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16655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水中学李金池教育理念2000年11月24日,中国教育报报道了东北师大校长史宁中教授提出的“尊重的教育”的思想,李金池看到后,又立刻北上长春向史教授学习。2001年2月8日,李金池专门就“尊重的教育”做了辅导报告。 李金池关于“尊重的教育”的报告(摘要) 根据我校的校情,在这个学期,我们要明确地提出“尊重的教育”这样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尊重的教育”理念内涵及其意义“尊重的教育”这一理念的内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要尊重教育规律。主要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第二要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第三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学生的个

2、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实际上“尊重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或者说“尊重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我校要在新世纪开始的时候倡导这样一个教育观念呢?第一,“尊重的教育”这个提法用朴素、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第二,倡导“尊重的教育”,是一个民主、开放的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这个提法本身对于铲除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种种弊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倡导这一教育观念,对于推动当前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第三,倡导“尊重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实际上是在倡导一种文化氛围,一种价值期望,其目的是以此来陶冶我们的教师和学生,规范我们的教育行为,

3、使我们的师生去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人性的压抑和戕害,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教育观念对我们当前教育教学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为什么近代以来世界上100项重大科技发明中没有一项是我们中国人的?诺贝尔奖设立近百年了,为什么至今没有一个正牌的中国人与此有缘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认识啊!江泽民同志也精辟地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教育都能兴国。”如果我们的观念不转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改革,我们真的很难兴国啊!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会拉大啊! “尊重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有人讲,21世纪是人

4、性文明的世纪,21世纪教育的核心就是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作为“人”的主体地位上,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训育。在新的世纪到来的时候,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教育,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的教育”。 1.在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必须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在学校管理方面,要改变管束过严、“围追堵截”的老办法,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为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2.倡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坚决反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反对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坚决摒弃那些用贬损人格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做法。 3.倡

5、导“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在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不能把学生当成知识容器强行灌输,不能把学生当成木偶任意操纵、控制,而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甚至质疑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不管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对他们应一视同仁。 5.“尊重的教育”还要求我们改变那种过分强调统一的教育观念。尊重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也即所谓“因材施教”。 6.“尊重的教育”也要求人们以尊重的观念来教育学生尊重教师的劳动和

6、付出,让学生在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特别是要尊重和尊敬教师。 7.倡导“尊重的教育”,不是让我们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反是让我们以引导、关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让受教育者产生一种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道德自律性,促进教育者主动、全面地发展。尊重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越是尊重越要严格要求,严格要求是尊重的具体体现。“尊重的教育”不是无条件的尊重一切,对学生的一些不正当的需求和违纪行为不仅不应尊重,而且应严格禁止,严肃地批评教育,对情节、性质严重的甚至要给以处分,这样做是对受教育者在尚未认识到其人性尊严的情况下进行的终极性尊重。 8.“尊重的教育”更要求我们教

7、师自尊,树立新世纪良好的教师形象,同时还要求教师之间、同事之间互相尊重,协作进取。 一套衡水中学的教学论 让我们再来看看衡水中学如何调x的值: 有这样一件事发人深思:近几年来,衡水中学每年都由全体学生投票选出几位“最佳仪表”教师,这项评选的本来目的并没有与教学相联系,但几年下来,评选结果总是与教师的教学效果高度相关,那些“最佳仪表”教师,往往也是教学成绩最好的教师,这引起了学校的注意。于是,学校有目的地引导教师对教师仪表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衡水中学就是这样,长期以来对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他们认为,就教师而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包括教师的师德、人格,教育观念及教育思

8、想、知识结构层次等。但在诸因素中,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因此,他们一方面联系本校的工作对教育教学的规律及思想观念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几乎跑遍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请了数十位专家搞讲座。1998年,学校引入了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教学论”,把学习这一理论列入了上至校长、下至教师的考核目标,专门制定了学习制度,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校长、教师轮番登台搞讲座、谈心得,并定期组织考试,不论校长还是教师考试不及格,都要重新补考。 对于引进的教育理论,衡水中学绝不是照搬照抄,他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学习这些理论时,一定要“批判地学习”,学其精华,弃其糟粕,联系教学实践,

