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09440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电线路巡视第二组讲解(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电线路巡视,组员: 侯毅勃 周恒 王生学 刘浩泽,一、线路巡视的目的,运行规定上的内容:为了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沿线威胁线路安全的隐患。 -运规上的内容比较笼统,是一个大刚性的指导意见。在实际的巡视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细化更加具体,是否可以表述为:为了动态掌握线路的结构特点、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和沿线存在的隐患,(以及潜在的隐患),为线路出现紧急情况时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切实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二、巡视的基本内容,a)线路保护区内有无易燃、易爆物品和腐蚀性液(气)体。 b)导线对地,对道路、公路、铁路、索道、河流,建筑物等的距离及交叉导线距离是否符合附录中的相关规定,是否存

2、在可能触及导线的烟囱、天线、拉线及弱电线路等。 c)是否存在对线路安全构成威胁的工程设施(施工机械、脚手架等)。 d)是否存在可能被风刮起危及线路安全的金属、薄膜、广告牌等。,e)导线与树、竹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f)是否存在在建、已建违反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建筑。 g)江河泛滥对杆线的影响。-注意小流域洪灾对线路基础的影响。 h)线路附近的爆破工程有无爆破手续,其安全措施是否妥当。 i)其它可能影响线路安全的情况。 备注:其他情况分别有:冬天的覆冰、现有的装置性违章、长期过载运行的发热、季节性的活动对线路的影响等等。,二、线路巡视的方式和周期 1、定期性巡视 巡视要求掌握线路的运行状况,沿线环

3、境变化情况,并做好护线宣传工作。10kV线路(包括分支线)城区一般每月一次,郊区及农村每季度至少一次;380V及以下线路和低压接户线每季度至少巡视一次,新建线路投运后一个月内应巡视一次。定期巡视允许一人进行。 2、特殊性巡视 在气候恶劣(如:台风、暴雨、大雪、覆冰等)、河水泛滥、高峰负荷来临前、安全大检查及其它特殊情况和重要供电任务前,对线路的全部或部分进行巡视或检查。特殊巡视的安排根据需要而定。特殊巡视应由二人及以上进行。,3、夜间性巡视 在线路高峰负荷或阴雾天气进行,检查导线接点有无发热打火现象,绝缘子表面有无闪络等。对重负荷和污秽区,夜间巡视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其它区域可按需要而定。夜间巡

4、视应由二人及以上进行。 4、故障性巡视 在线路故障或认为线路可能存在故障时,检查线路发生故障或可能存在故障的地点和原因。故障巡视应由二人及以上进行。 5、监察性巡视 由部门领导和线路专责技术人员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了解线路及设备的运行状况,检查、指导巡线人员的工作。监察巡视应选择重要线路和事故多发线路进行抽巡,每年不少于一次,三、架空线路的巡视内容,杆塔和基础的巡视检查 1、杆塔是否倾斜、位移。杆塔偏离线路中心不应大于0.1m。砼杆倾斜不应大于15/1000,转角杆不应向内角倾斜,终端杆不应向导线侧倾斜,向拉线侧倾斜应小于0.2m.铁塔倾斜:档距50m以下不大于10/1000;档距50m以上不大

5、于5/1000。 2、砼杆不应有严重裂纹、铁锈水,保护层不应脱落、疏松、钢筋外露。砼杆不宜有纵向裂纹,横向裂纹不宜超过1/3周长,且裂纹宽度不宜大于0.5mm。焊接杆焊接处应无裂纹,无严重锈蚀。铁塔(钢杆)不应严重锈蚀,主材弯曲度不得超过5/1000,各部螺丝应紧固,混凝土基础不应有裂纹、酥松、露筋现象。,3、基础有无损坏、下沉、上拔,周围土壤有无挖掘或沉陷 4、杆塔有无被水淹、水冲的可能,防洪设施有无损坏、塌陷。 5、杆塔位置是否合适,有无被车撞的可能,保护设施是否完好,标志是否清晰。 6、杆塔标志,如杆号、相位标志、不同电源警告牌、3m线标记是否齐全、明显。有爬梯的钢管塔等特殊杆塔应悬挂警

6、告牌 7、杆塔周围有无杂草和藤蔓类植物附生。有无危及安全的鸟巢、风筝及杂物。,金具、绝缘子巡视 1、铁横担与金具有无严重锈蚀、变形,有无起皮或出现严重麻点,锈蚀表面积不宜超过1/2。 2、横担上下倾斜、左右偏斜不应大于横担长度的2 3、螺栓应坚固,无缺帽、销子,开口销无锈蚀、断裂、脱落。 4、绝缘子、瓷横担应无损伤、裂纹和闪络痕迹,釉面剥落面积不应大于100mm2,瓷横担线槽外端头釉面剥落面积不应大于200mm2。 5、瓷瓶铁脚无弯曲、铁件无严重锈蚀,针式瓷瓶不歪斜,拉线的巡视检查 1、拉线应无断股、松驰、严重锈蚀和张力分配不匀。 2、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对路边缘的垂

