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083051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内容提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建立独立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成熟的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呼唤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诞生,同时,也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长治久安的大事。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查分析指出了,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首先保证社会保障制度

2、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对策。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探析一 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其内容体系(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中华人民国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资帮助的权利。”这是对社会保障最简洁的概括。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

3、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顶基本责任!(2)社会保障的内容一般认为,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顶社会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顶目。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

4、救助的一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生存权利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的制度。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人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抚,抚恤和妥善安置。社会互置。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性互助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它们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建立了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已经成为现代国家不可或缺的一顶重要的基本制度。二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特点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

5、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是因地制宜,方法多样。我国传统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实际上是由企业负责职工的生老病死,不仅承担经济责任。而且承担管理服务职责,使国有企业特别是老企业负担沉重,也使劳动者缺乏个人责任。随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企业实行兼并破产等等。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计了多种方案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试点。二是先易后难,

6、逐步扩大。在构筑社会保障新体制的过程中,我国社会保障项目是逐步推开的,首先从养老保险开始,1991年国家决定提高社会统筹的层次;1993年国家颂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把失业保险扩大到所有国有企业职工;1994年底国务院在镇江。九江两市进行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三是统账结合,不断转换。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要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这不仅有利于扩大社会保险供款来源,也有利于培养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意识。199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明确提出在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

7、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于城镇各类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全面加快了建立新型社会化养老保险体系的步伐。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目标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以改革,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保障体系正在构建之中,截止2005年全国有17120万城镇职工,3596万离退休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206。3万职工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10。3万职工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全国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达10546万人:全国有1

8、3341万人实行医疗费用社会统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1月至11月全国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576亿元:累计结余546亿元:全国失业保险金收入229亿元,支出138亿元: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810万人,比上年年底增长965万人,全国有49万人次享受了工伤保险待遇。各项保险基金的征集和使用趋向社会统筹,表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从“单位”或“小社会”保障制向|“大社会”保障制进渡。但从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情况看,与我国产权改革进一步深入的状况不够协调,也就是说,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还很不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社会保障覆盖面仍然过小,调剂性差,保障功能弱。目前,各项社

9、会保险主要是在国有企业及城镇区县以上大集体企业中实行。区县以下小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的社会保险很不健全:私有企业职工,个体劳动者和广大民基本上还没有建立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的范围也很有限,医疗保险难度更大,并且,社会保险基金的调剂范围很小,在城镇仍以“单位”为主,这种状况不适应我国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不能对全部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限制了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生产单元之间的流动,阻碍了各种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2)政出多门,缺乏完整的立法和统一管理办法。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仍采取多头分散管理的办法:劳动部负责城镇企业职工的各项工作:人事部负责机关,事

10、业单位职工的公费医疗:发政部负责农民如城乡社会救济:等等。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立法,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办法五花八门,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3)社会保障意识明显淡薄。由于多年来缺乏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教育,许多公民不能认识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意义,不愿意缴纳任何保障费用,似乎与己无关.许多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社会保障也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认识到社会保障是社会的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和政府行为。(4)不统一,条块分割。由于我国各地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起步时间不同,设计的改革方案也各有不同。从养老保险改革,虽然都是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结合,但在缴费比例上,因为企业负担的离退休人

11、员数量数和金额不同,单位和个人的缴费在不同的城市有比较大的差异,有不少城市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大大的超过了国务院规定的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的20%的要求。同时国家的一些行业主管部门也先行建立了行业统筹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条块分割,使劳动力资源难以流动,社会保障体系各自封闭,防范风险能力也相应削弱。(5)措施不力,强制性差。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是一种社会强制性保险,是国家为企业和职工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纺织的一道“安全网”,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而商业保险是为了分散风险,防范风险而自愿进行的投保。由于社会养老保险是以征集保险费的形式筹措资金。因此,一些效益好的企业

12、,特别是离退休职工少的新企业认为是变相的集资摊派,是“劫富济贫”:一些亏损企业现在经营困难而负担沉重,难以全部承担保险费用,缴费不足而又最需要社会保险。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集率越来越低,因此,如何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 根据社会保障的一般原理和我国产权改革的总体趋向(多咱所有制合理分工,共同发展),并借鉴外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我们认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应确定以下基本目标(1)全方位的保障功能.所谓全方位的保障功能,即根据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保障需要设定保障对象.凡人都有生老病死,都会碰到一些

13、影响正常生活的不测事件.因些,要将所有涉及人身这个”财产”的风险纳入保障范围.我国奉行社会主义原则,外国能做到”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全方位保障,我国也要逐步做到,并且要做到更好。(2)全社会的保障范围。所谓全社会的保障范围,是指将社会每个成员都纳入保障体系。要创造条件,逐步打破身份,地域界限,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3)社会保障基金(税)专款专用,并与经济发展保持动态平衡。要以社会保障税的形式统一征收保障基金,并将基纳入财政预算,明确专门机构,专款专用,为确保社会保障基金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动态平衡,社会保障税征收要具有相当的弹性:在经济增长势头较好的年度,社会保障税率可以适当调高一点,支出少

14、一点,而在经济增长势头较平缓的年度,社会保障税率可以调低一点,支出增加一点,通过以丰补歉,就可以做到既有充足的社会保障基金,又能保护或促进经济的发展。四 实现我国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步伐。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法规体系是十分完善的,多数国家都有十几部,有的国家甚至多达几十部,西方一些学者甚至认为,社会保障的实质是法律保障,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有关社会保障或含有社会保障内容的法律法规,但尚未形成体系,且修改变动频繁,缺乏权威性,尤为突出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社会保障的根本大法社会保障法,因些,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发展

15、的深入,应该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完善社会保障法体系,为社会保障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资替代率普遍较高,多数地方达到了82%90%,而世界上多数国家养老的工资替代率为40%60%。为此,许多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统筹费达职工工资总额的2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30%,随着社会保险项目(如医疗保险,失来保险)的增加,统筹费用将继续增大,企业不堪负担。长此下去,必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工资替代率普遍较高,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养老保险层次过少,国家和企业承担了主要的养老保险责任,面家庭保障和商

16、业保险则注意不够,实际上养老保险(包括医疗和失业保险)应当分为国家,企业,家庭和商业四个层次,在我国家庭保障仍将是我国社会保障的基础工程之一,理应大力倡导,充份发挥家庭在社会保障中的独特作用,商业保险尽管以盈利为目的,然而它客观上对社会保障能够起到补充作用,应当支持其发展0。3尽快开征社会保障税。 我国的社会保障资筹集偌依靠的是行政手段,缺乏刚性,企业拖欠和拒交问题严重,征收十分困难,存在社会保障费入不敷出的情况。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实行“费”改税。一般说来,依法征收社会保障税比依靠行政手段统筹社保基金更有权威性,强制性和普遍性。目前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采取了以税收方式征收社会保障基金,效果不错,借此经验,我们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地开征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