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11CD-RW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

油条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18.50KB
约17页
文档ID:1150405
【2017年整理】11CD-RW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_第1页
1/17

CD-RW驱动器,CD-RW驱动器的类型和外部结构1.CD-RW驱动器的类型根据CR-RW驱动器的外形,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根据CD-RW驱动器的接口,可分为IDE接口、SCSI接口、并口、USB接口、IEEE 1394接口等几种还可根据CD-RW驱动器的速度来分,CD-RW驱动器的速度有三项指标:写入速度,擦除并重写速度和读取速度例如,52×32×52,代表52倍速写CD-R,32倍速擦除和写CD-RW,52倍速读CD-ROM2.CD-RW驱动器的外部结构CD-RW驱动器的外观与CD-ROM驱动器几乎一样,其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插孔的作用,背面的接口,也都与CD-ROM驱动器相同,如图9-5所示CD-RW驱动器的工作原理1.CD-R的工作原理CD-R盘片是在聚碳酸酯制成的片基上喷涂了一层染料层在刻录CD-R盘片时,通过大功率激光照射CD-R盘片的染料层,使部分染料受热分解当加热到临界温度时,在染料层上形成一个个平面(Land)和凹坑(Pit),被烧录过的区域产生了化学反应可以反射光,而没有烧录过的区域则无法反射光驱在读取这些平面和凹坑的时候就能够将其转换为0和1信号由于染料层分解后不能复原,这种变化是一次性的,所以CD-R只能写入一次,不能重复写入。

CD-R盘片的结构,如图9-6所示2.CD-RW的工作原理CD-RW盘片的记录层被两层电介质层夹在中间,电介质层的作用是,在写操作时,吸收从相位改变层发出的额外热量在CD-R盘片有机染料记录层的位置上,CD-RW盘片使用一层银、铟、硒或碲的晶体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在不同的温度下能够呈现出结晶和非结晶两种状态,等同于CD-R的平面和凹坑当刻录和复写时,CD-RW驱动器通过发射不同强度的激光,让晶体混合物在这两种状态之间相互转换,达到重复刻写的目的由于CD-RW盘片具有这种热转换性,因此可以反复改变记录层的晶体状态,达到多次重写的目的CD-RW盘片的结构如图9-7所示刻录机刻录过程,刻录一盘空白的盘片的时候,不管以何种方式或格式刻录数据,刻录机都会预先读入数据到缓存(Buffer)中,当刻录机的缓存存满的时候,刻录机就会开始执行刻录数据的动作,缓存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数据供给刻录机才能保证刻录的顺利完成但是数据传输给刻录机缓存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容易造成输入的速度跟不上刻录机的写入速度,如果缓存中数据被耗尽,此时就会发生Buffer Under Run(缓存欠载)错误,这样就会刻录失败,盘片报废。

其他存储设备,刻录机缓存,盘片,CD-RW驱动器的主要技术参数,1.读写速度刻录机共有三个速度指标:刻录(写)速度,复写(擦)速度和读取速度,其中前两项速度指标是衡量刻录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刻录速度是指刻录机向CD-R写入数据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倍速复写(先擦后写)速度是指刻录机向CD-RW上写入数据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倍速读盘速度就是作为CD-ROM驱动器使用的速度一般在刻录机的面板上都标注有这三项指标,如“52×24×52”的字样,分别表示这个刻录机的刻录速度(CD-R)、复写速度(CD-RW)和读取速度(CD-ROM)缓存容量,为了保证刻录的质量,在高速刻录时除了要求使用优质CD-R、CD-RW盘外,刻录机的缓存容量也十分重要,因为在刻录时数据先要写入缓存中,再刻录到光盘上如果缓存里的数据用完了,后面的数据又不能及时补充,就会导致缓存欠载(Buffer Under Run)情况的发生,造成刻录失败因此理论上刻录机的缓存容量越大,刻录时的失败率就越小防止缓存欠载技术,防止缓存欠载(Buffer Under Run-Proof,简称Burn-Proof)技术现在最著名的有5种,分别是理光公司提出的Just Link、三洋公司提出的Burn-Proof、飞利浦公司提出的Seamless Link、OAK公司提出的Exact Link(无缝焊接)和Super Link技术。

