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08787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散文-又是一年芳草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老舍先生的个性特点。 2.感受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注意从他的率真乐观的人生态度中获得启示。 3.结合课文,具体领会掌握老舍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风格。,一、课文的思想内容 作者运用自嘲调谑的幽默笔法,生动形象地为自己描绘了一幅自画像,谦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率真自然,达观乐观的个性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于自我个性描述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处世观以及文学观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示。 文章主要从人生态度、写文、做人等方面来介绍老舍先生自己。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14自然段):关于人生态度。作

2、者以“悲观”态度写出了自己的谦虚自知而不自以为是,以“打不起精神去积极的干”写出了自己的踏实勤奋而不好高骛远,以“幽默”性格写出了自己既非盛气凌人也不趋炎附势的个性。第二部分(59自然段):关于写文。作者写了自己是如何对待写文章,如何看待文章的功用,如何接受别人的批评,如何评价自己作品的。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关于做人。作者写了自己的和气待人、与人为善,以及率真单纯、渴望童心、保持年轻的心态。第四部分(12自然段):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二、课文的艺术特点 1、寓庄于谐,构思巧妙。本文是作者向读者展现自我个性、阐明自己的为人处世态度之作,在表露个人见解时,作者并未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将严肃

3、的话题寓于谈笑之中,在谈笑中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其特有的人格魅力。文章从作者的“悲观”写起,到最后设想这篇文章也许会成为“史料”,始终贯穿着轻松诙谐的气氛,读来常常会使人忍俊不禁。 2、语言生动,风趣幽默。文章集中体现出老舍创作的幽默艺术风格,而这种幽默风格又是通过多种语言手段来实现的。有时使用比喻手法,如称自己不过是“脸上平润一点的猴子”,自己写作的时候“仿佛是蒸馒头”等;有时使用对比手法,如将自己与高尔基对比,说文学“不如一尊高射炮,或一锅饭有用”等;有时使用反语,如写自己“悲观”、“无大志”等;有时使用歇后语,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等;有时使用生动形象的方言俗语,如“笑毛咕了”、“

4、稀松”、“死不要鼻子”、“虎事”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使老舍作品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1944年,文艺界发起庆祝老舍创作2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由郭沫若、沈雁冰等29人签名的缘起的开头便指出:“中国新文艺的基础渐见奠定了,老舍先生便是我们新文艺的一座丰碑。”“先生在我们的文艺史上划出了一个时代,无论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各方面,他都表现了特别的成绩”,“他对于生活的认真,对于朋友的挚爱,对于事业的公正,对于国家的忠贞,一贯地流露着他的坦白真诚的性格。正因为有他这样的性格,所以才会有他的受人爱好的文章,受人尊敬的成就。”(转引自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老

5、舍作品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它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语言学。白话取代文言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贡献,但初期的白话文既来自口语,也来自话本,掺杂着欧化的翻译腔,以及书卷气的文言词。老舍的大本事,就是一下子把文学语言的根子扎到北京的老百姓的舌头根子上,散发着浓郁的京味魅力。他以京味的语言,写带着他的胎记的京味人生习俗。使二者浑融一体,语言也是习俗,习俗也是语言,达到新文学的语言学的新境界。最令人难忘的是老舍式的幽默,那是一种脱口而出、毫无修饰、本色自然的智慧。他开始写小说时,带着“写着玩,当笑话写”的轻松心态,其后追求当一种“笑的哲人”,“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由于他把文化思考渗入幽默,遂

6、使俗趣中包含深思,调侃中洋溢着诗情。老舍的幽默使用到精彩的地方,是荡漾着诗意的魅力的,是一种“非诗化的诗”。(杨义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可以说,老舍的幽默形成于他独有的忧郁型精神气质,而这种气质,又同步于中国现代作家共有的对时代对人生的焦灼与绝望感。当然,有些作家,如鲁迅,面对绝望,选择了战斗加以反抗,不过,老舍却是以幽默来化解与遮蔽它,也正因为如此,这份幽默对于20世纪大多数时期的中国文学实在是不合时宜,老舍山东时期苦心经营的幽默宫殿先经受了时代的冲击,又终于在民族危机尖锐上升的“七七”之后轰然塌陷。(孙洁老舍与现当代文学中的幽默),一、谦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

