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8)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504333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8)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8)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8)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8)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3.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科版(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小学科学 四年级上册 教科版 第三单元 第二节【教材分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中的第二节内容,也是物质与能量领域的重要教学内容,核心概念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以能量形式存在物质的研究课题,因其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间接的观察到而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其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也为之后光、电、磁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应经广泛的体验了各种声音的基础上转而研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也就是对发声体发声的原因进行研究,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后,这也将为之后,发声体由于振动的快慢,振动幅度的大小而产生各种不同声音高低、声音强

2、弱的研究奠定基础。【学生分析】:学生经历了三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记录这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技能,学生记录实验现象更容易接受较为直观的画图配以文字说明的方式,考虑到声音的研究是学生接触的第一次对抽象物质的研究,因此将声音和发声物的状态联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且四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在刚刚过去的第二章溶解单元才初步体验了对比验证实验,还没有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过程,因此需要对几种同类现象的观察分析、提出猜想、进行验证后才能得出。【教学策略】:实验观察、对比、讨论分析、小组合作教学思路:问题观察解释实验分析验证结论【教学准备】:小组准备:鼓、钢尺、音叉、橡皮筋、食盐(10克),碎纸条、水槽

3、、学生记录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观察几种典型的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的两种状态下的相同点,总结物体产生声音的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声音持续研究的兴趣。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物体产生声音时的状态,分析总结声音产生的原因。教学难点:建立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1、问:同学认识这两种乐器吗?(出示:锣和鼓)2、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3、问: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发出声音来? 4、问:正在发着声音的鼓,你能让它马上停下来吗?谈谈你的方法。5、问:谁能进一步谈一谈鼓在发

4、出声音时候和停止发声的时候有什么不同?6、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有关系吗?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标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副板书: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1-2、学生谈对锣、鼓的认识,作为乐器可以演奏美妙的声音。3-4、学生上台来做演示。4、学生可能会谈到,按住鼓面,不让它动,声音就会停下来。5、学生自由发言,定能谈及鼓面的振动情况。6、引出本课学习主题。通过问题链的设置,有意的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本课的学习主题,使本课的学习由无方向的自由探究变为目标明确的验证实验。研究示范1、我们以这个小鼓为例,来仔细观察一下它在发声时和停止发声时的两个状态,把他记录下来,有同学说我虽然发

5、现它在发声的时候鼓面在振动,但是不是很明显,怎么办呢?2、我们可否借助其他物品来观察到他的振动?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呢?(提示同学们,老师还准备了食盐和小纸屑等物品,可以将食盐洒在鼓面上,如果鼓面有振动,食盐颗粒就会跳动)3、老师做示范。1、引导学生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观察来放大实验现象。2、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做示范指导,有助于学生规范记录。学生实验1、 我给同学们准备了钢尺、橡皮筋、音叉等物品,你有办法让它们各自发出声音来吗?2、 用你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并记录下其发声时的状态,使他停止发声后,再次记录下的状态,注意重点记录下两个状态不同之处。3、 发放记录单和实验材料4、 教师巡回指导

6、学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单明确记录要点,对后期对比分析,找实验证据非常关键。汇报交流1、问:谈一谈你的实验现象和你的发现?2、你发现发声的物体和振动有什么关系了吗?1、学生谈两种状态下观察到的区别。2、对比后找共同特点。学生通过实验寻找两种状态下的不同,可以发现发声的物体有共同的特征就是在振动。集体验证、总结1、 音叉在上一节我们已经使用过了,同学们都认为物体在发生的时候会振动,可是我有一个疑惑,这个音叉我让它响起来可是眼睛观察观察不到他在振动,你有办法向我展示出他在振动吗?2、 让学生上讲台演示,并实物投影。3、 请同学来谈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互相补充1、 学生思考回答:可能提出:去摸一下

7、、用物体靠近它、让他接触水面。2、 学生上台操作,全班填写记录单3、 学生思考后回答,相互补充、填写实验记录单的验证结果。增加一个全班性实验,集体观察,有助于将个体思维上升为集体思维,确认验证成功。联系实际1、我们身上也有一个器官可以发声,它能让我们很自如的和同伴交流,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在身体的那个部位?2、出示更多可以物体的物体,让学生来判断下它发声是由于谁的振动?(课件展示)1、学生回答将学习成果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有助于巩固学生所学,也可以体现科学本身也来自于生活。附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班级: 姓名: 组号: 学生实验记录表实验方法观察并描述物体在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状态实验现象(画图并用文字说明)物体名称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物体停止发声时的状态鼓鼓面在振动,绿豆跳动鼓面静止,绿豆静止不动钢尺皮筋音叉我的发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点物体不发声时的共同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