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16471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终结性地域文化(本) 作者: 日期:2 一、 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AB1.八仙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相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的( B ) A、八仙出处东游记 B、太平广记 C、灵芝篇 D、法苑珠林2.被视作化妆扬琴的开端,奠定了吕剧发展的雏形,在吕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一个剧目是( D ) A、兰瑞莲打水 B、王汉喜借年 C、小寡妇上坟 D、王小赶脚CD3.“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D )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公羊传4.“大九州说”的创始人是( B )A、孙武 B、邹衍 C、墨翟 D、

2、荀况5.道家的创始人是(A)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EFG6公元前506年,吴国伐楚。吴王拜孙武为主将,率军与楚军进行决战的地点是( C )A、汉水 B、姑苏 C、柏举 D、涢水HIJ7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 A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K8.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将全剧人物分为三类( B )A、四部 B、五部 C、三部 D、六部9.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叫(C)A、孔府 B、孔庙 C、孔林 D、孔坟10.孔子著名的弟子有(C)A、300人 B、3000人 C、72人 D、32人11.孔尚任的桃花扇共有( D )A、三十出 B、五十出 C、二十出 D、四十出

3、L12.“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这两句词见于李清照的词作( D )A、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C、声声慢“寻寻觅觅” D、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13.刘徽撰九章算术注,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 A )A、“割圆术” B、“齐同术” C、“今有术” D、“图验法”14.龙山文化的发源地龙山镇城子崖属于今天山东省的( C )A、泰安市 B、青州市 C、章丘区 D 、寿光市15.龙山文化中最知名的陶器是( B)A、红陶 B、黑陶 C、灰陶 D、白陶16.“隆中对”中,诸葛亮建议刘备首先要占领的地方是( B )A、洛阳 B、荆州 C、益州 D、长沙17.鲁班的发明很多,被誉

4、之为( D )A、神人 B、仙人 C、妙人 D、巧人18.李清照词作中,描写自然风光的一首是(A)A、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C、声声慢“寻寻觅觅” D、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M19墨子思想的核心是( B )A、非攻 B、兼爱 C、节用 D、尚贤20.墨子从其“兼爱”的立场引申出来的一个观点是(A)A、“非攻” B、“尚贤” C、“非命” D、“尚同”21孟子的政治理想是( A )A、王道 B、霸道 C、中庸 D、法制22.孟庙的主体建筑是( D )A、大堂 B、世恩堂 C、延绿楼 D、亚圣殿NOPQ23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A、沂源人

5、 B、东夷人 C、北京人 D、 山顶洞人24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A、管仲 B、鲍叔 C、宁戚 D、晏婴25齐国成为春秋首霸时的国君是( )A、齐威王 B、齐桓公 C、齐景公 D、齐宣王26.齐桓公时期的一位著名宰相是( A )A、管仲 B、晏婴 C、周公 D、吕不韦27.齐民要术一书总计( A )A、92篇 B、90篇 C、10篇 D、52篇RS28.杀害春秋战国之际著名医学家扁鹊的是( C )A、蔡桓公 B、 赵简子 C、秦武王 D、秦穆公29.山东地区北朝摩崖石刻中,规模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是(C)A、泰山摩崖石刻 B、莱州云峰山摩崖石刻 C、邹城摩崖石刻

6、 D、新泰摩崖石刻30山东快书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基本句式为( B )A、六字句 B、七字句 C、八字句 D、五字句31山东快书以“说”和“唱”为主要表现手段,基本句式为( B )A、六字句 B、七字句 C、八字句 D、五字句32山东省被称为“鸢都”的一个城市是( B )A、聊城 B、潍坊 C、济南 D、临沂T33.提倡“大丈夫”精神的一位先秦思想家是( D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孟子34.天贶殿位于(A)A、岱庙内 B、泰山南天门边 C、泰山十八盘旁 D、泰山玉皇顶上UVW35.王子服这个人物形象见于聊斋志异中的( B )A、席方平 B、婴宁 C、小翠 D、青凤3

