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079017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播电视与电视新闻听课笔记 作者: 日期:2 广播:是信息电传输的一种,凡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广大地区公开传播声音(包括语言)、节目或活动图像(及伴音)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统称广播。1 符号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感觉到。 符号包括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颜色、气味。 声音和图像早于文字,把声音作为传播信息的符号自古有人,并一直沿用至今。21895年,俄国波波夫和马可尼制造无线电收发报机。 1906年圣诞节前夕,费森登主持播出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 李德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管。 1916年萨尔诺夫提出制作无线电音乐盒(即收音机)。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最初的收音机。

2、 1922年设在法国巴黎埃菲尔塔的无线电台正式播音。3 电视广播的关键首先在于解决充电换能问题。 1884年,尼普柯发明了机械性的无线电图象扫描盘被称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 贝尔德1925年利用尼普柯发明的机械扫描盘成功地完成了传送和接收画面的实验。 1936年11月,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以北的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4 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自50年代出线以来,由于它频道多、传播质量好,不易受干扰,而受到普遍重视,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发达国家已形成国内电缆电视网。5电子采访设备:是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一种手段,它以电视、摄像、录像系统代替了用电影摄影机拍摄电视新闻影片及洗

3、印等加工过程,与使用电影摄影机系统比较,用ENG系统摄录电视新闻节目能使新闻报道提高时效,节约经费。6电子侵略:电子新闻媒介已使新闻传播突破国界,走向全球。信息传播、思想文化渗透、政治论战、干扰和反干扰从来没有停止过,广播事业在当今世界上的发展很不平衡。总而言之,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播事业的发展仍然摆脱不了经济大国在新闻报道方面的电子侵略。7论述:反映引导舆论。(1)新闻媒介属于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并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它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范畴,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手段的社会舆论工具,能安排公众讨论的议程。 什么是舆论?舆是众人的意思;论是议论、言论。社会舆论是指一定社会或

4、社会集团中,相当数量的人们从某种传统、经验、信仰或愿望出发,自觉或不自觉地表达关于客观事物的评价人生看法和倾向性态度。从形成的途径和存在的方式看,有些学者又把社会舆论分为可正式和非正式两类。社会舆论在性质上也有区别,在阶级区分的时代,一般地说:舆论总是体现着一定阶级和阶层的集团的意识和态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党派性和集团性。不同的阶级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2)舆论是人们意见、愿望、情感的表现,有时合理,有时不尽合理或完全不合理。舆论是多数人的意见,但有时却可能被少数人所操纵。(3)新闻媒介的责任是随时虚心倾听和反映舆论,支持正确的舆论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且用民主的、说

5、服的方法,将落后的、错误的舆论逐步引向正确的方向。(4)舆论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支配人们行为的一定权威性和隐蔽性的约束力。舆论具有社会力量,然而,社会舆论不是法庭制裁,对舆论的作用,即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5)社会主义中国的广播即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实行民主监督的舆论阵地、是党和人民相互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播反映引导舆论的方式有哪些?(1)寓倾向性于新闻事实的报道之中,提供形成某种舆论的事实依据。(2)就某一事态发表广播、评论、以阐明某种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3)播出把新闻和言论合起来的广播评论。(4)播出支持或反对某种子舆论的听众或观众来信。(5)组织听众或观众对某种舆

6、论的讨论和评价等,这是通过报道事实,评论事实的新闻手段来及时直接反映,引导舆论。结论:广播是以新闻为主体的综合性的现代化视听舆论工具。在阶级区分的时代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这就是广播的性质。8自办第一电台: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无线电台。呼号(soh) 西安事变中接管的西安广播电台,反复宣传抗日救国八项主张;国民党政府最早的对外广播电台是设在南京的短波广播电台。91940年12月30日,设在窑洞里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呼号XNCE,发射功率300瓦。)1947年3月21日改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同年9月11日开办英语新闻节目。1949年6月5日党中央决定语言广播部与新华总

7、社分开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广播开国大典实况,担任现场播音的是丁一岚和齐越。1949年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改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58年5月1日晚,我国大陆建立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同年9月2日正式开播;10月1日上海电视台建成。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用第八频道向北京地区试播彩色。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央电视台。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一颗实验通讯卫星。第三章1广播的性质:是以报道事实,评价事实为主的社会舆论工具,在有阶级区分的时代,它们不可避免地服务一定阶级,这是它们的共性。广播报纸都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已

8、任。2广播是电子新闻媒介。它是由广播电台或电视台的工作人员采集、撰写利用电子设备制作、编排,以各种节目形式按时间顺序经由导线或无线电波(以至通讯卫星)播出,听众或观众通过接收工具(广播喇叭、收音机或电视机)接收信息。广播以电传输为主要手段,以听觉符号(语言广播)或视觉符号(电视广播)作用于听众或观众的听、视感观,使他们接收信息。3广播是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是对社会的综合反映;是以新闻报道为主体;它反映、引导舆论。4广播功能:1报告新闻;2传达政令;3表达舆论;4进行宣传;5传播知识;6提供娱乐;7社会服务 广播作用:1沟通作用;2教育作用3鼓舞作用4引导作用5批判作用6审美作用7经济目的5美总统