7、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率真自然,达观乐观。 二、这里是反语,“悲观”并不是真的悲观,而是指有自知之明,不过分的狂妄自负,唯我独尊,目中无人。 三、一是寓庄于谐,构思巧妙;二是语言生动,风趣幽默。 四、略。,老舍散文特色解读 纵观老舍千余篇散文创作,从早期凸显个性的幽默小品文,到中期揭露战争罪恶、呼吁抗日救国的散文,再到后期歌颂美好新生活的政论文,思想侧重各有不同,艺术水平也多有起伏,但作品中一以贯之的是老舍对自我存在的表达和对社会人生的体察与感悟。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解读老舍散文特色。 一、平民旨趣的自然流露 从旗人后裔、城市贫民、留洋教师到“职业写家”、人民艺术家,

8、老舍身份与头衔几经变化,但他一直以“文艺界的一个小卒”自视,可以说,老舍身上深深刻印了“平民文人”的烙印。在四十自传中,老舍谈到,“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 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如此无父无君的成长环境,加之贫穷困顿的生活记忆、再有基督意识的影响等等诸多因素构成了老舍朴实敦厚的性格。这种性格季羡林等人评价得十分公允“他为人处世外圆内方、心胸宽坦、平易近人又严肃不苟、大义凛然、尽其在我、刻苦自励、勤奋不懈、推己及人、有着润物无声的心肠、坦率和苦趣”。老舍将真实的自我带到作品中来,一如梁实秋所言,“一个人的人格思想,在散文里绝无隐饰的可能,提起笔来便把作者一整个的性格纤毫毕现的表现

9、出来”。自觉书写平民生活、世态凡俗是老舍散文中平民旨趣流露的又一表现。老舍的创作重视生活经验的直接影响,他描写的最为出色的是北京城市中的大杂院、小胡同,是市井平民民俗生活所呈现的人文景观和市态众相,这些构成了一幅多彩的市民风俗画卷”。作为现代化的“平民文人”,老舍将笔墨倾注于富于“京味儿”的百,姓生活,于是有了我的母亲、婆婆话、想北平、割盲肠记、养花等诸多佳作。老舍在日常化、平民化的叙述中引导读者走进亲切、真实的生活之境,同时又引领读者追寻坚韧、执着、慎独的人生之境。以“平民”之笔,写“平民”之事,得“平民”之心,老舍散文中平民旨趣的流露与表现,真切、生动,本色自然。 二、生命意识的真实表达

10、所谓生命意识就是个体对生命现象与生命本质的立场、态度与价值取向,它所折射的是个体的人格气质与文化濡染。老舍散文中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弱小的同情、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等等无不体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 首先,母亲“生命的教育”是老舍散文中生命意识形成的重要原因。我的母亲中谈到,“我的真正的教师,那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她的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 ”母亲“衣服上有很多补丁,但永远干干净净”,“给亲友邻居帮忙,她总跑在前面”,“宁吃亏,不斗气”。“家具缺胳膊短腿,但是老被擦拭得极清洁,上面的铜活零件也总是钲亮的”,“小院子不成格局,但一年四季不缺花草”,可见母亲坚韧、勇敢的性格和对生

11、活积极的态度直接促成了老舍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对尊严的追求和礼赞,于是才有了他笔下形态各异的小鸽子、自己会奋斗的小花草等充满生命力的描写。,其次,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卢梭自然观的辨证接受是老舍散文中对生命意识形成的另一原因。老舍创作了大量的写景散文,他笔下的北平、青岛、济南令人向往,他笔下色彩缤纷而又自然清新的景观让人流连,那些人格化的自然世界蕴涵着他对生命、自然的讴歌和积极态度。老舍曾在文学概论讲义中谈到卢梭的“自然观”,老舍否定了其与文明对立的观点,借鉴吸收了“回到自然”的思想。这种“自然情结”使得老舍把自然看作是一种理想的生命形式,在“自然”的大生命中,一切皆是美好而充满生机的,即便是充满人

