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03472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作文之期中测验作文跑题能的几分19 / 19 作者: 日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期中考试作文跑题能的几分【篇一:期中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期中考试作文评分标准: 切入分34分 1、审题不准或中心不明确或文体不明(主要是议论和记叙比例不协调) 27-32分 2、审题准确,中心明确,但全叙述(流水账)没有记叙3233分 3、审题准确,中心明确,有记叙,语言规整不浮夸(浮夸指多网络语言或调侃阅卷老师等)34、35分 4、有合理细节描写,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35、36分 5、有精彩的细节,语言优美,文章生动活泼或情感动人 6、在以上基础上,文章写出了深度或有一些有深度的思考 注: 1、材料新鲜

2、,议论独出心裁,可适当提高一个档次 2、议论文结构清晰有逻辑性可循可适当提高一个档次 2、议论与记叙的安排失当,33及以下 4、简单罗列事实,事实之间缺少逻辑关系33、34分 3、演绎材料3235不等,35封顶,视语言和文章结构定 4、编写故事若穿凿的痕迹太过明显,不自然32、33分 5、借动植物为喻,若行文不自然,不太符合常识,32、33分 6、卷面不整洁扣一分 37、38分 38以上【篇二:由期中考试“跑题”引发的思考】 由期中考试作文“跑题”引发的思考 滕州市大坞镇刘庄小学 张慧萍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我班学生成绩还不错,但我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全镇统考,共同阅卷,由我来改作文。本以为这

3、是我的强项,就欣然答应。像往常改自己班里的试卷一样,准备开始欣赏美文,一连翻了几张,哪曾想,看到的都是一个个乱糟糟的钢笔字,一篇篇跑题的习作,此时此刻,我感到分给我的这项阅卷任务,我越来越无法胜任。不知道是我的要求太高,还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太差。总之,我无从下手,无法评判。全扣,好像是不近人情,少扣,又不合情理,我心里好矛盾。多好的作文考题啊,只要稍稍用点心,就不会出现“跑题”现象。本次其中考试,我分析了四、五、六年级的语文试卷,重点看了课外阅读和作文,发现作文的命题都与阅读实践有关系。比如五年级的阅读是看桥人,习作展示的题目就是与阅读有关的考题。内容是:一座铁路桥成了村民和看桥人之间的友谊桥。

4、人与人之间还有各种无形的“桥”,沟通了彼此之间的尊重、谅解、信任、关爱。你和家人、朋友、同学或老师之间因为什么事架起了这样一座桥?写写这一、两件事,抒发你们之间真诚的情义。以“桥”为题,注意中心明确,事例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我感觉学生跑题的原因是根本不会审题,或者是没有审题。今天我在讲评试卷的时候,针对这次作文命题,对学生的审题又一次进行了训练。我让学生再一次默读这段文字,用笔标出关键词,或者那些地方给你了提示。学生标了“友谊桥”“无形的桥”“尊重、谅解、信任、关爱。”“你和家人、朋友、同学或老师”“一两件”等。有的同学还把“桥”的双引号也标上了。我巡视着,感觉学生都在认真审题,且很会审题,难

5、怪我班学生没有写跑题的现象。 每次刚刚考完语文,我们就听到有些学生在那儿叫冤:“啊呀,又看错了,偏题了!”我们也经常听到家长这样说:“啊呀,我家小孩没有看清题目,结果作文写偏题了!”似乎这样说,孩子和家长心里就好受一些,或者感觉有面子一点。可事实上,孩子就因为作文没有审好题,这次语文考试就考砸了。不仅作文没有考好,整个语文成绩都拉下来了。非常让人遗憾。是的,仅仅因为没有看清楚题目,导致作文没有写好,非常可惜。因为孩子平时写作文还是不错的。这次考试作文没有写好,并非因为孩子的能力问题,而是因为粗心大意,没有审清题目。然而,真的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没有看清题目吗? 实际上,审题本身也是一个能力问题

6、。有的孩子就是不会审题,或者审题老是出错。我们如何引导孩子仔细审题、正确审题呢?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审题?审题,就是仔细分析文章的题目及其有关要求,搞清楚题目的意思,弄明白相关的限制和要求。只有审题正确了,才能使我们的文章围绕题目来写,才能做到使文章切题,避免偏题、离题的失误,保证文章的质量,取得高分。 我平时很重视写作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审题是第一步,然后是扣题而作,最后不要忘记点题。当然,对于写作教学一句两句是讲不完的,今天就不在展开去说,仅针对审题而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审题的方法是最重要的。如果审题不对,再多的写法方法均都是无用功。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

