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138039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作者: 日期:2 江西广播电视zzzzzzz者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浅谈瑞昌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 学生姓名: 柯震 学 号: 1236004405433 专业名称: 农业经济管理 学习层次: 专 科 年 级: 12 春 指导老师: 徐 尤 华 职 称: 中教高级 教 学 点: 瑞 昌 九 江 广 播 电 视 大 学论 文 目 录一、瑞昌市当前土地失耕和林地抛荒现状二、瑞昌市农村土地流转特点1.建基地,以农产品批发商为主导2.建立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体系3、落实政策,不断提高流转大户发展农业积极性4.多轮驱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5.成立土地流转中心服务大户承包三

2、、结合实际提出农村土地流转优化的对策1、在继续稳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2、 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3、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正常流转4、提高土地工作流转的认识,加强引导优化土地流转环境结论浅谈瑞昌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作者:柯震 指导教师:徐尤华内容摘要通过了解农村闲置土地和山场及抛荒严重浪费土地资源的利用,结合我市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注重核心农户培育,通过百姓与大户之间的合理衔接,完善土地流转承包机制。使得土地资源高度利用从而引入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目前,国

3、内外的经济社会条件和实践发生了变巨大变化,大户经营承包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优势;从我市现实来看,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现有的农村闲置土地资源何去何从?这是一个值得非常重视的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瑞昌农村土地流转这个问题。关键字 现状 特点 土地流转 承包 作用 一 、瑞昌市当前土地失耕和林地抛荒现状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生产资料,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工业发展、人群聚集的基础资源。制定科学适度、可持续的土地政策,显然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一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基础。所以国家的政策一直试图在农业产业发展的趋势指导下,结合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状况,再加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

4、的需要来制定相对合理的、并能不断完善的相关政策。土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生产资料,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工业发展、人群聚集的基础资源。制定科学适度、可持续的土地政策,显然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一定是农业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基础。瑞昌市全市人口40万余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四成左右,而且都是年轻壮年,留下来的人口基本是老弱病残丧失劳动力的一批人。这就带来了百姓的土地和山场该如何利用?现在百分之八十都是抛荒闲置,带来的后果是土地变得贫瘠耕种费力产量低下。如何高效利用这些闲置土地和山场已经是农村头号任务了,如何在土地利用上下功夫让其变的有利可图,最好的办法就是由大户承包经营,以租金的形式从百姓手中流转

5、过来耕种。这样百姓得利,大户规模种植带来的是高效农业,从而也会带动百姓就业。 随着国家形势大好,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务工挣钱养家,从而致使土地失耕,林地无人管理,这样带来抛荒问题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很多针对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政策和支持带来了大户可以和农户签订承包合同,农民朋友可获得租金,土地得到耕种带来双赢。实行大户种植带来产业化经营,打造地方特色农业,给地方带来世纪有效看的见经济效益,的通过对农产品加工实行供应链管理。瑞昌市提出打造油茶之市,目前已种植油茶面积5000余亩,正在洽谈种植的面积也有一万余亩,届时带来的油茶深加工可以给地方带来劳动就业,解决在家闲散人员,目前,已建成

6、100亩以上油茶基地8个,千亩以上基地3个,今年将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确保下半年油茶种植面积达10000亩。同时,服务好江西亿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4000亩优质稻基地,树立样板基地,引导更多农户流转水田从事规模化经营,使我乡农业产业化再上新台阶。 二 、 瑞昌市农村土地流转特点为加快瑞昌市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加强农产品供应链建设,市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从财政拿出300万元作为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推进农产品供应链步伐。突出以下特点:1.建基地,以农产品批发商为主导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夯实基础。瑞昌市大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十百千”工程,即建设项目111个,其中

