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13121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7.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汇编(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落实课程理念,构建生成课堂,吴中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王建兵,2014.2.28,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修订说明,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构建了现代数学课堂改革的教学认知体系:,1.教学理念:学生在学,教师在引,2.教材观念:用这本书教,而不是教这本书,3.教学思路:层次性、针对性,4.教学要领:夯实双基,学会方法,养成习惯,发展思维,提升能力,5.教学效果:务实、有效,1.教学理念:以学定教,2.教学内容:因学设教,3.教学过程:先学后教,4.教学要求:多学少教,5.教学方法:循学善教,6.教学评价:量学析教,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生成课堂”的实践研究,一、主要的调整和变

2、化,1.整合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 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 两步混合运算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三步混合运算,2.把一年级尚未涉及的加、减法 口算集中安排在笔算两、三位 数的加法和减法之前进行教学。,3.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尝试解 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二下:简单的加、减混合 三上乘法单元:简单的乘加、乘减 三上除法单元:简单的加除、减除 三上策略单元:从条件出发分析和思考 三下策略单元:从问题出发分析和思考 四上策略单元:灵活运用从条件和问题出发,4.重新组织认钟表和时、分、秒的认识,在认钟表的过程中感受相关

3、时间单位的实际长短、理解它们的进率。,5.以认识东、南、西、北为重点,整合认识方向的相关内容。,6.重新设计统计内容,着力 引导学生了解统计活动过 程、积累初步的统计活动 经验。,7.增设思考题、你知道吗和动手 做栏目。,8.后移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二、各单元的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1.通过实实在在的平均分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第一步操作:感性认识余数,第二步数学化:揭示含义,1.作出示范,2.模仿中体验,2.结合事理,探索并理解“余数 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为什么剩下的小棒根数分别是1根、2根、3根? 用12、13、14、15根小棒都是

4、摆成3个正方形,用16根小棒摆成4个正方形,为什么多了1个正方形? 如果用17、18、19、20根小棒摆正方形,余数可能超过3吗?,3.联系现实背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1.介绍竖式的除号及其写法,2.竖式计算过程:一般为“除乘减”三步。,1.通过操作得出商和余数。,2.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3.利用口诀想:5( )接近12。,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一是根据平均分物体的情境图,写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从图画中看出商和余数。,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列出除法算式,笔算有余数除法,得出实际问题的

5、答案。,6,4.有层次地安排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三是引导学生灵活选择算法、灵活处理余数。,7,【第二单元 时、分、秒】,1.从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入手,引入对钟面的认识。,认识时针和分针,认识整时,2.结合对钟面的认识,探索时和分的关系,感受1时和1分的实际长短。,认识钟面上的“格”,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理解时、分之间的进率,2.亲身地体验,1.直观地了解,3.由易到难,逐步掌握几时几分的认读方法,突破相应的学习难点。,不接近整时的时间,接近整时的时间,1.先看时针:找大格,几与几之间; 2.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1.先看时针:找大格,几与几之间, 判断出大约指向几; 2.

6、再看分针: 指向11(不到12);指向1(比12多)。 判断出分针走了几大格。,4.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从不同角度体验1秒的实际长短。,感受秒是比较小的时间单位,介绍秒针,直观认识1秒,实验得出分与秒之间进率,着重体验秒的长短,5.联系生活经验,体会时间是有序的,生活需要有序地安排。,16,6.“动手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14,【第三单元 认识方向】,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在这四个方向中任意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1.联系对前、后、左、右的已有认识,辨认东、南、西、北。方向具有确定性和相对性的

7、双重属性。,唤醒已有经验,在实际空间里认识东、南、西、北等主要方向,第一步先在教室四面分别表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第二步撤去教室三面表示的南、西、北,只留下东;或撤去表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任意告诉学生一个方向,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里,能独立辨认东、南、西、北;在不太熟悉的环境里,只要告诉他们某一个方向,能辨别出另外三个方向。,2.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是教学的重点。,操场观察:记录四面物体,确定规则:东西、南北相对,东南西北的次序,不变,3.东北、西北、东南、西南都是 指一个区域,是对一类方向的粗略描述。,第一步确立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第二步是学生体会东

8、北面是介于的方向,第三步是学生认知迁移,也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4.不要求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描述行走路线。,21,5.“动手做”指导学生制作和使用方向板。,【测定方向(综合与实践)】,1.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在校园里测定方向”。,2.看看,3.学生分组在自己的校园里开展测定方向的活动,4.,1.教材提供的是场景图,不是平面图,判断不同方向景物的依据是图中指南针所显示的结果。,2.选择的观测点不同,观测结果也随之变化。,根据发言,判断观察结果是否正确。,【第四单元 认识万以内的数】,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2.用方块表示数,突出的是数所表示的数量多少。,28,在教学100以内数时,小棒是

