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115144470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基于C/S架构的考试系统设计 姓名:田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指导教师:陈笑蓉 20080401 摘要 计算机考试是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本论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本校局域 网环境的考试系统,采用了三层C S 模式的体系结构,基于结构化设计思想,利用软件工程 的模块化理论,将系统设计为三大模块:服务器管理模块、考试模块和信息查询模块:服务 器管理模块包括考生管理、题库管理、考试管理三个部分;其中考试管理模块包括自动组卷 子系统、考卷管理子系统、试卷统计分析子系统三个部分:考试模块是面向考生的应用程序, 对考试进行管理及自动收交试卷;查询模块

2、实现了对学生考试信息的查询。 本系统为了保证远程考试的实用性和公开性,在自动组卷功能模块方面进行研究,力求 能满足实际考试的应用要求,论文提出了影响组卷质量的约束条件:试题类型属性、试题分 值属性、难度系数属性、知识点属性、试题耗时属性、试题能力要求或认知层次属性等;在 自动组卷功能方面采用随机算法,力求最大限度的缩小随机抽题组成的各套试卷在知识点覆 盖和总体难度系数上的误差,生成知识点覆盖范围全面、难度分布合理的试卷。 关键字:考试,试卷, 管理,系统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u t e ra i d e de x a m i n a t i o ns h o u l

3、db ei n e v i t a b l e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t e a c h i n gm a n a g e m e n ti n f o r m a t i z a t i o n I n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aL A Nb a s e d e x a m i n a t i o ns y s t e mi sd e s i g n e dw i t ht h ea r c h i t e c t u r eo f3l e v e lh i e r a

4、r c h i e sc sm o d e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t r u c t u r a ld e s i g n i n ga n dt h et h e o r yo f t h em 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i n s o f t w a r ee n g i n e e r i n g ,t h es y s t e md e s i g n s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m o d u l e s :s e r v e r 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u l e ,t e

5、 s t i n gm o d u l e 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t r i e v i n gm o d u l e S e r v e r 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u l ec o n s i s t so fp a r t i c i p a n t s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q u e s t i o n sr e p o s i t o r y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6、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m a n a g e m e n tm o d u l e c o n s i s t so fa u t o m a t i cq u e s t i o n sa s s e m b li n g s u b s y s t e m , e x a m i n a t i o np a p e r s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s u b s y s t e ma n de x a m i n a t i o np a p e ra n a l y s i Sa n dc o u n t i n g

7、s u b s y s t e m : t e s t i n gm o d u l ei si m p l e m e n t e da s aa p p l i c a t i o np r o g r a mt h a tm a n a g e st h et e s t sa n d c o l l e c t st h ee x a m i n a t i o np a p e r s :i n f o r m a t i o nr e t r i e v i n gm o d u l ei st or e t r i e v ea 1 1 t h ei n f o r m a t

8、i o na b o u tt h ee x a m i n a t i o m T oa c h i e v et h ep r a c t i c a b i l i t ya n do p e n n e s so ft h es y s t e m ,t h ea u t o m a t i c q u e s t i o n sa s s e m b li n gm o d u l ei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of u l f ii i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a c t u a l e x a m i n a t

9、i o n s ,s o m ec o n s t r a i n tc o n d i t i o n st h a tv i t a lt oa s s e m b l i n gr e s u l t s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 s u c ha sp r o p e r t i e so fq u e s t i o nt o p o l o g i c a l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q u e s t i o n s c o r e s ,d i f f i c u l t yl e v e l ,k n o w l

10、e d g ei t e m s ,t i m ee s t i m a t i o no fq u e s t i o n s ,c a p a b i l i t y 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q u e s t i o n so rp e r c e p t i o n a ll e v e lo fq u e s t i o n sa n d S OO i l R a n d o m a l g o r i t h mi sa l s oa p p l i e di nt h em o d u l et oo p t i m i z et h ei n a c

11、 c u r a c i e so ft h ek n o w l e d g e i t e m sc o v e r a g ea n do v e r a l ld i f f i c u l t yl e v e l ,w h i c hm a k e st h eg e n e r a t e de x a m i n a t i o n p a p e ro f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k n o w l e d g ei t e m sc o v e r a g ea n dm o r er e a s o n a b l ed i f f

12、i c u l t y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K e y w o r d :e x a m i n a t i o n ,e x a m i n a t i o np a p e r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2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 究曾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彳 论文作者签名:。习

13、白 日 期: 2 。孑年争月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 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L 胡盔导师签名:联嘲,。日期:2 。辑甲月论文作者签名:L 胡局导师签名:阢扩褫,t 日期:2o o 辑甲月 第一章引 1 1 系统开发背景 j L I z l 在教学管理中,考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考试既可以及时检

14、验和测定教学效果,又 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而目前,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组织一次完整的考试至少要经历 五个步骤:考生报名,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成绩统计。显然,随着考试类型的 不断增加和考试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到处找试题、拼试卷、印刷、考试、评分、算成绩, 整个过程工作量大,效率低,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当考生数量比较火时, 阅卷工作及对考生的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的工作也将是一件十分烦琐且容易出错的事情;无论 是命题、考务、还是阅卷、成绩分析、无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并且手工出卷过程,存在 不少弊端,如: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造成人力资源及时问上的浪费;缺乏科学的衡量、 评价

15、及统一试卷难易度、试卷质量的有效手段;存在自教自考,考前漏题的情况;试卷容易 出现错、漏、缺现象,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试卷分析是考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次考试的 反馈能力差、试题选择随意性大,全凭教师的主观意愿来评定一张试卷的难度,对成绩的分 析停留在平均分、及格率等表面层次上,难以统计出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成绩公 布之前学生为查看成绩给教师和教务部门找的麻烦也不少,人情分很难避免出现。可以说, 传统的考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考试的需要f l o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近年来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趋 势,人们迫切需要能够实现考试自动化的计算机考试系统,以减轻教

16、师的工作负担和劳动强 度,提高工作效率,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使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将教师从单调繁重的劳 动中解放出来,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投身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中去;同时希望能够充 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提高考试质量,从而使考试趋 于公正、客观。计算机考试系统对不同考生的考题可以不完全相同,有效扼制学生的作弊现 象3 6 1 。同传统的考试方式相比较,计算机考试系统无论在命题、评分、考试、试题取样等 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实现考试技术现代化、考试过程科学化、考试管理自动化、 学生考试无纸化的根本途径。利用计算机及其网络平台将无纸化考试系统应用于学生的课程 成绩考核和学习自测,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 1 2 国内外发展过程 计算机在考试中的应用是对考试的一场革命,它打破了千百年来用纸笔考试的模式。在 考试界普遍认为,计算机考试是二十世纪的考试方式。皿太地区的计算机化考试正在飞速的 发展,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韩国、日本、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区分布有4 0 0 多 个授权考试中心,平均每月提供4 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