9、罗斯福从30年代起就善于通过广播发表炉边谈话。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广播的黄金时代。6 播的任务:是用大量的、生动的事实,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人民的意见、经验活动,通过电传输及时、准确地传播开去。广播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围绕党和中心任务发挥自己的作用。它的根本任务是运用新闻手段为使用者的根本目的服务。我国的广播事业现在由政府的一个部统一领导,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归全体人民所有。广播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是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7 1927年美国国会成立联邦无线电委员会,任务是指定频率,监督节目内容,要求节

10、目与国会的基本政策一致。国会的政策是把无线电作为全体公众的言论工具,而不是作为特为特许经营者纯私人利益的工具。第四章1 广播的特点:1报道迅速,先声夺人;2生动传真,感染力强;3渗透力大,受众面广;4顺序广播,转瞬即逝。(一)报道迅速,先声夺人具体地说:(1)因为广播是用电传送信息的,它不需要拣字、排版印刷、发行。(2)广播工作者的时效不是新近、昨天而是今天、刚才、XX点XX分到现在。(3)广播节目用电传输,在导线通达或电波覆盖范围内,只要有接收工具就可接收信息。(4)由于全天广播,广播可以把全天事件变动过程随时报告给听众或观众。(5)重要新闻不仅可随时在电台、电视台的最近一次新闻节目里插播,

11、而且还可以中断任何节目及时播出;广播可以利用现场直播。新闻传播的时空距离已接近于零。(6)人们总是以先听先睹为快,与速度相联系的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记者素质;通讯工具。但是并不是所有新闻都要快,在新闻报道中有新闻、旧闻和不闻。(二)生动传真,感染力强具体地说,(1)报纸传播信息主要依靠文字符号;语言广播传播信息要依靠声音符号;电视广播则是多种符号(语言、音响、活动图象、照片、图、画、文字、色彩)的传播。(2)声音具有很大的传直性,它比文字的表现力更直接、传神,典型音响可以反映人物活动、事件变动、现场气氛和情绪。 声音感染力的内容(典型音响的优点) (1)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音中的声调

12、、轻重音、长短音和语调都与语义的表达密切相关,同样的文字由于读音轻重不同,意义也不一样。(2)与视听兼备的电视广播相比,在直观性和主动性上却要略逊一筹。电视广播比文字传播和语言广播信息量大,形式更加生动。(3)观众有现场感;(4)电视广播的现场性可以使观众不自觉地融入事件变动之中,产生一种参与感。(5)读报的时间上是分散的,读者多是个体;而听广播、看电视在时间上是集中的,听众特别是观众往往是小团体。(三)渗透力大,受众面广 (1)空间渗透。广播是信息的电传输,射程远;(2)从文化层次分析,报纸的对象是以识汉字的人,听广播看电视很少受文化的限制。(3)职业。广播的传播对象不仅限于文化水平较低听众

13、层,许多科学家也同样是忠实的听众。(4)不同语言广播射程远、覆盖面大并可运用多种语言(或伴音)为传播对象提供视听便利。(5)时间渗透,插出时间长,多波段、多频道,可供听众又(6)对人群的渗透,收音机小型化、微型化,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四)顺序广播,转瞬即逝缺点:报纸是个面,广播是条线。 (1) 广播的选择性差(2)广播的保留性差。 1 选择性采取的方法。1延长播出时间2增办多套(台)节目,提高节目综合度3加强预告,节目前的提要和播出后的提要同质。4精编节目,加大信息量,提供视听便利条件,节目栏目化,时间间隔规律,重要新闻适当重播。 2增强保留性的方法1写好、编好、播好,使人在容易懂,便于记忆

14、;2为了增加保留性,合理的重复是必要的。 3除在节目报上,及时选登插出的广播稿和电视解说词外,还可定期编辑出版广播稿,电视解说词和重要的音像节目资料,以便长期保存。采访摄录前的准备?1现场深入观察。广播,电视记者必须亲自到现场去做准备工作。运用眼、耳、鼻、口月出进行实地观察,即实行全感官的现场预备性采访。 在准备中,特别是在人物采访的准备中,要注意接触人物,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爱好、精神状态,外形和语言特点以及他们的活动环境,以便决定拍摄、采录的内容和表现方法。 对于事先了解到的不善于讲话的,人物则要采用另外的表现方法,在正式采访摄录中,不要勉为其难。2做好资料准备:除文字资料外,还应搜集有

15、关的音响、图片、影片和录像等。广播访问要根据不同对象特点,提出观众或听众关心,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具体。3器材准备:在采访摄录出发之前,要把一切应用的设备材料准备齐全,并有备份用件,出发前逐件检查性能。4写个采访提纲,要进行构思提出设想,搞广播音响报道,要有初步的采录计划。制作电视新闻片则应有拍摄提纲。采访摄录的特点(特殊要求)?1严格的现场条件。需一次完成,很少有反复拍摄录音的余地,采访摄录经常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2对采访对象的要求。如人物的形象、气质如何;仪表举止是否得体;语言是否易懂;口齿是否清晰;表达能力如何等3对记者的要求:(1)思路敏捷、语言、清晰,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2)仪表端庄,举止得体,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政治风度和思想政策水平。4适应现场采访摄录的全部设备。新闻采访摄录中的调查研究及怎样进行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