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115113823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7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许会军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井这一概念的历史背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1 9 5 6 年国家制定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 时候就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十年代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实际上还需要农 业给它提供积累,在农业的支持下去促进工业和城市的发展。那么事过境迁,我们现在已经到 了_ 个有能力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这样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政府可能有更多的实 力来帮助农村进行建设,这就“新”在时代背景的不同。五十年代讲新农村建设,可能更重要 韵一个是关注生产关系方面的变革,比如说从个体农户发展合作经济,再到人民公社,那么土 地所有权

2、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特别关注粮食的产量、农产品的产量。这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很明确的一条要继续稳定和完善我们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长期坚 持不会改变。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更多地关注农民的收入,关注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关注 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新在建设内容和具体要求。过去有一段时间大家都知道,有一个 口号叫做:农村的事情要农民自己办。比如修路也好,建学校也好,如此等等,就是因为这 些搞出来很多乡村债务。那么现在更多的强调在农民自己辛勤劳动的基础上,政府要给予更 多的支持,社会各方面也要更多地参与,在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上也是全新的。上个世纪8 0 个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

3、的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之一从以上几方面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实具有不同 的内涵,是新的历史背景和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主要是因为,既得利益阶层害怕深化改革会损害其 业已取得的利益和现阶段继续谋利的机会,而底层百姓阶层则由于改革前期所承担的巨额成 本,担心有人打着改革的旗号,进一步行掠夺之实。从早期的借助价格双轨制漏洞获取财富, 到后来的借助制定不公平的规则实现制度性获利,游戏规则不公平封闭了普通人通过合法常 规途径上升的通道。因而对改革进行反思的言论应声而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正是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矛盾比较突出的社会背景下提出 的。要继续深化改革,保障改革顺利进行,解决城乡差别过大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 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而解决“三农”问题则是其中的关键。农村为中国的城市和j I I 业化承担 了巨大的成本,为维护公平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小康,政府自然有必要就过去对农村的欠账 做出某种程度的补偿。破除“三农”困境,化解改革阻力,需多管齐下,从政府层面而言, 破除不公平的体制障碍,避免经济资源分布上的不公,政府需要更多地将本该自己承担的责 任承当起来,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维持一个现代社会正常运 转等需要政府出面出力履行的公共职能。 对

5、于农民而言,子女能够接受最基本的教育,看得起病,有房子住,有一份得以谋生的 工作则是最现实最基本的渴望。政府应在转变职能和对农村投资实施财政转移性支付的过程 中,让农民短期内获得看得见的现实利益,否则无异于画饼充饥。诸如“2 0 5 0 年国人最低月 3 8 1 薪达到1 3 0 0 美元”的新闻引起网友强烈反响即是明证。目前每年有大量农民义无返顾进城 务工,而不愿意留在农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城市务工同样的付出,获取的物质利益远 比农村强。值得注意的是,新一代的农民工群体中,有一部分人长期生活在城市底层,他们 既难以融入到城市又不愿回到农村,处于一种尴尬的位置。他们所获得的收入仅仅是维持生

6、 存,抗风险能力很差,很容易失业。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因而 更多是抱着一种“过一天算两个半天”的心理,而缺乏长期打算。倘若新农村建设取得较好 的效果,则可能吸引这一部分人返回农村,从而有利于社会稳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 化初级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 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 普遍性的趋向。 2 0 0 4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 3 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 5 以上, 财政收入2 6

7、万亿元,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 0 0 4 年1 2 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2 0 0 5 年铜梁的地区生产总值达7 2 3 8 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 0 9 ,财 政收入3 9 4 亿元,相当于中国县级平均水平,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条件。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格外引人注目,就是“新”在农村的发展 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使农业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使农村 社会能够实现和谐,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8、和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短短2 0 字的定位,涵盖了方方面面。其重申之重是增加农民收 入,据了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自1 9 9 7 年之后连年明显扩大,目前仍维持在3 2 1 :l 。即使2 0 0 4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9 3 6 元,终于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复性增长。但是,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反哺之义也不止于增加农民收入。五中 全会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这意味着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村教育、文化、医 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也需要迅速发展。这个努

9、力方向来源于如下现实:目前 全国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 0 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有近7 0 0 0 万 农民的住房需要改善,1 5 亿农户需要解决燃料问题。6 的行政村还没有通公路,2 的村庄 还没有通电,6 的村子还没有电话农民手里没有钱,农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投入不足, 后果不仅是缺水少电、交通不便等影响到农民生活质量,甚至基本的看病就医、读书上学也 难以满足。据卫生部估计,全国农村人口中4 0 到6 0 ,看不起病或因病致贫。一些贫困地 区,尤其是西部,6 0 3 08 0 的患病农民死在家中。湖南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孩子从入学到 高中毕业,在上世纪8 0 年代共需支出

10、1 0 8 元,9 0 年代需支出约8 0 0 0 元,到2 0 0 4 年则需支 出约3 万元。 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也正是让国 3 8 2 务院总理湿家宝放不下的事。他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 下,一是让农村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他在河北农 村考察时更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为农民办好四件大事:一是发展农村经 济,二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三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四是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一要求,结合铜梁实 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11、村,一是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二是农民生活 水平要实现新提高。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标。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 农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是乡风民俗要倡导新风尚。这是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四是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表现。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五是乡村治理要健全新机制。这是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12、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乡村、 和谐乡村。 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九新一好”,即:产业发展要形成新格 局,基础设施建设要有新突破,乡村面貌要呈现新变化,乡村环境要有新改善,农民素质要 有新提高,乡风民俗要形成新风尚,农民生活水平要有新飞跃,农民社保要有新保障,乡村 治理要健全新机制,新村领导要创建一个好班子。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奋斗的历史任务。在实 践中,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 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用专业化、规模化、业

13、主制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 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 坚持并不断完善。 第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 到实惠。要根据农民意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依靠农民力量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要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确 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第四、必

14、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骡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要搞好总体规划和具体部署,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 首先集中力量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关切的问题。要注重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 当地传统、习惯和风俗。 3 8 3 第五、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 与,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形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在工作中,要注重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 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造福亿万农民。 四、建设社会

15、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工作 ( 一) 、用抓工业的思维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我县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 渡的初级阶段,大部分农村仍是锄头扁担犁的低生产力水平,劳动强度大,还是承传了千百 年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但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水果、茶叶等种植业和猪、牛、兔、鸡、鸭 等养殖业正在悄然起步,要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当然任务繁重。因此,要用抓 工业的思维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通过以下“五化”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用专业化、规模化、业主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一是结合当地农村特点因 地制宜地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相应的农产品基地,尽可能实现就近就业,增加农 民收入,避免大规模外

16、出打工引发一系列问题。积极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 地建设。进一步抓好农业产业规划搞好区域布局,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 环境。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采取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各种资本 投冬,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增收的反哺 能力,靠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产 供销一体化,发展大市场。要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去拓展市场,搞 活大流通,用市场规律发展农产品的加工业和流通业,实现农产品的进一步增值。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一是巩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 育,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基础知识教育等工作,搞好农科教结合,切实开展农民转移培 训工作,在8 0 的农户培养1 个懂技术、会经营、有一技之长的明白人,为农业发展提供科 技支撑。二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生态环境监测和各种 农业灾害预警预报体系。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性经济合作组织参与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