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

上传人:km****68 文档编号:11507094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颐和园 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 (问题解决评价课) 成都市红专西路小学 李晓宇,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准确描写的写作方法。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 复习回顾,耸立、佛香阁、画舫、远眺、 堤岸、大殿、长廊、柱子、 栽着、建筑、雕刻、狮子、姿态,创设情境 复习回顾,作者的游览顺序,班级问题: 1. 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它的“美”体现在哪儿?,创设情境 呈现问题,学生问题:,展示对话 规范指导,学习提示: 自由选择一个景点学习。这两处景点各有什么不同特点?从哪儿体现出了“美”?,展示对话

2、规范指导,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长廊彩绘属于“苏式彩画”,是中国木结构建筑上的装饰艺术。无固定结构,全凭画工发挥,同一题材可创作出不尽相同的画面。 1990年,长廊以建筑形式独特、绘画丰富多彩,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颐和园长廊特点:第一绝是,造型绝。画中看倒挂蝙蝠 象征“福到了”。第二绝是,位置绝

3、。依山傍水,冬暖夏凉。第三绝是,结构绝。没有用一颗钉子,全部是用木头搭建的。她的建筑艺术绝、绘画艺术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廊与画的绝妙和精美,而且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展示对话 规范指导,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展示对话 规范指导,(放眼一望)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4、抬头看去)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边走边赏)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展示对话 规范指导,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展示对话 规范指导,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展示对话

5、 规范指导,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 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颐和园,拓展延伸 提升意义,春游颐和园节选 沈从文 第二部分是长廊和以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这是目下整个园子建筑中最引人注意的部分,也是全园的精华。有很多建筑小单位,或是一个四合院,或是一组列房子,内部布置得都十分讲究。花木围廊,各具巧思。但是从整体或部分说来,这个建筑群有些只是为配风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远观。想全部得到一个整体印象,得租一只小游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划去,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建筑群,才会明白全部设计的用心处。,对比两篇文章

6、,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哪些不同?,总结提升 优化提炼,我的收获: 内容方面: 表达方面: 其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乐山大佛,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青城“天下幽”,神奇的九寨沟,拓展延伸 提升意义,小练笔: 学习颐和园的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东宫门(正门),谐趣园,苏州街,镇水铜牛,清晏舫(石舫),拓展延伸 提升意义,浣花溪记(节选)(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运用颐和园“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思考诗人的游览路线是什么?抓住了景点的哪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