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上传人:命****币 文档编号:11515517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7.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社会工作 课程概况 总学时:48(44+4) 考核方式: 平时40%(实验20%,作业20%);期末60% 参考书目: 赵学慧主编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第一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梅陈玉婵,齐铱,徐永德老年社会工作(第一 版)格致出版社2009年。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 讨论 想不想快快变成老年人? 想不想永远年轻不变老? 为什么? 对于“老”,最怕的是什么? 如果10年后就步入老年,你会最关心什么? 老年社会工作 疾病? 技能过时? 需要照顾? 穷困? 孤独? 性情改变? 生活没有意义和希望? 成为社会负担? 思考 1.如何看待和对待老人?(周围的 人和你自己)

2、2.你愿意从事老年社会工作吗? 你有信心做好吗? 第一章 老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 目标 主要内容 案例 基础知识 目 标 掌握积极老龄化的含义 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 理论。 掌握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 内容 了解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 观。 了解老年个案、小组、社 区工作方法 主要内容 老年人与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老年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老年个案工作 老年小组工作 老年社区工作 一、老年人与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 年代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 社会年龄 老年人 老年人的界定(p1-3)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标准 谁是老年人? 65岁(发达国家) 60岁(发展中国家) 60-74岁 年轻老人 (the you

3、ng old) 75-89岁 老老年人(the old old) 80岁 高龄老人 90岁 很老的老年人(the very old) 长寿老人 (the longevous) 他们是? 44岁 青年人 45-59岁 中年人 老龄化(社会老龄化) 定义: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减 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 增长的动态过程。 指标: 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7% , 发展中国家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的10% 老年社会工作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老年社会工作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 超过了2亿,占总人口的14.9%;

4、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和65 岁以上人口比例分别为16.23%和11.30% ;到2030年为22.34%和15.21%:2040年 为25%和20%,届时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 数将达到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4,中 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 老年社会工作 护理学院* 如何应对社会老龄化 国际行动纲领 健康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p4) 如何应对社会老龄化 如何应对社会老龄化 老年社会工作 积极老龄化 含义: 指的是在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获 得最佳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的过程,适用于 个体和人群,目的在于使所有年龄组的人们,包 括那些体弱者、残疾者和需要照料者,延长健康

5、预期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1)决定因素:经济、卫生与社会服务、社会、个 人、行为及环境因素。 (2)外围的决定因素:文化和性别。 穆光宗写给卫衍翔先生九十大寿 翔:“平生最爱高飞翔,壮怀激烈老更狂 。风云际会三十年,不教青山落斜阳。” 立:“六十而立年年立,老贵精神志不休 。一点浩气消闲愁,贤德高风万古流。” 歌:“自古英雄多奇志,虎步人生当自立 。不叹白发秋色晚,长歌红霞尚满天。” 卫衍翔先生个人学术论著和诗词创作丰,其所 论著之“六十而立”论、百岁从新所欲 不逾矩、21世纪新人生论饮誉中外。 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著名人口学家和老 年学家邬沧萍教授九十大寿,穆光宗以诗敬贺

6、导师:“九秩松青长,沧桑笑斜阳。百岁犹可 待,健笔书华章。” 邬先生以知天命之年进入人口学,以耳顺之年 开创老年学,著作等身,新论颇多,至今笔耕 不缀,老而弥坚,健而不休,坚持学术创新和 培养年轻后学。 讨论: 积极老龄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启 示有哪些? 二、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1.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 2.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老年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何谓老年社会工作? 不同角度的不同解释。 (仝利民, 2006) a.强调老年人个人能力方面:运用特定的知识体系和技巧,帮助 老年人增强个人能力,并解决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专业服务 活动。 b.强调社会工作价值观方面: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利他主义

7、为 指导,帮助有困难的老人走出困境的活动。 c.强调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出发:把社会工作的理 论、方法和技巧应用到与老年人生存和发展有关的领域和机构 内,协助老年人解决人生最后阶段所面临的种种生理、生活、 医疗、社会、经济、心理和宗教信仰等问题。 d.强调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与技巧出发: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小 组、社区等直接服务方法与社会行政、咨询、研究、督导等间 接服务方法,去推行与老人生理或心理健康有关的社会政策或 措施的过程。 老年社会工作要素: a.科学地整合社会老年学和社会工作理论知识 b.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方法和技巧 c.网罗各种可能的社会资源,推行与老年人相 关的社会政

8、策, d.帮助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满 足其需求 老年社会工作可被定义为:一种针对老年人 的问题与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 (吴华 & 张韧韧, 2011) 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是谁? 老年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仅仅只有老年 群体吗? 仝利民(2006)两种划分依据 依被服务对象划分: a: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的老年人 b:老年人的家人或亲友 c: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其他人员(例如保姆、护理人员等) 依老年人的问题种类划分: a:长期患病、生理机能严重衰退或残疾的老年人 b:经济困难的老年人 c:人际关系不良的老年人 d:受虐待的老年人 e:退休后生活无法适应的老年人 f:丧失子女或

9、丧偶的老年人 两种老年社会工作的对象(吴华 & 张韧韧, 2011) 老年人本身 老年人的家庭及护理成员 1)老年社会救助 为困难老人提供经济物质上的援助,以保障基本生 活。 2)老年生活服务 为老年人的养老提供各种生活上的辅导与照料服务 ,以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困难。 3)老年家庭关系处理 协助老年人处理其子女关系,并调适老年夫妻之间 的摩擦与冲突,以改善老年人家庭环境。 2.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4)老年心理辅导 协助老年人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缓解其内心压力,以 对生活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5)老年社会参与和社会融合 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服务,鼓励老年人走 出家庭,寻找自己的生活乐