9、学为所用,学而能用,用而见效,几年下来,形成了衡水中学一套自己的“理论”。 一、思想决定方法 关于教师“教育力”的理论,前边已进行了叙述。除此之外,衡中认为与教学效果相关的因素主要有:教学管理、学生的品德、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的文化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学环境等。在以上诸因素中,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又与学校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有密切关系,如他们认为,教师教学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教学情境,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自发”地产生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心理状态,形成主动去寻找知识的心理驱动力。教师再适时施以巧妙点拨与诱导,学生便能够很快地获取新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与由教师通过讲授获取的知

10、识相比,其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就已在心里完成了新旧知识的“同化”、“顺应”过程,把新的知识溶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之中,形成了更高更完善的新的“认知结构体系”,并主动地为迎接新知识做好准备。 衡水中学一语文教师在进行广告设计思路训练时,是这样设计教学情境的:美国科罗拉多高原一果农生产的苹果已与经销商签订了供销合同,但就在丰收在望之际,一场冰雹打得苹果遍体鳞伤,陷入困境的果农不得不找广告商做广告促销。问,假如你是广告商,你如何进行广告创意?请你为这一可怜的果农设计广告,并保证把果农的苹果以大价钱卖出去。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所有的学生无不积极思考,参与讨论,主动发言。学生

11、们从医学、保健、营养、环保、心理学、美学不同角度大胆创意,其中有的学生与美国广告商的创意如出一辙,更有一些学生的创意比美国广告商的创意更独特,更新颖。不难理解,在这堂训练课中,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意的学生,必把广告知识、语言技巧与医学、保健、营养、环保、心理学、美学等知识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必能把握广告的真谛,进而把握“作文”的真谛以自己的文章抒发自己的观点,去影响别人,感染别人。 衡水中学特别强调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四基”教学,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事实、基本方法。依据这种教学思想,衡水中学理化实验教学就做了重大改革。由过去教师总是“先讲后练”,即先把书上的知识告诉学生,然后再由学

12、生去通过实验验证,学生最终的心理感受是“确实如此”书上说的是正确的,变为教师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去得出结果,学生的心理感受是“原来如此”客观事物原来是这样联系和变化的。同是一个实验,一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书本知识,一个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而不是书本。两种方法,哪一个更好不言而喻。 上述事例说明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学的其他方面与教育效果的关系。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几年来,衡水中学大力改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让我们再来解剖衡水中学近年来形成了怎样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二、衡中教学论 1997年,衡水中学大胆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

13、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的观点。为此,学校制定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具体目标是“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具体要求是“三转”、“五让”,“三转”是指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使学生开窍;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操作、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五个要让”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能让

14、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 1996年之后,学校一方面加大自己的科研力度,发动全体教师搞教育探索和研究,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引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关于教育的终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 关于教学目标:经过长期探索,衡水中学如今确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 关于目标的内涵:掌握知识,是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而提出的目标,与以前的“传授知识”、

15、“教会知识”不同,后者是以教师为中心提出的目标。“传授知识”讲的是教师做什么,“教会知识”讲的是教师做到什么程度,而“掌握知识”是学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他们认为知识教学只是一个必要的途径,要通过这一途径让学生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目标,途径可以千条万条,千变万化,目标却只有一个。发展能力:过去我们一直在讲“培养能力”,而培养所强调的是教师,把学生放在了被教师“培养”这样一个被动的地位,这样可能束缚了学生,也可能束缚了教师。而发展能力,体现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能力的束缚。陶冶品德:强调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品德得到陶冶而不是教育和培养,是一个内化

16、过程,而不是停留在认知层面上。 关于教学过程:记者通过数十天的听课、研究课例,对衡水中学的教学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即通过大量的基本事实,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全身心参与,甚至让学生重新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 怎样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呢?教师首先应该创设一种知识点存在于其中的教学情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情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了解全体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客观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大量客观信息间的矛盾。然后,再诱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去对这一矛盾进行研究,矛盾解决了,学生学到了研究方法(学习的方法),获得了知识,克服了困难,陶冶了品德,从而形成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