7、直距离不应小于6m。 3、拉线棒应无严重锈蚀、变形、损伤及上拔现象。 4、拉线基础应牢固,周围土壤无突起、沉陷、缺土等现象。 5、穿越和接近导线的电杆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 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拉线绝缘子不应破损,应保证在拉线绝缘子以下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对地距离应不小于2.5m。,6、拉线不应设在妨碍交通(行人、车辆),或易被车撞的地方,无法避免时应设有红白警示管或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7、拉线螺丝、金具是否完整,有无变形、锈蚀。拉线上是否有攀爬物。,导线的巡视检查 1、导线通过的负荷电流不应超过其允许电流 2、导线有无断股、损伤、烧伤、腐蚀的痕迹。7股导

8、线中任一股损伤深度不得超过该股导线直径的1/2,19股及以上导线任一处的损伤不得超过3股。 3、导线三相弛度是否平衡,有无过紧过松现象,同档内各相导线弧垂应一致,导线弧垂相差不大于50mm。导线弧垂的误差应在设计弧垂的5%10%之内。,4、 跳(档)线、引线应无损伤、断股、弯扭,且与电杆构件、拉线及引下线的净距离应不小于下表规定:注:括号内数值为与10kV净距。,5、接头是否良好,有无过热变色和严重腐蚀,连接线夹是否紧固,线夹是否缺少。 6、导线上有无抛扔物。 7、架空绝缘线有无过热、变形、起泡,导电体有无外露,绝缘层密封是否良好,有无出现绝缘耐张线夹握力不够造成跑线等现象。 8、绝缘子上绑线

9、有无松弛或开断现象。,电缆线路的巡视 1、巡视周期:配电电缆线路每月巡视一次 2、负荷高峰期间及特殊供电期间应安排特殊巡视 3、配电电缆线路巡视的一般要求(具体按温州电业局电力电缆运行规程执行) 3.1对敷设在地下的每一电缆线路,应查看路径是否正常,有无挖掘痕迹及线路标桩是否有破损、缺少。 3.2电缆路径上有无堆设瓦砾、矿渣、建筑材料及笨重物件、建造房屋。有无酸碱性排泄物等在电缆路径周围。 3.3对通过桥梁的电缆,应检查桥墩两端电缆是否拖拉过紧,保护管和槽有无脱开或锈蚀现象;要检查电缆是否放在人行道下的电缆沟中或穿在耐火材料制成的管中;还要检查桥梁下是否堆放易燃物品,如有堆放,要及时清理防止火

10、烧电缆。,3.4 电缆终端的相色是否齐全、清晰。 3.5 电缆终端头和架空线的连接线是否完好,连接线夹有否松动、腐蚀、发热现象 。 3.6 电缆引出线间,引出线与导线、构架间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电缆支架、保护管、支持横担等铁件装置是否符合标准,有无严重锈蚀、歪斜。 3.7电缆接地引下线是否损坏,接地连接是否良好 . 3.8电缆的防雷装置是否完好。 3.9电缆沟盖板有无破损,电缆沟是否有严重积水,有无带腐蚀性的物品进入电缆沟,电缆支架是否有严重锈蚀。 3.10电缆路径上的标桩是否完好,标志是否清晰。,3.11电缆分接箱壳体有无严重锈蚀损坏,外壳油漆是否剥落, 操作开关灵活无卡壳现象,内装式铰链门

11、开合灵活;分接箱内电缆搭头良好,有无放电声,电缆搭头相间和对壳体、对地距离符合规程要求;分接箱命名牌、安全警告标志等是否清晰、醒目;分接箱内电缆标牌是否齐全正确;分接箱壳体是否重复接地,接地是否良好,电缆孔洞是否封堵严密;分接箱基础是否倾斜,电缆有无外露;有无异常声音或气味。 重点:电缆线路巡视重要节点为:电缆中间头的巡视,中间头的保养可以基本决定一条电缆的使用寿命,中间头的检查也是日常巡视中较易忽略的环节;使用过程中要保持中间头的干燥(其实在沿海地带很难做到),适当垫高,不能弯曲等主意事项。常年浸水的中间头很容易出故障。,四、架空线路的常见故障,一、单相接地:故障现象为接地相电压降低,其他相