7、一个步骤。同学们,写好作文,请从审题开始。【篇三:2014-201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作文评分细则】 2014年11月20日,郑州空气污染指数爆表,网友“大花猫”通过网络发布致郑州市长马懿的公开信,信中写道:“清洁的空气,对市民来说,好像是奢侈的珍馐佳肴”,“我们这些普通市民,对你和你的政府对雾霾的治理非常不满。你可能听不到,许多人都在埋怨你,指责你,谩骂你!” 针对市民写公开信事件,11月23日,郑州市长马懿在政府官网回应治霾公开信:虽然治理大气污染是一个历史过程,但政府责无旁贷。将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立意自定,议论文,标题自

8、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本题与近三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大致相似,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材料的性质(类别)是事实(时事素材)类。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要求写作。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 网友通过网络公开信表达对市长和市政府治霾不力的不满和批评。 2. 郑州市长马懿在政府官网上代表政府表明不推卸责任的态度和要扎实治霾的决心。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1.材料中的“空气污染”(治理雾

9、霾)的上位概念是“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网友代表了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市长马懿代表了政府部门(官员) 2. 第一段话的含意是: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和在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时政府部门(官员)的表现,应持怎样的态度和采取怎样的行为。第二段话的含意是:政府部门(官员)应如何妥善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应如何应对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对自己的建议,批评,指责,甚至谩骂。综合两段话的含意是: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和政府部门(官员)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问题)”和在这些事务(事件、问题)相互的表现,

10、应持怎样的态度和行为。 二、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面对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 1 的态度或行为”去谈。 符合题意(36-60分;按文章的表达能力可分两等,一等48-60分,二等36-47分) 只要围绕“面对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来谈,无论是从“政府(官员)”的角度,还是从“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角度,谈态度或行为,都属于符合题意。单从“空气污染(治理雾霾)角度谈“ 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属于符合题

11、意。 判断学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要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指的是“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这是一个核心范围;两个基本点,一是“政府(官员)态度或行为”,二是“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 如果从“内容”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点”,主要是指“空气污染”,如果从“含意”的角度立意,“一个中心”主要是指“社会公共事务(事件)”但是谈其他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最好都要从作文材料中的“空气污染”谈起。 基本符合题意(26-35分) 如果只是开头、结果或文中其它部分提一下“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主体部分与“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无关;或者

12、仅仅谈“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没有联系到两个基本点之一,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在三等给分。 如:有学生立意为:要勇于接受言辞激烈的批评。在分析论证时,所举事例都是个人如何接受他人言辞激烈的批评。这就属于扩大写作范围,主体部分与“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无关。 (补充:学生在立意和行文中可以不出现“社会公共事务(事件)”这样的词语,但内容上和表述上必须符合“社会公共事务(事件)”的内涵。) 偏离题意(25分以下) 离开“面对空气污染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而谈“选择”“面对”“客观”“辩证”“理性”“多角度看问题”等,属于偏

13、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词语,如“网络”“公开”“历史过程” “扎实”等,但若不联系“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或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的态度或行为”,则为偏离题意。 三、关于角度选择和参考立意 考生可以从从“政府(官员)”,“公民(公众、市民、群众、百姓)”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或综合二者,各角度之间没有优劣之分;考生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各角度之间没有高下之分。 (一)从“政府(官员)”的角度: 1.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应以民为本,敬畏民意。 2.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应直面问题,不逃避

14、责任。 3.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应有担当的勇气。 4.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政府(官员)应虚心接受民众的批评。 5. 其它立意。 (二)从“公民(市民、群众、百姓)”的角度: 1.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公民(市民、群众、百姓)应勇于承担起监督的责任。 2.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公民(市民、群众、百姓)应有足够的参政议政意识。 3.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公民(市民、群众、百姓)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是时代的进步。 4. 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公民(市民、群众、百姓)监督政府工作不妨多一些理解和理性。 5.其它立意。 (三)综合角度: 1、妥善处理社会

15、公共问题(事件),既要公民(市民、群众、百姓)的积极推动,更要政府的积极改变。 2、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批评者(公众)应理性,被批评者(政府或官员)应虚心。 3、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事件),人人有责。 4、面对社会公共事务(事件),公民(市民、群众、百姓)积极参政议政,政府(官员)广开言路,听政于民应该成为新常态。 5.其它立意。 特别说明:凡在原材料基础上进行续写或扩写,总分一般在37分以下。 【标杆文】 1号文 何为真正负责任的政府 因不满市政府对雾霾日治理,郑州网友在网上以公开信形式指责市长马懿及其政府。事后马懿公开回复该信,表示“将从现在做起,扎扎实实推进。” 马懿的言行引来众多网友吐槽,调侃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嘲讽者亦有之。大意都是被控诉后才急忙补救,空气污染指数爆表后才打算从现在做起,扎实治理。这委实不能说是一个负责任的官员和政府之所为。 对以上网友的吐槽,我深表理解,却并不完全认同。 在我看来,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理应时刻以百姓的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