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10026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马古道的发展及历史意义(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位于西双版纳地区的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 有茶树种植,三国之后,茶就作为商品外对 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 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的行政 区域。 茶马古道 清朝中叶,古“六大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 、西藏、南洋各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 普洱茶外销之路,就是历史上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历史的普洱茶外销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条是从普洱出发至昆明、昭通、再到四川的 泸州、叙府、成都、重庆至京城。 二条是普洱经下关到丽江与西康西藏互市。 茶马古道 三条是由勐海至边境口岸打洛,再分二路:一 路至缅甸、泰国;二路是经缅甸到印度、西 藏。 四条是由勐腊的

2、易武茶山开始,至老挝丰沙里 ,到河内再往南洋。 茶马古道 在江北古六大茶山境内有7条: 易武至江城道、 易武至宁洱道、 易武至思茅道,此道是主要道,易武至倚邦、莽枝、革登也 走此道, 易武至车里再到勐海道, 易武至老挝磨丁道, 易武至老挝勐悻道。 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倚邦通过磨 者河上的承天桥再到慢撒、易武那条由石板镶成的古茶马道 ,约宽2米,长达数百公里。昔日茶山有许多茶号和茶庄专 门从事茶叶的收购、加工和外运销售,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茶马古道 在横断山脉的高山峡谷,滇、藏、川的丛林 草莽中,绵延盘旋着一条滇、川经西藏通往 南亚西亚的神秘古道。 古道上溜索连接着湍急

3、的河流,马蹄印嵌在 高山陡岩的石板上,这是商人、探险家和马帮 踏出的路。 茶马古道 其路线基本有两条: 一是云南的普洱大理丽江中甸西藏 的察隅波密拉萨日喀则、江孜、亚东 、柏林山口,分别到缅甸、尼泊尔、印度; 另一条从四川的雅安康定西藏昌都尼 泊尔、印度。这是亚洲大陆以茶叶为纽带的 古道网络, 茶马古道 长在千里以上,其中以云南中甸、四川康定 、西藏昌都构成的三角地带是茶马古道网络 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是各路马帮交会最为 频繁的地方,来自云南的滇茶和四川的雅茶与 西藏的麝香、皮毛,以及来自印度的珠宝首 饰香料等等在这一带互市,早在唐代便形成 茶马互市,宋代于雅安设置“茶马互市司”,清 代在云南

4、永宁亦设茶马司。 茶马古道 当京滇公路未修筑时,这条古道就是交通大 路,路上无日不有官商游客往来,人背马驮 的货物也时时可见,因而每一个宿站都有充 足客源,有时甚至几百人同宿一客站,堪称 繁盛官道。话虽如此,就道路本身而言却是 鸟道羊肠,崎岖难行,有人甚至认为不亚于“ 难于上青天”的蜀道。 茶马古道 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普洱茶”自唐朝 初期开始作为商品行销内地和西藏,由此而 首先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条起自普洱、经下关 、丽江而至西藏,靠人背马驮“以马易茶”的“ 茶马大道”,即普洱茶入藏“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的形成与发展,基源于“普洱茶”的 优异品质和藏民嗜茶的习俗。 茶,

5、对于藏族人民来说,可谓与粮食、水、 火同等重要。因为,茶的“通得”、“疏滞腻”、“ 散寒”、等功效,正是以肉类的乳制品为食的 藏族人民生活必需。 茶马古道 “普洱茶”使“酥油茶”更具风味。 自七世纪文成公主和八世纪金城公主入藏并 推广唐朝饮茶方法投井下石,更进一步养成 藏族人民嗜茶的习俗。然而,在广袤的藏区 高原却自古没有一棵茶树。因此,藏族人民 饮用的茶叶只能人背马驮,翻越千山万水从 茶区运入,可谓“茶贵如银”。 茶马古道 为了饮用“普洱茶”,藏民们翻越雪山,漂流金 沙江,跋涉丛林;走迪庆、过丽江,经大理 、景东等地而到普洱,行程数千里。以藏区 的马、乳品、药等,换取“普洱茶”。 茶马古道

6、除“茶马古道”外,在明朝和清代,还以普洱为 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四条“茶马大道”。 一是普洱至昆明的“官马大道”,历史上的普洱 贡茶经此道送往昆明而后转送就城;自长江 下游而来的客商,以及省内滇中、滇东地区 的客商和本省官员到普洱,均走此道。 二是普洱至澜沧的“旱季茶马大道”,自普洱起 运茶叶,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至澜沧县,再 至勐连县而后到缅甸。 茶马古道 三是普洱至越南莱州的“茶马大道”,“普洱茶” 自普洱起运,经江城县而至越南莱州,然后 转运至欧洲。 茶马古道 四是普洱至打洛的“茶马大道”,此道系“官马 大道”的延伸,自普洱经思茅、车里、佛海至 打洛,然后至缅甸景栋。 “普洱茶”优异的品质

7、,“茶马大道”上往来不绝 的马帮铃声,构建了“普洱茶”的历史辉煌。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多民族大交流、不同民族文化大 融合大贯通的传送带。茶马古道给了沿途区 域各民族及其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影响的 机会。特别是借茶马古道,藏区人民获得了 生活中必需的茶和其他物品,大量的汉、回 、蒙古、纳西等民族的商人进入了藏区,又 将西藏的一些土特产带进内地,因此,“茶马 古道对促进藏、汉的民族团结,推动藏区与 祖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茶马古道 “以茶文化为主要特点,茶马古道成为了一道 文化风景线。 茶马古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历史文 化的载体。如伴随茶马古道而生的马帮文化 、普洱茶文化、商贸文化

8、,因茶马古道得以 相互交融的民族文化“现在,茶马古道本 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人们关注、探究 。“ 茶马古道 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易武古镇将建设一座普洱茶博 物馆。 易武古镇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西北 ,是著名的茶马古道源头和普洱茶的原产地之一。 为保护开发好易武古镇,勐腊县易武乡政府与台湾 某茶叶有限公司签订了开发恢复勐腊易武古镇意 向性协议,由台湾某茶叶有限公司在易武镇建盖 云南普洱茶博物馆,兴办云南易武茶厂,建设云南 万亩古茶园博物院。目前,已初步选定了馆址、厂 址和万亩古茶园博物院所在地 茶马古道 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 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 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 茶马古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 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 “榷茶”,最早起于唐代。 茶马交易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但未成定制。就 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 匹,主要还是用铜钱。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 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因此, 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 在太平 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 、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 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