防缓存欠载技术从根本上消除了缓存欠载的隐患读写方式,刻录机目前的读/写方式有4种:CLV、Z-CLV、CAV和P-CAV,,CLV(恒定线速度)读取盘片内圈和外圈时的数据流量相同,想要达到这个要求,主轴电机就必须不断地改变转速,读内圈数据时转速高,读外圈数据时转速低   CAV(恒定角速度)主轴电机的转速恒定不变,读取内圈数据时数据流量较低,读取外圈数据时数据流量较高   P-CAV(局部恒定角速度)则是将以上两种方式的优点结合起来,在读取内圈数据的时候采用CLV方式,读取外圈数据的时候采用CAV方式   Zone-CLV(区域恒定线速度)应用在高速刻录机上,也简写Z-CLV;在刻录时,是将一张刻录盘由内到外分成数个区域,刻录时以区域为单位逐步提升速度,同一个区域内的刻录速度是恒定的,这样可以在刻录机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再将速度提升到更高的阶段,避免了马达转速过高带来的不稳定因素,防尘设计,由于刻录机的激光头是水平向上发射聚焦激光束来实现刻录的,进入刻录机的灰尘一旦落在激光头上就很容易被烧结,造成激光束聚焦不良直接影响正常刻录因此,有防尘设计的刻录机是我们应该找重考虑的Firmware,Firmware又称固件,它对于CD-R/RW刻录机的关系就如同BIOS和主板的关系,每种型号的CD-R/RW刻录机,都有其专用的Firmware。

大多数刻录软件都根据Firmware来辨认刻录机的品牌和特性内置与外置的选择,从结构形式分有内置和外置两种内置:节省空间、价格较便宜;外置有较好的散热性,独立供电,便于携带,但价格较高    根据放置盘片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托盘式和插入式托盘式:与普通的CD-ROM完全的一样;插入式:是用一个专门的盒子来装载CD-RW盘片,刻写的时候插入到刻录机里面,有较好防尘性能接口形式,主要有:IDE、SCSI和并口三种   IDE接口:与IDE硬盘接口相同,价格便宜安装内置刻录机就象安装硬盘一样简单;   SCSI接口:性能稳定,刻录的速度较快,但是需要附加一块SCSI控制器,安装较复杂,价格较贵;   并行接口:分为SPP、EPP和ECP三种,安装时应注意模式的设置,其中使用SPP、EPP高速模式时,刻录机才能达到6速读取,2速刻录刻录方式和存储方式,目前刻录机的刻录方式主要有整盘刻录(Disc At Once,DAO)和轨道刻录(Track At Once,TAO)两种整盘刻录是一种光盘对光盘的全盘复制方式,刻录完成后,无法继续追加数据轨道刻录方式是将用户指定的目录或文件,逐步写入CD-R或CD-RW中,并允许用户不断追加数据直至将光盘容量用完。

这种刻录方式能给予用户最大的刻录自由度,因此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刻录方式,但是每一次刻录数据时需在首尾写入Lead In和Lead Out标记,因此会额外消耗约20MB的光盘空间另外,Packet Write(封包写入)方式可以像使用软盘、硬盘一样使用CD-R/RW,可以任意对盘片进行复制、改名、移动、删除等操作兼容性,首先是对盘片的兼容性盘片是刻录数据的载体,包括CD-R/RW盘片CD-R盘片根据介质层不同可分为金盘、绿盘和蓝盘三种好的刻录机对各类盘片都应有好的兼容性此外,还包括刻录方式的兼容性,例如,是否支持Audio CD、Photo CD等多种光盘格式,是否支持DAO、TAO、Packet Writing等多种刻录方式,尤其是,是否支持增量包刻写(Incremental Packet Writing)的刻录方式该技术允许用户在同一条轨道中多次追加刻写数据,提高了CD-RW盘片的使用效率和刻写的稳定性还有就是格式兼容性目前的主流刻录机一般都支持CD-ROM、CD-R/RW、Audio CD、CD-ROM XA、CD-I、CD-Extra、Mixed Mode、Photo CD、Video CD、CD Text等多种数据格式。

刻录的光盘也能被大多数CD-ROM、CD-R/RW、DVD-ROM驱动器,甚至家用VCD/DVD机读取,具有较好的数据兼容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