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024294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328.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轮期末复习专题一生活与消费(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搞好知识专题复习,继续狠抓基础知识 (1)夯实基础,整合知识,构建体系。 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达到熟练掌握。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体系性和综合性,达到会整合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一轮复习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性、综合性是不够的,第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这个问题。,2018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知识体系分为大体系和小体系,大体系是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的知识体系,主要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小体系是按考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构建形成。 我们应该先构建小体系,再由许多小体系整合为大体系。要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在

2、知识的系统中来把握,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握、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根据题目的设问,正确运用知识,多角度、多层面地整合知识,灵活地迁移知识,在题目规定的情境问题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着重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 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不可能像第一轮复习时那样按课、节、框题逐一复习。第二轮复习要突出主干知识,高考试题主要是针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一是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包括记忆和理解),二是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主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教材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即教材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和重要原理。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热点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凡是能和经济、政

3、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基础知识都是应着重掌握的主干知识。,(3)要重视教材 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 问题探究和题目解析时,所运用到的知识都要回归教材,都要往教材上靠,在教材中“寻根”。联系社会热点时,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也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 总之,熟悉教材,把握教材,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适应高考之千变万化,这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总体结构 总体目

4、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 资源配置的两个机制:市场调节(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 市场三大主体:国家(政府) 企业 个人(消费者、劳动者、投资者) 消费侧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供给侧四大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创新 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经济发展五项要求:实施科学宏观调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消费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消费什么(商品);用什么消费(货币);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怎样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四个关键词:商品、货币

5、、价格、消费,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宏观生产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资金筹集方式等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分配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一个制度分配制度;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两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四种财政收入形式;四种违反税法行为;六种财政支出形式;六个基本概念按

6、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交换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经济活动(即交换)的背景与舞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2知识体系: (1) 市场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 + 科学发展观; (2)国际环境: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应对之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2、重视发挥消费的作用:扩大内需,内生动力 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的 提升,走出去战略,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宏观调控:财政、税收,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释放市场活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济生活近年的高考试题都是紧紧围绕

7、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来设置的。考查的水平提高,形式更加灵活,思维深度进一步加深。,经济生活命题的特点、规律,1、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以及核心概念的考查,主观试题越来越强调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二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整体结构 (一)一条主线:消费(解决为什么生产的问题) (二)四个关键词:商品、货币、价格、消费 (三)知识体系: 1.消费什么-商品; 2.用什么消费-货币; 3.用多少货币消费:价格; 4.消费一般知识 注:备考策略请看创新方案,二重点难点分析,一、商品,1、商品的概念:,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价值(社会属性),3、商品交换:,商品交

8、换的实质:,商品交换的发展形态:,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反比,正比,劳动产品,用来交换,(物物交换),交换劳动,商 品,二、货币,货 币,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概念:,货币的本质:,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货币,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需要现实货币),其他职能:,货币形态的变化:,正确对待货币,3、金钱不是人生的唯一目标,人生还应有更多的追求。,货币数量的计算,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一般等价物,贮藏职能、支付手段、世界货币,金银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1、货币是财富的代表,生产和生活

9、都离不开货币。,2、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如何判断货币在执行哪种职能:抓“关键词” 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 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场交易”等词汇。 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汇。 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词汇。 世界货币:多用“购买外国货”、“国际收支”等词汇。,注意: 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支付手段:时间差(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纸币,纸币,纸币的优点:,纸币的定义:,国家和纸币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通货膨胀,现象:,危害:,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避免磨损,国

10、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纸币贬值!,直接影响人民生活+冲击社会经济秩序,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央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银行利率,财政支出,税收,调高,调低,增加,减少,减少,增加,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积极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最常用的经济政策,其它经济政策,价格政策,汇率政策,经济政策,经济计划,经济手段,三、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外汇外币),汇率,外汇汇率,升高:

11、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外币贬值,跌落:人民币贬值、外币升值,稳定人民币 币值的意义,对内: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外:有利于稳定世界金融秩序,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外汇和汇率,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动,2.人民币币值变动的影响,三、价格,价格,天气、地域、习俗、等,影响,供求关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 值,决 定,影响,生活,生产,价值规律,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影 响,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表现形式,正比,社

12、会劳动生产率,反比,反比,1、一般来说,物价上涨,减少需求。 2、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 3、对互为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影响,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就是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正 比,影响生活:,对不相关商品的影响: 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影响, 还受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互为替代品:A、B 互补商品:甲、乙,影响生产:,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价格变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价格变动对某商品的影响: 价格越高,对该商品需求量越少; 价格越低,对

13、该商品需求量越多。,(需求曲线),(供给定理),经济生活中的价格曲线,1.价格变化的原因 设问模式:某商品价格不断上涨(下降)的原因? 答题模板:价值+供求+纸币发行量+市场的缺陷+国家经济政策 答题要素: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纸币发行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下降。 市场的缺陷: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滞后性,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 国家经济政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

14、保持物价稳定。,答题模板,2.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四、消费,3、恩格尔系数大小与 生活水平高低的关系,消 费,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目的,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钱货两清消费,交易方式,贷款消费,租赁消费,1

15、、消费结构的含义,2、恩格尔系数,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心理因素:,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入为出 适度消费,避免盲从 理性消费,保护环境 绿色消费,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收入状况: 当前可支配收入 未来收入预期 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的因素,1、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收入,收 入,基础和前提: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还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成反相关关系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物价 购买力 消费水平 物价 购买力 消费水平,2、其它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物价;商品的性能、 质量、售后维修、服务态度;消费心理;等,影响消费的因素,生产与消费,1.影响消费的因素 设问模式: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答题模板:收入(当前、未来和差距)+物价+其他因素 答题要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未来收入预期也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 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广告和国家经济政策等。,答题模板,2.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设问模式:请从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考虑,我国应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答题模板:国家(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收入公平、社会保障、开发市场、市场监管)+企业+个人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