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07904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2015版资料(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 课程号:MTH1121302 编写日期:2015年9月一、开设院(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二、教学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管理科学专业本科生三、教学目的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信息管理专业本科班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重点课程,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介绍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的三条主线:Internet、无线网络与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基

2、础上,重点讨论了网络的基本概念、OSI参考模型及相关协议,全面讲述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并对局域网技术、城域网技术、网络互连、分布式进程通信、Internet应用与网络安全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结构和计算机原理等基础上,对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互联与分布式进程通信、Internet应用与网络安全技术;在系统讨论网络基本工作原理的同时,注重网络应用系统与网络应用软件设计、实现方法的学习;对当前研究与应用的热点-P2P网络、无线网络、移动IP技术进行系统的讨论;在保持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同时,使教学内容贴

3、近技术发展的前沿。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充分运用并掌握科学的现代化网络管理方法和手段,为本专业服务,为今后能够迅速地适应社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需要服务,为Internet开发与管理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和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人材。 四、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计算机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相关课程为: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开发、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在学习本课程内容前,首先让学生了解该课程在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的性质、地位及任务,熟知该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内容安排以基础性、实用性为主,力图在阐明计算机网络基本

4、原理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介绍了当今最新的网络技术和流行的网络产品,其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全面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网络在信息社会中的新技术,为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本课程中规定的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应用问题,如计算、绘图、简单设计、网络应用的简单设置等。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 课程内容学时第1章 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里2第2章 网络通信2第3章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4第4章 OSI传输层4第5章 OSI网络层6第6章 网络编址:Ipv44第7章 OSI数

5、据链路层4第8章 OSI物理层2第9章 以太网4第10章 网络规划和布线2总复习2合计36六、考核考核形式:期末考试,平时通过提问、作业、出勤等考核平时成绩。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按80%与20%的比例得到最终成绩。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单项选择题(40题,每题2分,共80分)、填空题(共5空,每空2分,共10分)、判断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七、教材Mark A.Dye,Rick McDonald,Antoon W.Rufi著,思科系统公司译.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 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1八、主要参考书目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

6、4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2.高传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美Andrew S.Tanenbaum,Vrije Universiteit,Amsterdam,The Netherlands,潘爱民译.计算机网络(第4版)(中文版)(原名:Computer Networks, Fourth Edition).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王宝济.网络建设实用指南.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5.王文鼎、唐宝民.局域网与城域网技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九、讲授提纲第1章 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里(共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

7、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使学生对网络有一个基本的总体的认识和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网络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数据网络在以人为本的网络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数据网络的关键组件,融合网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网络体系结构的特征。1.1 目标1.2 关键术语1.3 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相互通信1.3.1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方式1.3.2 当今最常用的几种通信工具1.3.3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学习方式1.3.4 网络支撑着我们的工作方式1.3.5 网络支撑着我们娱乐的方式1.4 通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4.1 何为通信1.4.2 通信质量1.5 网络作为一个平台1.5.1

8、 通过网络通信1.5.2 网络要素1.5.3 融合网络1.6 Internet的体系结构1.6.1 网络体系结构1.6.2 具备容错能力的网络体系结构1.6.3 可扩展网络体系结构1.6.4 提供服务质量1.6.5 提供网络安全保障1.7 网络趋势1.7.1 它的发展方向是什么?1.7.2 网络行业就业机会1.8 总结1.9 实验1.10 检查你的理解1.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1.12 知识拓展第2章 网络通信(共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对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成功网络所需的设备与介质、协议的功能、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及参考模型等进行了介绍。要求学生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

9、系结构的基本概念,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功能、TCP/IP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功能与主要协议,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层次化研究方法。2.1 目标2.2 关键术语2.3 通信的平台2.3.1 通信要素2.3.2 传送消息2.3.3 网络的组成部分2.3.4 终端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2.3.5 中间设备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2.3.6 网络介质2.4 局域网、广域网和网际网络2.4.1 局域网2.4.2 广域网2.4.3 Internet:由多个网络组成的网络2.4.4 网络表示方式2.5 协议2.5.1 用于规范通信的规则2.5.2 网络协议2.5.3 协议族和行业标准2.5.4 协议的交互2.5.5