7、1个万亩示范区、12个千亩示范片、98个农业示范大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市制订了“十百千”工程建设三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并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逐年建设”的总体要求,在三年内建成1个万亩示范区,两年内建成12个千亩示范片,现阶段,南义万亩油菜示范区,范镇菊花、横立山水梨、南阳山药、武蛟莲藕、码头小龙虾、高丰吊瓜、乐园、洪下油茶等千亩示范片已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要求,万亩示范区已完成60%以上,千亩示范片已完成80%以上,“十百千”工程逐渐成为该市农技推广和农民增收的示范园2.建立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体系近年来,瑞昌市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8、多轮驱动,规范服务,有效促进了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市、乡、村、组四级土地流转综合服务体系,共流转耕地87033亩,流转农户28019户,土地流转率35%;共流转林地11.6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8.5%。3、落实政策,不断提高流转大户发展农业积极性一直以来,瑞昌市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从2011年开始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纳入了对乡镇工作的年度考核,建立了土地流转奖励、考核机制,多管齐下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2011年,该市财政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对土地流转规模主体实施“以奖代补”,并安排了50万

9、元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基金;从2008年开始,明确凡新流转宜林地造林的每亩奖励2元;对规模流转的企业、大户,在农业产业化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积极整合高标准良田建设、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各类涉农项目,向土地流转集中的乡镇倾斜,逐步对全市土地实施平整、改造、提升,为规模流转和机械化操作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我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解决农民进城入户子女就学、就业等相关问题,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特别是返乡从事农田产业给予税收、信贷、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优惠,并在项目申报和信贷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结合“三下乡”、“阳光培训”、“雨露计划”等培训活动推广良种良法、绿色防控技术、机械化操作、发

10、展林下经济等农业技能,提高流转大户发展农业积极性。4.多轮驱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相关部门、乡镇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土地流转工作迈向深入。我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使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印发大量宣传册,结合会议、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意义,形成了支持流转、积极参与流转的氛围;针对部分群众宁可抛荒也不愿流转的态度,市、乡、村、组主动上门上户做工作,使群众从不理解土地流转工作到支持土地流转工作。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操

11、作,市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主动提前介入,积极帮助流转双方办理权属变更登记,避免权属纠纷发生;坚决做到100%农户签订合同,充分保证尊重群众的意愿;坚持有偿流转原则,流转价格35年一调整,由流转双方协商增加,以合同形式约定,切实保护流出农户利益;成立专门队伍,安排专项经费,建立土地承包档案和台账,强化督查,认真落实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针对部分农户未经过土地流转服务部门指导私下流转、操作程序不规范,二轮土地延包后在换补发新土地承包证过程中“四至”不清、填写错误,多种权属并存等易引发矛盾纠纷的问题,农业、林业等相关土地流转主管部门深入农村一线、提前介入,提供规范的合同范本,加强监督管理,及时掌

12、握流转情况,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向合法、规范方向发展,避免权属纠纷发生。近年来,通过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后,瑞昌市土地抛荒现象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到2011年底,土地抛荒现象已得到了基本遏制。由于土地流转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土地流转金也在增加,以前农民土地流转费用平均为60元/亩,现在提高到100400元/亩,林地流转费用由过去的510元/亩提高到1030元/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同时流转大户、公司雇用当地中老年农民门前打工,每年务工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没有实行土地流转以前,老百姓为放水灌溉,争山头地界等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邻里之间关系,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有效

13、解决了此类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了社会稳定。5.成立土地流转中心服务大户承包 为推动瑞昌市农村土地健康有序流转,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程序、手续,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管理服务,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规模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瑞昌市决定在乡镇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目前除3个国有农(林)外,全市18个乡镇都已挂牌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办公室设在经管站,并确定了专职工作人员,其中部分乡镇配备了电脑,有的乡镇还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村级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信息员由村干部兼任。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虽然成立不久,但已经发挥了初步成效。一是加快了土地流转速度,扩大了流转规模。今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9683亩,其中80%以上是50亩以上的大面积集中流转;二是有效遏制了农村土地抛荒,相比前几年土地抛荒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土地抛荒面积首次出现减少趋势。有的乡镇抛荒土地得到全部复耕;三是规范了土地流转管理。以前,农户的土地流转,多通过私下口头协议,很少签订规范合同,导致承包费兑现难而引发纠纷,难以解决。现在,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土地流转几乎100%签订合同,同时经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统一鉴证和管理,程序规范了,操作透明了,纠纷减少了,农村社会更加稳定了;四是提高了农民的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