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07747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东高考大综合化学试题分类总结应以典型题精讲精练,让学生将双基融会贯通才是上策。本文将2000年至2005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出现的热点及相应题归纳如下,为总复习的同学解除困惑,指明复习的方向。1、物质的组成、分类:元素符号、电子式、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类别及概念。例1 (2003年广东高考综合) (1)二氧化碳是共价化合物,它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2)实验室中检验CO2气体最方便的方法是将CO2气体通人饱和的澄清的石灰水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有白色浑浊出现 ,相应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3)在宇宙飞船和太空站上工作的

2、宇航员,在密闭的工作舱内需要吸入氧气,呼出CO2,飞船内可以使用一种物质,它能吸收CO2,并产生氧气,该物质是 Na2O2 ,其反应方程式为 2Na2O2+2CO2=2Na2CO3+O2 。 注:历年题中均有常见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考前将容易忘的多写写。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关系;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有关概念的判断。例2 (2001年广东高考综合)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Cl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二氧化氯是强氧化剂 B、二氧化氯是强还原剂 C、二氧化氯是离子化合物 D、二

3、氧化氯分子中氯为负1价 例3 (2000年广东高考综合) 对于司机酒后驾车,可对其呼出的气体进行检验而查出,所利用的化学反应如下: 2CrO3(红色)+ 3C2H5OH + 3H2SO4 = Cr2(SO4)3(绿色)+ 3CH3CHO +6H2O 被检测的成分是 C2H5OH ;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 CrO3 ,还原剂是 C2H5OH 。例4 (2005年广州一模文理大综合) 已知单质A能从溶液中置换出单质B。下列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D) A、当A、B都是金属,A的还原性一定比B强 B、当A、B都是非金属,A的非金属性一定比B强 C、当A是金属时,B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 D、当A是非金

4、属时,B可能是非金属,也可能是金属 练习:(05年综合)21从海水中提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Br2 +2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溴离子具有氧化性B氯气是还原剂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单质强35.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IA 族。(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物理变化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3)工业上利用电

5、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为:食盐H2O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 NaCl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t,最少需消耗食盐 585 t。(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Na 23 Cl 35.5 H 1 O 16)(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该方法流程如下:请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OH SO2 = NaHSO3 、 NaHSO3 +HCl= NaCl + H2O + SO2 。 (5)上述亚硫酸氢钠与甲醛经过一定反应可以合成俗称“吊白块(雕白粉)”的物质,因该物质对人体有

6、害,不能用于食品漂白。“吊白块”结构简式为:HOCH2SO3Na,根据其结构特点,“吊白块”能发生的反应有 C 。(填字母)A.皂化反应 B.聚合反应 C.与金属钠反应 D.氧化反应3、离子反应、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离子共存时注意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及题干中的酸、碱性条件、溶液颜色。例5 (2003年广东高考综合) 在强酸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C) A、Mg2+、Ca2+、HCO3-、Cl- B、Na+、AlO2-、Cl-、SO42- C、K+、Fe2+、SO42-、Br- D、Fe2+、Ca2+、Cl-、NO3- 例6 在

7、含有Fe2+、Al3+、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A) A、Al3+ B、Fe2+ C、Fe3+ D、NH4+ 注:重要离子 H+、Ag+、NH4+、Mg2+、Ca2+、Al3+、Fe2+、Fe3+、Cu2+、OH-、Cl-、AlO2-、NO3-、HCO3-、CO32-、SO42- 练习:(05年综合)下列反应的现象描述与离子方程式都正确的是(B)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 Mg2H2Cl MgCl2H2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Ba2 SO42 BaSO4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

8、泡逸出;Na2CO32H 2Na+ CO2 H2OD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变浅绿色;FeFe3 2Fe24、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原子组成与各粒子的关系ZAX 、AZXn+ 、 AZXm-,能计算原子、阳离子、阴离子等微粒中电子、质子、中子、质量数等的关系;微粒半径的比较;判断化学键类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周期律的应用,位置、结构、性质的三者关系)。例7 (2004年广东高考综合) 下列关于原子的几种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C) A、18O与19F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B、16O与17O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12C与13C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15N与14N具有相同的质

9、子数 例8 (2003年高考综合) 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原子序数XY B、原子半径XY C、离子半径XY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 例9 (2002年广东高考综合) 美国劳仑斯国家实验室曾在1999年宣布用86Kr离子轰击208Pb靶得到118号元素的一种原子,其质量数为293。其后,反复实验均未能重现118号元素的信号,因此该实验室在2001年8月宣布收回该论文。但是科学家们相信,完成的第七周期包含的元素数目与第六周期相同。若118号元素将来被确认,则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D) A、它的中子数是118 B、它是第八周期元素C、它是活

10、泼的金属元素 D、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 例10 (2001年广东高考综合) (B) 关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已发现的所有元素占据了周期表里全部位置,不可能再有新的元素被发现 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 C、俄国化学家道尔顿为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作出巨大贡献 D、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例11 (2002年广东高考综合) (A) 下列各组中的两种固态物质熔化(或升华)时,克服的微粒间相互作用力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A、冰醋酸和硬脂酸甘油酯 B、金刚石和重晶石 C、碘和碘化钠 D、干冰和二氧化硅 5、电解质溶液与电化学: 弱电解质的电离、

11、水的电离、盐的水解、中和滴定;原电池两极的判断及电极反应式。例12 (2004年广东高考综合)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化合物的水溶液,按PH值减小顺序排列的是 (C) A、NaHSO4 CH3COONa NH4Cl NaNO3 B、NaNO3 CH3COONa NaHSO4 NH4Cl C、CH3COONa NaNO3 NH4Cl NaHSO4 D、NaNO3 CH3COONa NH4Cl NaHSO4 例13 (2005年广州一模) 向两份体积相同、浓度均为1mol/L的NaOH溶液中,分别滴加1mol/L的醋酸溶液PH=7时,加入酸的体积 (B) A、盐酸多 B、醋酸多 C、一样多 D、无

12、法肯定 例14 (2005深圳综合调研) 实验证明水解是吸热反应。给盛有加了几滴无色酚酞的醋酸钠溶液的试管加热,到800C,则溶液颜色 (B) A、变成蓝色 B、红色加深 C、变成紫色 D、变成无色 练习:(05年综合)下列与化学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CD)A铜锌原电池中铜为负极B0.1 molN2与0.3 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2 mol氨气C1 molL-1AlCl3溶液中,铝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D18g H2O中含1 mol氧原子6、典型物质的性质及用途: 氯、硫、氮、碳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铝、铁、铜等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例15 (2002年广东高考综合) 把少量CO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的Ba(NO3)2溶液; 把Ba(OH)2溶液;溶有氨的BaCl2溶液中。预计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C) A、和 B、只有 C、和 D、只有 例16(2005年广州一模)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