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

上传人:黎**** 文档编号:11510340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一着惊海天》(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背景知识,中国首艘航母舰载机的训练进展成为外界关注焦点。舰载机着舰的消息之所以引发外界高度关注,是因为没有舰载机,一艘航母就难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军事专家认为:“只有当辽宁舰成功完成了舰载战斗机的起降试飞,它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否则只能算是一个海上移动平台。” 对于高度复杂的航母舰载机系统而言,首次着舰的难点主要是两个,一是舰载机与航母相关系统人员的配合,二是舰载机飞行员首次着舰巨大的技术和心理压力。 由于着舰拦阻与触舰复飞的技术含量和任务模式差异性太大,因此即使经过触舰复飞的反复训练,对于舰载机飞行员而言首次着舰依然是充满挑战

2、的。,文学常识,通讯: 通讯是一种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经验、成果、工作甚至于社会自然风貌为报道对象的新闻体裁。一般分为纪实性通讯、新闻故事、访问记、散文体通讯等。,文学常识,特点:真实性。通讯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具有新闻的共同特点,即真实性,这是通读的生命,写通讯,不能像写小说那样采用虚构和夸张手法。 新闻性。通讯在时间上要求不如消息那样快捷,但也应当是新近发生的事,而不是“旧闻”,通讯只要反映了那样快捷,但也应当是新鲜意义的事实,才有阅读的价值。 完整性。通讯无论记事,都要讲究人物、事件的完整性。不仅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基本要素,而且对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以及意义等来龙去脉

3、、因果联系等,都要有所展示。 灵活性。写通讯可以适当运用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手法,不必像写消息那样只用记叙。,字词积累,着,zhu,渤海,b,澎湃,桅杆,png pi,wi,湛蓝,揪,娴熟,默契,zhn,ji,xin,q,着:,这里指飞机降落。,艉:,船体的尾部。,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 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结构分析,准备工作就绪(1-2),插叙重大意义(3-4),详写着舰过程(5-20),抒写成功喜悦(21-26),一着惊海天,内容分析,、自然段,交待了这篇通讯所叙述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如此庄严的时刻,为什么不采取平实的叙述,而用描写手法

4、进行渲染?,通讯有别于消息,它要示不仅仅将某一事件客观、概括地反映出来,还要求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进行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和详尽的描述,以求能够给读者留下生动可感的印象,达到“情动于心而言于行”的最高境界。,、两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从结构上看,这两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氛围,让读者不自觉地读下去,想知道结果如何,且为下文写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这两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期盼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作品的吸引力所在。,第 、 自然段中“刀尖上的

5、舞蹈”“揪着人心”这些描写,意在表明什么?,突出舰载机着舰的危险性之大,人们内心非常紧张。,文中为何对“航向”“航速”等具体内容作细致的描述?,作者在叙写中,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准确地阐述,为的就是为了呈现通讯的真实性,让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舰载机的着舰过程,为这一高科技的军事事件揭开神秘的面纱,让读者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描写了四周人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这篇通讯着重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着重写了舰载机着舰的过程。因为读者最关心

6、的还是战斗机能否成功着舰这一件事,这才是这篇通讯的核心,关键环节就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了这些环节在着舰过程中的状态,将着舰前后过程清晰完事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做到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新闻美感,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动态美,新闻中很多动态描写,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产生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读者美感神经的火花。稿件开头先是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种美学意境,这种意境透着宏观上的壮美。一些具有代表意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描述,在作品中作用独具,使作品更具有丰满血肉。在描述舰载机着舰的最后动作中,一系列细微动作的变化,人物更让刻画,

7、使这次舰载机着舰过程在具有宏观的壮美外,还具备了相对微观的细节之美。,情感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赏析此文,一股家国情油然而生。“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描写出这一次军事训练活动的人情味,所展现出的官兵家国情怀,实则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照。”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记者笔端情感流露的表达,寥寥文字虽无声,一种将个人情绪带入着舰过程的情愫却显厚重。这样的美,是情怀之美。,语言美,语文是新闻稿件美的传播载体。文中把舰载机着舰比喻成“刀尖上的舞蹈“,把即将着舰的舰载机比喻成”凌波海燕“,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给新闻带来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宣泄,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本课小结,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很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