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13027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业资料当前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期,XXX县委组织部组织力量深入全县7个乡镇169个行政村,共发放调查问卷605份,个别访谈101人次,召开座谈会5次,查阅相关资料130份,对全县农村2007-2011年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慎重发展、改善结构”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农村发展党员“三为主”、“三倾斜”、“两个75”的思路。五年来,全县共发展农村党员625名,其中女党员120名,占19.2%,致富能手189名,占30.2%。

2、从年龄结构看,35岁以下的443名,占70.9%;36-59岁的182名,占29.1%。从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上学历的62名,占9.9%;高中、中专学历的278人,占44.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85名,占45.6%。党员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提高,党员队伍的分布、文化、年龄结构都得到较大改善。二、存在问题1、发展党员工作连续性差。通过对全县近五年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查阅汇总,发现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的农村支部32个,占农村支部总数的19%;连续三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18个,占11%;连续四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有6个,占4%;连续五年未发展党员的支部5个,占3%,这些发展党员工作相对滞后的村,大多属于经

3、济条件较差且偏远贫困的山村,而沿川富裕村,连续几年都发展,而且每年都发展2个以上。这表明,我县农村发展党员不平衡,工作连续性差,也说明了相当多的基层党组织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够重视。2、培养教育形式单一。大多数基层党组织不注重党员从思想上入党。入党积极分子的集中培训时间只有一天,一般都以会代课,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存在走过场现象;有的基层党组织竟然不进行培训,只是“坐等成熟”;有的培训也只是搞搞形式,培训课就是在台上读读教材,念念稿子,达不到培训效果。3、入党动机不纯。农村青年积极入党,有的表面上看他们的理想冠冕堂皇,要为村里办好事实事,但实际上是为了“进班子、夺位子、捞票子”;有的是为了享受党支

4、部 “七一”组织的旅游或发放的纪念品;有的是认为当党员光荣,入党个人和家庭都光彩,在亲戚和朋友面前也体面。4、发展党员有家族式的倾向。有些村党支部书记发展党员不是为了事业,不是为了村里的长远发展,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只发展自己的亲戚、朋友等圈内人,对那些不是自己圈子里的、不肯入伙的优秀分子采取排斥、打击、拖延、推诿等办法阻挠其入党,造成发展党员呈现家族化、圈子化等不正常现象。5、发展党员工作把关不严。一些乡镇党委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严格把关,下村走访少,对村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缺乏了解,完全依赖村里报名单;有的村里关系网复杂,发展对象大都是村干部圈子里的人,党员大会上,党员碍于

5、情面投票让其通过;一些村里发展党员不按程序走,缺少应有的公示环节,村民对发展对象不知情;大部分村支部简单地以票数决定纳新对象,不确定培养人,在填写培养考察登记表时,随便找两个正式党员填写培养情况、谈话记录;有些村存在发展对象在发展成为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时,宴请党员吃饭喝酒,发贵重烟。导致把一些工作一般,甚至违反计划生育、违规建房、参与赌博或迷信等人员,也培养为预备党员。三、主要原因1、乡镇党委认识不到位。一是思想不够重视。一些乡镇党委没有认识到农村党员发展工作的深远意义,平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计划生育、植树造林等政绩工程上,没有把发展党员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业务指导不到位。一些乡镇党委

6、组宣员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平时对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指导不够。一些包村干部对党员发展工作不闻不问。三是责任追究难落实。虽然县委每年都跟乡镇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各乡镇也结合实际跟各村党支部、包村干部签订责任书,但对达不到工作目标要求的责任对象,在责任落实和追究上没有落到实处。2、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业务掌握不熟练,导致发展程序不到位。支部书记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原因,不熟悉发展党员的基本程序,不知道如何发展党员,造成发展党员时程序不到位或填写不规范等问题常有发生。二是思想境界不高,民主意识不强,导致人为降低党员质量。一些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员发展心怀疑虑,害怕“培养了苗子

7、,失去了位子”,不主动、也不愿意去发展党员。3、难选发展对象“苗子”。较偏远贫困的山村受地域、交通等条件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农村绝大多数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使得发展党员时好“苗子”难选。同时,外出青年务工地点不固定、流动频繁等原因,给党组织的考察培养增加了难度,加上本人又不主动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行踪,使得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难上加难。4、缺乏责任追究制度。长期以来,我们党对发展党员工作,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规范章程和规则,为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人为或工作上

