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13059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标准答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一、填空题(每空l分。其20分)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的能力。 2学前生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以及-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 两类结构。 4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5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6-,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7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在言语运动

2、觉方面不能-8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 、句子中-。 9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10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情景表演讲述三种。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 ) 2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 3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 5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

3、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 6轶事记灵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亦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 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 9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 10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意。( ) 12幼儿语言教育的具体活动目标是指某一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要

4、达到的目的,一般由专门的机构制订。() 13教育评价是为了甄别、检查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的状况。( ) 14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15语言角的主要作用是让幼儿阅读文学作品,让有兴趣的幼儿认读汉字或练习运笔。 ( ) 16在音乐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在学习歌曲后把歌词内容改编成故事,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语言表达能力。( ) 17儿童文学作品是指那些浅显的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 18在谈话活动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直接对孩子的语言进行指导。 ( ) 19听说游戏是由儿童自发组织,教师利用游戏中儿童兴趣而进行听说教学的游戏。 (

5、) 20“早期阅读”是指幼儿识一些字可以自己阅读。( )三、问答题(前四题为简答题,答出要点即可;后二题为论述题。要求展开分析论述。前四题每小题5分,后二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1当幼儿进入围绕话题的自由交谈时,教师的职责和任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渗透语言教育?3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主要有哪些因素?4简述对语言“约定俗成”性的理解。5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有哪些重要特点?6实地观察评价法和间接信息评价法、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要求:1设计应符合语言教育目标和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2任意选择一种活动类型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6、,可提炼“材料2,主题设计谈话活动或听说游戏方案,可围绕“材料2”设计讲述活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或早期阅读活动方案;3方案结构完整,包含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 4-按照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步骤列出活动过程每一环节的要点。 材料l: 中班儿童语言教育目标 第一,谈话活动。能集中注意力,耐心倾听别人谈话,不打断别人的话;乐意与同伴交流,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说话;能说普通话,较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不跑题;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不抢着讲,不乱插嘴;继续学习交往语言,提高语言交往能力。 第二,讲述活动。养成先仔细观察,后表达讲述的习惯;逐步学会理解图片和情景中展示的事件

7、顺序;能主动地在集体面前讲述,声音响亮,句式完整;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讲述实物、图片和情景的内容;能积极地倾听别人的讲述内容,发现异同,并从中学习好的讲述方法。 第三,听说游戏。在游戏中巩固练习发音,正确运用代词、方位词、副词、动词、连词和介词等;能说简单而完整的合成句;能听懂并理解多重游戏规则;学习较迅速地领悟游戏中的语言规贝0,并能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 第四,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喜欢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主动积极地参加文学活动;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进一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学习理解文学作号的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情感基调,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绘画形式表现自己韵理解;能根据

8、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第五,早期阅读。能仔细观察图画书画面的人物情节、看懂单页多幅的儿童图画书的内容,增强预知故事情节发展和结局的能力;懂得爱护图书,知道图书的构成,有兴趣模仿制作图画书;在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汉字的由来和汉字认读的规律,并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愿望;喜欢描画图形,尝试用有趣的方式练习汉字的笔画。 材料2: 小熊醒来吧熊妈妈很早就起来干活了。小熊还在睡觉。鸟儿唱着歌,喊小熊起床:“嘀哩哩!嘀哩!嘀哩!”小熊没听见。老鼠叫:“吱吱吱,吱吱吱!”小熊还没听见,小狗喊:“汪汪,汪汪!”小熊睡得很好,什么也听不见。 “啪嗒!啪嗒!”是小鹿来了。小熊还睡着

9、。“砰砰!砰砰!”是大象走过,地都震动了,小熊还睡着。但是,当熊妈妈回来,轻轻地朝他说:小肇醒来吧!”小熊听得很清楚,说:“噢!妈妈!我睡得多香呀!”小熊醒来了!试卷代号:250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20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 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前书写外语 3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 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 4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5产生交际倾向 学习“交际”规则 扩展交际功能 6词义泛化 7正确分辨语音 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8包含的语词数量 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9亲予共读 10看

10、图讲述实物讲述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2X 3 4 5 6 78 9 10 11 12 l 3X l4 l5 16 l7 l8X l9X 20三、问答题(前四题每小题5分,后二题每小题l0分,共40分)71教师必须在场。教师参与谈话。教师要观察记录幼儿谈话情况,了解他们运用原有谈话经验进行交谈的状态,明了幼儿谈话的水平差异,为下一阶段活动的指导作进一步准备。 2日常生活中游戏为学前儿童提供了大量的语言交往机会,使儿童通过实践,练习、巩固、理解和运用语言。日常生活和游戏还为幼儿提供了有关各种事物和人际交往的丰富经验,为幼儿的语言活动积累了素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主题活动,教师可

11、以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在日常交往中指导儿童学习语言。 (2)通过常规主题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 (3)通过区角活动发展幼儿的交往语言。 3(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包括肺、器官、喉头、声带、口腔、鼻腔等;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涉及到儿童接受信息、分析信息、传递信息的能力;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 (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包括知识经验的积累、认知能力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差异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大脑的认知能力。 (三)社会因素。较为重要的是儿童的社会生活环境,成人语言观和儿童教育观的影响。 4语言符号的

12、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粪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就对人们有强制性,每一个人都只能接受它,如果破坏约定擅自更改,就必然遭到社会的拒绝。所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

13、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5(一)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主动建构的过程。首先,儿童在与成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接触到了语言环境,这个环境为他们提供了种种语言模型,足以用来选择。只有那些他们能够理解、能够模仿的模型,才会被有意识地挑选上,并被不断地加以模仿和练习。其次,与此同时,儿童语言模型稍加改动,增添、减少或变换个别语言单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根据自己需要进行的创造性和变通式的模仿,正是儿童主动参与语言构建的过程。此外,成人在与儿童交流时,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儿童对语言的接受和模仿,成人所提供的语言模型也会义剑儿重自身特点的影响。这就是儿童对语言环境的反作用力。 (二)语言学习是儿童语言是语言个性化的过程。每个儿童所依托的语言环境都不一样,既有的经验和语言的积累使得儿童在交往中带有鲜明的个性印记。特定的语言习惯显现其语言个性这种个性可以从语言使用的句式、词汇、口头禅甚至是语调体现出来。除去语言表达的形式的个性化之外,语言内容同样呈现出个性色彩。不同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他们对话题的偏好、句式的选择都呈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学习过程中的速度、效果,运用语言交际的积极性也各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