10、 技术无关协议2.6 使用分层模型2.6.1 使用分层模型的优点2.6.2 协议和参考模型2.6.3 TCP/IP模型2.6.4 通信的过程2.6.5 协议数据单元和封装2.6.6 发送和接收过程2.6.7 OSI模型2.6.8 比较OSI模型与TCP/IP模型2.7 网络编址2.7.1 网络中的编址2.7.2 数据送达终端设备2.7.3 通过网际网络获得数据2.7.4 数据到达正确的应用程序2.8 总结2.9 实验2.10 检查你的理解2.11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2.12 知识拓展第3章 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了DNS及几种常见的Internet应用层协议及提供的相

11、应服务。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TCP/IP协议族与应用层的关系,理解域名机制及DNS服务原理、E-mail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FTP、WWW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3.1 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3.1.1 物理层的基本服务功能3.1.2 物理层协议的类型3.1.3 物理层向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3.1 目标3.2 关键术语3.3 应用程序:网络间的接口3.3.1 OSI模型及TCP/IP模型3.3.2 应用层软件3.3.3 用户应用程序、服务以及应用层协议3.3.4 应用层协议功能3.4 准备应用程序和服务3.4.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3.4.2 服务器3.4.3 应用层服务及协议3.4.

12、4 点对点网络及应用程序3.5 应用层协议及服务实例3.5.1 DNS服务及协议3.5.2 WWW服务及HTTP3.5.3 电子邮件服务及SMTP/POP协议3.5.4 电子邮件服务器进程MTA及MDA3.5.5 FTP3.5.6 DHCP3.5.7 文件共享服务及SMB协议3.5.8 P2P服务和Gnutella协议3.5.9 Telnet服务及协议3.6 总结3.7 实验3.8 检查你的理解3.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3.10 知识拓展第4章 OSI传输层 (4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在前述讲解网络层知识的基础上,系统讲述传输层的概念、实现功能、协议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进程通信中的客户/服务器

13、及服务质量QoS的概念,掌握传输层的基本功能及UDP、TCP的基本内容。4.1 目标4.2 关键术语4.3 传输层的作用4.3.1 传输层的用途4.3.2 支持可靠通信4.3.3 TCP和UDP4.3.4 端口寻址4.3.5 分段和重组:分治法4.4 TCP:可靠通信4.4.1 创建可靠会话4.4.2 TCP服务器进程4.4.3 TCP连接的建立和终止4.4.4 三次握手4.4.5 TCP会话终止4.4.6 TCP窗口确认4.4.7 TCP重传4.4.8 TCP拥塞控制:将可能丢失的数据段降到最少4.5 UDP协议:低开销通信4.5.1 UDP:低开销与可靠性对比4.5.2 UDP数据报重组4

14、.5.3 UDP服务器进程与请求4.5.4 UDP客户端进程4.6 总结4.7 实验4.8 检查你的理解4.9 挑战的问题和实践4.10 知识拓展第5章 OSI网络层(6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网络层的作用,IP协议是如何成为OSI模型的上层提供无连接和尽力服务的;设备的分层编址实现网络间的通信,将设备分组为物理和逻辑网络;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解释路由器如何转发数据包,如何使用下一跳地址来选择到达目的地的路径的。5.1 学习目标5.2 关键术语5.3 IPv4地址5.3.1 网络层:从主机到主机的通信5.3.2 IPv4:网络层协议的例子5.3.3 IPv4数据包:封装传输层PDU5.3.4 IPv4数据包头5.4 网络:将主机分组5.4.1 建立通用分组5.4.2 为何将主机划分为网络?5.4.3 从网络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