7、6.王羲之最喜爱、最常用也最能表现晋人风流潇散的韵致的书体是( D )A、楷书 B、篆书 C、行书 D、草书37.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是( D )A、宗法制度 B、礼仪制度 C、社会制度 D、婚姻制度38.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有名有姓的科学家是( B )A、墨子 B、鲁班 C、神农 D、扁鹊39我国第一部完整保存至今的大型综合性农书是( B )A、氾胜之书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陶朱公养鱼经4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修筑长城的诸侯国是( A )A、齐国 B、秦国 C、赵国 D、宋国X41.下列词作中,对主和派进行嘲讽与抨击的一首是(C)A、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B、水

8、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C、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D、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2.现存的唯一一幅得到认可的李成的真迹是(B)A、寒林平野图 B、读碑窠石图 C、秋岭遥山图 D、冬景遥山图Y43.颜真卿早期(五十岁之前)楷书代表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立碑的是( A )A、多宝塔感应碑 B、大字麻姑仙坛记 C、颜氏家庙碑 D、颜勤礼碑44.元嘉历的创立者是(B)A、徐广 B、何承天 C、张衡 D、虞喜Z45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46在抗倭战斗中,戚继光根据当地丘陵众多、河

9、渠纵横的情况,创立了在战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C )A、“八阵图” B、“连环阵” C、“鸳鸯阵” D、“唱筹量沙”47.在齐鲁岁时民俗中,占据首要位置的节日是( D )A、端午节 B、中秋节 C、重阳节 D、春节48.最初实行分封制的朝代是(B)A、夏朝 B、周朝 C、商朝 D 、秦朝49.“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这两句诗见于左思的(A)A、咏史其五 B、咏史其一 C、咏史其三 D、咏史其八50.中国古代书法家中被称为“书圣”的一位是( C )A、颜真卿 B、张旭 C、王羲之 D、王献之二、多项选择ABCDEFG1.关于大汶口文化的类型,教材中重点介绍的是(ABC)A、大汶口类型 B

10、、大墩子类型 C、三里河类型 D、青莲岗类型 2关于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A、农牧渔猎水平有较大进步 B、手工艺有长足发展 C、城市开始出现 D、产生了文字雏形3. 关于“三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CD)A、孟府也叫“亚圣府” B、“三孟”位于泰安市 C、孟庙与孟府毗邻 D、孟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H4.汉武帝时,齐鲁之地的儒生代表人物是(ABC)A、申培 B、公孙弘 C、倪宽 D、浮丘伯I5.李攀龙诗歌的主要特点是(ABD)A、境界宏阔、气势奔放 B、清新婉丽、淳朴自然 C、构思奇妙、神鬼莫测 D、对仗工稳、辞藻典丽JK6.孔子学说内涵丰富,主要包括(ABD)

11、 A、“仁爱”观 B、“礼治”观 C、宇宙观 D、中庸之道L7.李清照词作语言运用的主要特点是(ABC)A、平易 B、清雅 C、通俗 D、艳丽M8.民间传说的特点是(ABD)A、情节的传奇性 B、内容的倾向性 C、逻辑的严密性 D、结构的完整性9.民间传说产生的主要源头是(ABC)A、社会生活 B、远古神话 C、史书记载 D、宗教传说NOPQ10.齐长城的主体建筑部分是(ABCD)A、关 B、烽火台C、团城 D、城墙11.齐鲁文化在形成过程中,融汇、借鉴的主要文化形态是(ABCD)A、东夷文化 B、夏文化 C、商文化 D、周文化RS12.所谓四诊法是指(ABCD) A、望 B、闻 C、问 D、

12、切13.山东民间泥塑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ABCD)A、聂家庄泥塑 B、河南张泥塑C、褚庄泥塑 D、小郭家村泥塑TUVW14.位于齐国故城大城内的冶铁遗址是(ABC)A、南北河道以西的冶铁遗址 B、中部偏西的冶铁遗址 C、西门以内大道两侧的冶铁遗址 D、临淄城关面粉厂以北的冶铁遗址15.潍坊风筝的主要分类方法是(ACD)A、按骨架结构分 B、按扎制方法分 C、按功能特点分 D、按形象特点分16.我国传统农业的“三才”思想是指(ABD)A、天时 B、地利 C、人和 D、物宜17.武氏墓群汉代画像石的主要内容是(ABC)A、神话传说 B、经史故事 C、现实生活 D、佛教故事X18.下列对鲁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A、土质肥沃 B、地势平坦 C、重视工商业 D、首都是曲阜 19.下列人物中,没有到过“稷下学宫”讲学收徒的是(CD) A、荀子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