕,靠近,昏暗,背,陈列,摆放,就,情趣,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山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译文:山势回环,路也跟着弯转,看到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8、这就是醉翁亭了,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水山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译文: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用文章来记述这件乐事的,就是太守啊。,而的用法,“而”的常用法有:a 并列 b 承接 c 递进 d 修饰 e 转折。,得之心而寓之酒(并列) 日出而林霏开 (承接) 朝而往,暮而归(修饰) 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转折)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修饰)(并列) 杂然而前陈者(修饰) 起坐而喧哗者(并列) 而年又最高 (递进),成语出处,1、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语出醉翁亭记。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之句。,2、觥

9、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语出醉翁亭记。,3、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你会做吗?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的 家, 家。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4、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5、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能力反馈,1、下面句中的“而”字与“而乐亦无穷也”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归而岩穴暝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

10、也 C、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D、而不知人之乐也,2、本文点明“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_,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 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1、D,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能同其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背诵指导,1、环滁皆山,琅琊也,酿泉也,醉翁亭也,作亭者,名之者,醉翁也,2、山间朝暮,山间四时,3、滁 人 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也,4、宾 客 从,禽鸟乐,太守也,欧阳修也,比较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11、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拓展延伸,林泉高致,(乙)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水以山为面,以亭榭为眉目,以渔钓为精神。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名之者谁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古汉语句式不同的一项( )(2分)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B.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2、C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D. 故水得山而媚,得亭榭而明快,得渔钓而旷落,此山水之布置也。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 (2)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译: 4. 上面两段文字都写了山水之美,请你写出两个同时含有“山”和“水”的成语。(2分) (1) (2) 5(乙)文的作者郭熙是宋代著名画家。假如他去游览琅琊山,他会喜欢这座山吗?为什么?(3分),【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

13、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拾取,采取。(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1)佳木秀而繁阴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分)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4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2分) 5.乙文

14、中,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用文中词语回答) 6.甲乙两文旨趣相同,都表现了怎样的政治理想? 7.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一)1答案:(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2答案:C 评分:选对得2分。3答案:(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2)所以山有水就有活力,有草木就有生机,有烟云就秀丽妩媚。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4答案示例:山清水秀 山穷水尽 千山万水 山重水复评分:写出1个得1分,共2分。5答案示例一:会,因为琅琊山上有山峰,有酿泉,有醉翁亭,有林木,有烟云,这符合画家郭熙对山水的审美标准。 示例二:会,画家郭熙

15、认为,有山水、草木、云烟、亭榭等景物的相互衬托,画面才美,而琅琊山正符合他的审美要求。评分:判断正确得1分,理由充分得2分,共3分。 (二) 1(1)草木茂盛(2)命名 2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间3(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4与民共乐(本题2分,如答成“与民同乐”得1分) 5. 乐其岁物之丰成,安此丰年之乐。6. 与民共乐或与民同乐”7.同: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甲文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乙文以掇j幽芳言春,以荫乔木指夏,以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写秋冬。 异:甲文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多用而字,有回环咏叹的意味。乙文 用散句描写,总结示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