12、工雕琢的都市,老舍也会发现它的自然之美;即便是众芳凋零的冬日,老舍也会挖掘出它的暖意与温情。 三、体物入微的手法运用 于细微处展现宏旨精义,做到“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种体物入微、微中见大的手法运用是老舍散文创作的又一特色。老舍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于一花一草、一笑一颦中汲取新异滋味。例如想北平一文即十分具有代表性,作者言,以北平之大,历史之久,风景之多,如果只写其某一点,“那就把北平看得太小了”。老舍基于对北平的熟悉和深切体味,从丰繁的事物中,精选出常被一般人忽视的事物来表现北平的整体情貌: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那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头上看水里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13、的安适情趣;那既不挤得慌,又不太僻静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与树,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不远的建筑格局;还有那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以及红红绿绿的青菜摊,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正是上述这些看似极端平常、微末的材料,却为我们描摹出了当年的北平所独有的整体情貌和气氛,表达了对那有可能即将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的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再有,母鸡中以有了一群鸡雏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来道出人情;何容何许人以“柔顺像个羊”,“能和朋友们一谈谈到天亮,他决不肯只陪到夜里两点”来表现何容的随和可亲;取钱以取钱时金鸡独立、身体疲惫不支的种种描写来讽刺公务职员办事的拖拉和国人的麻木

14、不仁等等,都足见老舍“体物入微,微中见大”的手法运用。 此外,老舍还在散文中描述了一些细微而又传神的审美意象,比如花草、麻雀、小猫、衣服等等,以其细腻之笔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观的特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的人伦关怀。 四、诙谐幽默的行文风格 老舍散文常常表现出一种曲折、委婉、含蓄的幽默,依靠由表及里的开掘和由此及彼的想象,通过把握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而体味出深层意蕴。“幽默”意味无疑对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幽默,老舍说过,“我有一点点天赋的幽默之感,又搭上我是贫寒出身,所以我会由世态与人情中看出那可怜又可笑的地方来”,“迭更司是我在那时候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司与

15、哲扣布也都使我欣喜,这就难怪我一拿笔,便向幽默这边滑下来了”。,总体说,老舍的幽默可称之为“婉而多讽”,“婉”指其形态,而“讽”则指内容。例如,昼寝的风潮以“现代版学潮”的形式,颠覆了经典的历史故事,针砭时弊;有声电影里让人忍俊不禁的描写讽刺了中国人礼节繁缛、爱面子的性格;相片说出了客人来访不得不拿出各式各样的相片来作话题以免尴尬的尴尬。 老舍的幽默还是一种含泪的笑,这在吴组缃先生的猪、四位先生、衣、多鼠斋杂谈等文章中有十足显现。他自云“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他又借萨克莱的话说,“幽默的写家是要唤醒与指导你的爱 心,怜悯,善意”。正如冰心所说,“他的幽默里有伤心的泪”,老舍于诙谐幽

16、默之中寄寓了“悲凉的心情”。 老舍的幽默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调侃,是一位有责任感的文人对社会国家的热爱表现,正如茅盾先生所言,“在老舍先生嬉笑怒骂的笔墨后边,我感到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的严肃,他的正义感和温暖的心,以及对于祖国的热爱和热望”。 此外,老舍对民间艺术多有吸收,诸如民间曲艺中自我调侃、反讽戏谑、颠覆经典、歪语藏机等等手法在当幽默变成油抹、梦想的文艺、“住”的梦、文艺副产品孩子们的事情等文章中运用得淋漓尽致。,五、“谈话风”式的语言特色 老舍散文语言平易自然、流畅简练、明白如话,朴素随兴,极具“谈话风”式的语言特色,沈从文评之“环转如珠,流畅如水”。老舍“谈话风”式的散文语言第一个特点是多用白描,极少雕琢,写景散文尤是。他力求“散文中每个字都要用得恰当”,“多用些泛泛的形容字或生僻字去敷衍,不会有美好的风格”,所以老舍散文中的文字都是常见字,而且行文极少用长句,他希望用常熟之语形容天地,展现其神容。 第二,老舍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