12、电压升高,电压变化数值视接地程度而定;故障现象通过变电所的保护系统反映到后台电脑上。单相系统接地又分为:间隙性接地和永久性接地。从查找故障原因的角度来分析永久性接地比间隙性接地容易查找和排查。 二、相间短路:故障想象会引起保护系统速断或过流跳闸,一般情况来近区相间短路会启动速断动作,后段线路相间短路也会引起速断动作(视短路容量大小),一般上是过流动作,(过流保护按线路长度又分为一段过流和二段过流)。,五 故障的查找,一、单相接地的查找:由于线路单相接地没有明显的故障点,尤其是间隙性的单相接地,查找起来比较麻烦;按运规规定单相接地可以运行2个小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故障点,消除故障保证线路的

13、可靠运行? 一是要靠设备主人对线路的熟悉程度以及运行经验来初步判断易发生接地的区域。二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来排除非故障线路,逐步隔离故障段线路。 目前我们所采用的技术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还是靠人的经验来判断的,要不就是采用简易的试拉线路的方法来判别。但在智能电网技术中是用分段智能断路器加重合器的组合来判断线路是否存在故障的,该技术已在部分供电企业采用,但不普及。,二、相间短路 相间短路故障的往往都伴随着大电流的短路电流产生,故障点一般都有严重的放电痕迹,或电火花的产生,故障现象比较明显也便于查找。保护系统反映的信号有速断跳闸、一段过流动作、二段过流动作。速断和过流的区别在于短路电流的大小,也就是电

14、流的整定值差别较大,一段和二段过流区别在于短路点相对于变电所的远近。近区的相间短路(变电所出口段1公里)一般都是速断跳闸。,六、线路巡视的要点,线路经过不同的地段有着不同的运行特点,根据平时积累的运行经验分别概要如下: 1、山区线路 结构特点:线路通道不好、大跨越较多、拉线多、较易触及树木、雨雪天易接地、汛期时容易冲垮根基引起线路倒杆、小流域洪灾对线路影响大、易撞电杆对线路的稳定性影响大、高海拔线路冬季易结冰等等。 重点巡视:拉线的紧固性:拉线是山区线路稳定的基本因素,地位甚于电杆的稳定性。这一点我在08年永嘉抗冰灾的时候有着深刻的体会,其实08年冰灾在永嘉绝没有贵州、湖南的那么严重,但永嘉的

15、山区线路往往多是毁灭性的损坏,这和线路的原始结构的不合理有着很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拉线的规格偏小、数量不够、方向偏差以及线路的耐张段过长等。山区线路最重要的装置就是拉线和耐张的设置。其实这也是我们巡视山区线路的重中之重。,近几年随着山区线路的绝缘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给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的提高。但同时绝缘线的大量采用伴随着新问题的出现: 一是绝缘线路的防雷水平不如铝绞线,经常出现断线现象。易发生地点为线路高差变化大,耐张多,绝缘线剥皮处进水往低处的绝缘层渗,一遇雷击积水处就变成雷电流的释放处从而引起断线。 二是绝缘线的抗拉性能远低于铝绞线,主要体现在大档距的线路(80-150米),由于导线

16、的自身荷载较同规格的铝绞线大很多,由于导线的初伸长及绝缘层的延伸变薄极易引起跑线现象,甚至引起线路大范围倒塌,这种现象在山区线路中可能存在,这也是大家今后在线路巡视时应引起重视的环节,这应属于线路的装置性缺陷。,三是大跨越线路采用绝缘线不管从那个角度来衡量都是不科学的。 大跨越线路采用绝缘线的话一定得用带钢芯的绝缘线,相同规格的导线自重至少差异达30-40%,导线杆塔的荷载明显增大,带来的后果就是:安全系数降低,线路稳定性打折扣。一般情况而言大跨越挡的线路都选相对较高的2个点作为杆塔的位置,导线跨越的路径一般不会触及树木,不管从经济角度还是安全角度来考虑采用钢芯铝绞线明显优于绝缘线,还可以避免跑线事故的发生。这样的线路在我局有多处存在。典型:石帆所的原慎北、新塘线从新104线转到老104线过山大跨越挡,档距270多米,第一天放线第二天跑线,典型的经验教训。,2、海边线路 2.1 结构特点: 受台风的影响大线路抗拉强度要求较高、环境的腐蚀性强、金属构件易锈蚀腐烂、杆部周围地质不稳定、拉线多等。 2.2重点巡视: 主要是加强台风季节的巡视,线路的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