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12554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对外开放教案 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外开放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内容,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一为经济特区的建立;二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三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涉及历史、地理、经济常识等学科内容,综合性很强。新课标对这一知识模块的要求是“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实际教学时应依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具体内容,围绕三维目标进一步细化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理论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济特区的创建;

2、2.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3.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对外开放带来的好处,理解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认识对外开放,从方法论看,是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聪明举措,从理论需要看,是促进中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的英明决策,从长远意义看,是打破封闭,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教学难点】同对外开放有关的投资贸易,金融

3、等专业知识,如何作深入浅出的介绍。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激情阶段:导入新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逐步扩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建设新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而他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形成了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对外开放的格局。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建立:1980年8月,深圳、珠

4、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正式建立。2.作用: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地区。含义:经济特区就是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在交通便利,条件适合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开放的特殊政策用优惠的办法,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从而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特殊经济区。中国的经济特区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特”的表现:特殊的经济政策 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合作探究】回答思考题:1国家为什么决定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对外开放?2这个举措有什么战略意义?1.这四个地方在地理、人文条件方面具有展开对外经济活动的优势。一是靠近国际市场。

5、深圳和珠海与香港、澳门毗邻,汕头和厦门也与港澳临近,厦门还与台湾隔海相望。二是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三是深圳是中国南方对外交通的重要陆路通道,汕头和厦门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海运港口。四是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为依托。五是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就在这里。2.深圳等经济特区不仅本身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发挥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对加速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国家给予特区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合作探究】经济特区特殊在什么地方?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1.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2

6、.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3.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经济特区创办的影响】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体验阶段:二、对外开放区域的扩大1.背景: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2.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5月,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4.增设经济特区:1988年,海南岛经

7、济特区建立。5.开放浦东新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6.开放内地(1)1992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由沿海向沿边、沿江和内陆纵深地区推进。(2)珲春、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九江、武汉、重庆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城市,相继对外开放。随后几年,一批内地市、县被列入对外开放地区。7.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上海的金茂大厦是一座88层的超高层大厦,建筑高度420.5米,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第三、亚洲第二、中国第一高的摩天大楼,于1998年8月28日竣工。她是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象征之一。 金茂大厦

8、既传统又现代,既是中国古老塔式建筑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海派建筑风格在浦东的再现。导行阶段: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加入: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2.作用: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步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机遇1.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改善外贸条件。2.有利于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3.入市可参与世贸规则的制定和修改,最大限度地利用国际资源。挑战1、随着关税降低和市场的扩大开放,国外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将大量涌入中国 ,这将使中国落后的企业和产业面临严峻的考验。2.

9、中国的失业人口也有上升的可能。1抓住机遇,迎接挑战;2深化改革,坚持开放;3发展科教,提升实力4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分组讨论:如何看待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两种观点?并说明理由。要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教师归纳: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加入世贸组织是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应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艰辛过程,我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总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呈现如下特征

10、:主题集中、重难点清晰、现实感强,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政史地尤其是史地结合比较紧密,所以在处理本课时:一、注意理清思路:对外开放的原因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对外开放的成就及影响。二、着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科学安排史地的结合和特别是注意地图在本课中的使用。三、着力创设历史情景,教师引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深入历史、联系现实、主动探究问题,以此来体现新课改精神。儿童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是由遗传决定的,不会因为各种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学习、训练的作用而发生改变,出现心理发展的超越或逆转。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的发生发展。既是个体自身发展成熟的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