9、最主要的教学和学具。因为小棒容易数、容易摆、容易捆,1 根小棒表示一,10根小棒捆成1捆表示10个一是1个十,几捆或10捆小棒表示几十或一百。这种方式表示数,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形成100以内数的概念。然而,教学万以内的数,如果再用小棒做教具和学具,就不太方便了。为了直观表示万以内的数,教材选择小方块为教具和学具。具体地说,1个小方块表示一,10个小方块连成一条表示1个十,10条小方块拼成一片表示1个百,10片小方块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表示一千。,3.用计数器表示数过渡到用算盘 表示数,是为了落实课标的要求。,介绍算盘的结构。,介绍算盘上表示数的规则,在算盘上表示数,算盘曾经是十分常用的计算工具。

10、发明和使用算盘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文明。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多位数”的要求,本单元编排例题帮助学生认识算盘,并在算盘上表示万以内的数,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既弘扬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解决了认数教学缺少计数器的困难。算盘的1个上珠表示“5”,用它表示数,比计数器稍抽象些,但更方便些,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有好处。,4.用计数器和算盘表示数,突出的是计数的位值原则。,28,38,5.借助计数器和算盘数数,突出的是“满十进一”。,29,39,6.结合数数认识千和万,突出的是千和万的双重含义。,29,39,既是一个数,也是一个计数单位。,7.数的读、写要

11、特别关注中间、 末尾有0的情形。,中间、末尾有0。,中间连续有0。,8.从不同角度理解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例题的题材是开放的。,比较的思路和方法是开放的。,自己选两种商品比较价钱也是开放的。,个人积累的体验是开放的。,三种情形: 1.位数不同; 2.位数相同,最高位不同; 3.位数相同,最高位也相同,一位一位比下去,9.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初步认识近似数。,创设认识近似数的情境。,体验找到接近700的数的思考方法。(接近、大约、比多一些,比少一些),教学约等号的知识。,44,45,体验数的大小关系的思考方法。 比多一些, 比少一些, 比多得多, 比少很多。,10.探索数的排列规律,具有丰

12、富的教学功能。,32,37,42,51,【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1.联系对米和厘米的已有认识教学分米的认识。,对新单位有鲜明的第一印象。,初步形成1分米的表象。,联系相关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的感性认识。,把头脑中的1分米的表象表现出来。,建立结构性联系。,抓住3个关键: 1.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1分米究竟有多长。,1.看看,2.填填,3.画画,2.在现实背景中引出毫米的认识,体会认识毫米的实际意义。,抓住3个关键: 1.在测量活动中出现新问题; 2.直尺上1小格1毫米,1厘米有几毫米; 3.实际长度1毫米。,引出对新单位的认识。,初步形成1毫米的表象。,联

13、系相关物体的长度,丰富对毫米的感性认识。,把头脑中的1毫米的表象表现出来。,3.借助典型物体的长度,丰富对分米、毫米的感知。,4.联系数的含义进行不同单位数量的换算。,第一步,孕伏换算的思想。,第二步,感受换算的思考方法。,第三步,完善换算的思考方法。,5.适当指导测量方法,合理表达测量结果。,1.长度控制在1米以内。,2.4种表达: 多少厘米 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多少毫米 多少厘米多少毫米,以厘米为基本。,6.对长度的估计要突出“单位选择”和对“数量级”的把握。,估计: 现实背景,现实意义; 突出单位选择; 至少几厘米,最多几厘米。(上下界把握),【第六单元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本单

14、元的内容结构。,数学课程标准对整数加、减法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能笔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对学生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要求是:两分钟正确计算34题; 笔算两位数和三位数加、减法的要求是:每分钟正确计算23题。,2.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在练习过程中逐步优化。,4020=60 53=8 608=68,4520=65 653=68,453=48 4820=68,4520=65 653=68,两位数减两位

15、数的口算:,56-27 50-20=30 16-7=9 209=29 309=39,56-20=36 36-7=29,提倡第二种,3.从表内加、减法的口算,类推出整十(百)数加(减)整十 (百)数以及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66,类比推理(合情推理),直观的推理 算理的理解,4.恰当把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要求。,理解题意。 (读题、说题, 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原来有34人,下车15人,上车18人,现在有多少人?,列式计算,检验解题结果,给出答案,培养检查习惯: 怎么检查, 留出检查时间。 检查方法: 检查一遍、再解一次, 看不同解法的结果是否相同。,64,65,按照

16、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解答,尤其是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等步骤不能落空。,5.笔算加法的重点是计算过程中进位的处理。,引导学生注意“4个十加8个十得12个十,是120,应该向百位进1”“1个百加1个百是2个百,和的百位上是2”,三种进位加: 十位进位, 百位进位, 连续进位。,十位进位,百位进位,连续进位,6.隔位退位是笔算减法的学习难点。,1.一般退位,百位退1,119得到2个十。,2.连续退位,3.隔位退位,第一步:引起认知冲突,第二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把计数器上的计算抽象成竖式计算。,76,77,7.结合加、减法验算,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加、减法的关系。,69,加法验算,68,74,75,减法验算,8.充分发挥不同计算题组的教学功能。,72,79,82,82,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 和,被减数不变,减数差 减数不变,被减数差,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既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