10、趣。 老年社会工作内容随着老年人对生活要求的提高、新 需求的不断出现而拓展例如:老年医疗健康服务、老 年教育服务、老年就业服务等。 三、 老年社会工作有关理论 社会撤退理论 活动理论 连续性理论 次文化理论 年龄分层理论 相互作用理论 其它有关理论 社会撤退理论 社会撤退理论的提出 : 老年学家提出的第一个主要理论,也称脱离理论 或休闲理论。代表作是1961年出版的卡明 和亨利所著年事日增。 社会撤离理论的含义 : 老年人年事已高、身心衰弱,不适合继续担任社会角 色而应该撤离社会,这既有利于老年人,也有利于社会 。 不可避免的相互脱离或休闲导致老年人和所在社会 其他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的减弱,触发

11、这个过程的可以是 这位老人或处于这种环境的其他人。老人可以在同某些 人保持密切关系的同时,与另外一些阶层的人明显疏远 ,有可能从一开始随着与他人的疏远,老人对自己百 般关注;社会中的某些习俗惯例可能使他容易与人疏远 。老龄化过程完成时,个人与社会之间在中年时存在的 平衡就让位于新的平衡其特点是相互关系更加疏远, 并且是种变了样的类型。 主要观点: 老年人身衰体弱。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 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可能由老年人启动,也可能 由社会启动。脱离社会的动力。 老年人的脱离状态有利于老年人晚年生活也 有利于社会继承。脱离社会的结果。 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 脱离社会的特征。 社会退

12、离的形式:社会采取必要手段促进撤离 过程;老年人自动退入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 社会撤离理论 社会撤离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一定程度反映了老年期社会老龄化的事实,总 结了老年人口与社会互动关系的特征. 消极意义: 忽视个体差异; 忽视个性差异; 忽视地位差异; 忽视脱离造成的弊端; 忽视脱离的文化特征; 忽视老人脱离社会的负面意义。 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的提出: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哈维格斯特、艾玉白的 著作老年人。 活动理论的含义:老年人应积极参与社会,只 有参与,才能使老年人重新认识自我,保持生 命的活力。 其要点可以归纳为:“进入老年时期老年人所 扮演的非强制性角色的来源越多,就越不

13、会因 为失去了强制性的角色而情绪低落。在成年期 ,这些强制性角色通常置于首位。” 活动理论观点基于四个假设之上: 1.老年人的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越少。 2.老年人的自我认识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 证明。 3.自我认识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的稳定性。 4.自我认识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 这四个假设阐明了种逻辑关系,即生活满意源 于清晰的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源于新的角色, 新的角色源于参与社会的程度。 活动理论的评价 积极意义 : 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社会的价值体系相一致的,它 强调参与、活动、与社会的认同。 基本观点受到大多数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认同。 消极意义 : 活动理论没有回答个性在老年人参与

14、过程中的作用。 未能有效地解释个人经历与老年人晚年活动需求的关 系。 连续性理论 理论的提出: 该理论的重点在于解释老年人晚年生活 的差异性。 连续性理论 连续性理论的含义 : 该理论是以对个性的研究为基础的 。 “不论年轻或年老,人们都有不同的个性 和生活方式,而个性在适应衰老时起着 重要的作用。” 中年期的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到老年期, 或者说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 会受到中年期生活方式的影响。 评价 积极意义: 看到了个体社会老龄化的差异性,并用个性特征予以解释 ,弥补了脱离理论和活动理论的欠缺。如赖卡德、利夫森 和彼德森的研究成熟型、摇椅型、装甲型、愤怒型 或自我怨恨型。 消极意义:

15、 将能否遵循早期阶段个性特征视为老年期结果良好与否的 标准,忽视了个性特征的具体内涵。 个性是发展的。 个性的变化与社会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次文化理论 (老年亚文化群理论) 老年亚文化群的形成有客观背景和主观背景 : 客观背景: 法定的退体制度; 老年公寓、老年服务设施和老年活动场所的兴建; 老年人数量的迅速增加 主观方面: 相同的背景、问题和利益 老年亚文化群理论的提出: 罗斯提出 旨在揭示老年群体的共同特征,并认为老年亚文化群 是老年人重新融人社会的最好方式。 只要同一领域成员之间的交往超出和其他领域成员的 交往就会形成一个亚文化群。老年人口群体正是符 合这个特征的一种亚文化群体。 理论

16、及其评价: 评价 积极评价: 指出了老年人活动和地位的一般特征:老年人 加入老年人的次文化群体,发展出有别于主流文 化的亚文化,可使老年人保持自尊,保持较高的 士气 。 评价 消极评价: 不稳定性: 随着老年人数量和交往的增加,老年人不再满足现有 的社会地位,一些老年组织开始组建,构成了潜在的 社会势力。 局限性:不能应用于所有情况和所有老年人 年龄分层理论 提出:赖利和A福纳提出。它以社会学创立的 角色、地位、规范和社会化为基础分析了年 龄群体的地位以及年龄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 的含义,试图形成一个理解老年人社会地位的 框架和包括整个人生的老龄化概念。 年龄分层理论的核心内容:年龄与责任、角色 的关系 : 年龄不是种个人特征而是一个带有普遍 性的标准,即年龄是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