8、的失误,表面上看,其过错和情节都不是很严重,往往失之于宽,失之于管,失之于罚。如入党申请人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达三、四年之久不见回音,也不说明原委;有的党组织多年未发展党员,支部书记照样可以连任;有的党务工作者业务知识欠缺,业务操作不规范,不讲究时效性等。这些问题显然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但目前还没有处罚的制度措施,有的属于软性、潜意识的问题,很难用硬性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使得有关责任人“幸免于”责任追究。四、对策建议1、完善责任机制。一要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共同负责制。做到县委领导包乡镇、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村支委联系一至二名入党积极分子,通过建立党员发展定期督查、定期汇报、定期调研

9、等制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党员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员发展工作网络。二要健全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制。要把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列入对乡镇党委的责任制中,并作为政绩考核、评优评先的依据。乡镇要将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落实到包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身上,并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绩效报酬发放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发展党员责任倒查机制,对今后发现存在把关不严、程序违规等问题,实行发展党员“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要实施发展党员“双重否决制”。明确发展党员工作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建立发展党员“双重否决制”。对一年不发展党员的村,由乡镇党委给予书面

10、预警;连续两年不发展的村,由乡镇党委进行黄牌警告,并对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年不发展的村,对支部书记作出组织处理,并实行党建考核“双重否决制”,既对村级组织实行否决,又对包村干部和支部书记等个人实行否决。四要明确组宣员发展党员责任制。加强组宣员队伍建设,落实组宣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明确组宣员抓党员发展的工作职责,通过参加业务培训、到县委组织部挂职等方式,不断提高组宣员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真正实现党员发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检查、有落实。2、创新培养方式。一要利用流动支部外围培养。各乡镇在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选配办事公正、有威信、有能力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为多年

11、不发展党员村物色优秀人才,在临时支部内培养成熟后再输送到原村,由原村进行发展。二要依托行业协会多方培养。充分利用行业自身特点,分别成立党支部或党小组,注意从行业协会中发现培养优秀人才,并逐步把他们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三要利用现代科技跟踪培养。充分利用信函、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党建网站等方式,对外出务工经商且有入党意向的优秀青年明确专人跟踪培养,及时掌握他们在外的工作表现和思想动态,有意识地吸引他们向党组织靠拢,帮助他们尽快成长为合格的共产党员。3、整顿发展党员空白村。一要实行“思想沟通法”。通过个别谈话、学习先进典型等形式引导各支部书记提高认识、改变观念,主动发展党员,对仍拒不发展党员的支部书

12、记,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采取免去支部书记职务、整顿支部等组织调整措施,直到发展党员为止。二要实行“联合组建法”。对家族化、软弱涣散村党支部,经整顿仍不能转化发展党员的,可就近并入邻近强村、企业建立联合支部,打好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基础,待全面改善后,再单独组建支部。三要实行“下派选调法”。对那些家族化、内部派性严重、多方势力均衡的村党支部,采取下派干部到村挂职,或选派本地有素质、有能力的党员到村任职,打破支部内部各派势力分布格局。4、严格发展质量。一要建立党员发展定期分析制。每年年初,由各乡镇党委组织人员对辖区各村党支部的发展对象进行调查摸底,科学提出当年度党员发展的数量指标。如对经调查

13、确实没有合适发展对象的村党支部,就不予下达当年度党员发展指标,以免这些村党支部发展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对象“凑数”,降低党员质量。二要建立党员发展量化积分制。为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分别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等不同对象的具体要求,设置项目与分值,对符合项目要求的给予相应加分,最后根据每个对象的得分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对象。三要建立入党对象资格预审制。凡是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的对象,所在村支部书记必须在了解日常行为表现的基础上,及时向当地纪检、综治、计生等部门征求意见,做到对发展对象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了解。各包村干部也要切实把好标准关,实行发展党员全过程参与、监督和审核,一旦发现党员发展有问题的,及时向乡镇党委汇报,切实防止“带病”入党。四要实行发展近亲入党汇报考察制。对支委会成员发展自己亲属入党的,事先必须向乡镇党委报告,乡镇党委根据村党支部的报告,派出考察人员对发展对象进行考察,经考察确属优秀的,再按有关程序办理,否则不予审批。 word完美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