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022655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高考文言文断句【刘希国】(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断句 考 情 分 析 考 点 梳 理 提 分 技 巧 专 题 训 练 2 3 4 1 考 情 分 析 新课标考试大纲表述为:“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能力层级为 B级。有些试卷要求考生给 文言文断句,可以看作“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另一种考查形式。分析考试大纲及近几年各 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 (1)文言文断句是训练学生语感、培养综合的文言 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成为文言文阅读测试 中较重 要的的命题形式。 (2)前几年,文言文断句只在少数省市高考试卷中出 现,2014年课标全国卷、北京卷、浙江卷、湖南卷 、重庆卷、四川卷等都进行了断句考查。2015年 继续出现。 考 点 梳 理 【解

2、析】 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 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 ”“休烈”等专有名词。再利用文言虚词、句子结 构等断句,如文中“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 的重要参考因素。 【 答案】 D 考查角度(二) 文言文断句划分题 【例题2】 (2014高考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 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原文见第五节)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 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解析】 “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 表明了层次,然后借助动词和一些虚词来断句。

3、【 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 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 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 /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提 分 技 巧 文言文断句是文言文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较翻译 句子要容易一些。文言文断句有以下方法。 1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 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断句时要先找出名词、代词, 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 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 果。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 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

4、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 先用全称:“初,鲁肃闻 刘表卒。”以下“肃径迎 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例题3】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句中共有三个名词:湖阳公主、帝、朝臣。意思是 湖阳公主刚死了丈夫,帝要为她物色一个丈夫,想 要了解她本人的意思。 断句: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1(2012高考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医 扁 鹊鹊 见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鹊 请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鹊 扁 鹊鹊 怒 而 投 其 石

5、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则 君 一 举举 而 亡 国 矣 。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联 系前后文,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其中的 某些标志词,如“则”、“也”等,必要时可以直 接凭意思和修辞等断句。 【 答案】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之/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 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 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如此知秦国之政也/则 君一举而亡国矣 2抓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

6、助 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 中心,找前 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如: 【 例题4】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 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 断句: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 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2012高考湖北卷)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 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魏 舒 身 长 八 尺 二 寸,不 修 常 人 近 事 少 工 射 入 山 泽 每 猎 大 获 为 后 将 军 钟 毓 长 史 毓 与 参 佐 射 戏 舒 常 为 坐 画 筹。后值

7、朋人少,以舒 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要揣 摩句意,找出动词及施事者。“不”是副词,那么 “修”就是动词,“修”是“学习”的意思,要带 宾语,因此“常人近事”后要断开。“工”有擅长 的意思,后面要有宾语,因此到“射”要断开。“ 入”的宾语只能是“山泽”,故此处要断开。“大 获”是“猎”的结果,因此在“大获”后要断开。 “为”是动词,“后将军钟毓长史”是其宾语, 此处应断开。“与”是介词,“参佐射戏”是其宾 语,故“射戏”后断开。最后在“画筹”处断开。 【 答案】 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

8、/为 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 【参考译文】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学习平常人当前的事。年 少的时候就擅长射箭,进入山林沼泽中,每次打 猎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做了后大将军钟毓的长史 ,钟毓与参佐们射戏。魏舒替他们画筹计数。后 来遇到参与射戏的人数不足,就让魏舒来充数,魏 舒投射没有不中的,再加上他举止娴雅,几乎能把 射戏的妙处都显现出来。 3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 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 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 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确实如此 。文言文中,“

9、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 和 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 ”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 连词经 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例如: 【例题5】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木虫鱼鸟兽 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 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 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 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 之多,如果不考虑

10、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 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 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 败矣 【答案】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 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 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4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 谓”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 ,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题6】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

11、将能不各有差上问 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 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 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这段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有六处,其余的可根 据其它标志断开。 断句: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 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 /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 禽也 4用“/”给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 子 墨 子 曰 万 事 莫 贵 于 义 今 谓 人 曰 予 子 冠 履 而 断 子 之 手 足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12、则 冠 履 不 若 手 足 之 贵 也 又 曰 予 子 天 下 而 杀 子 之 身 子 为 之 乎 必 不 为 何 故 则 天 下 不 若 身 之 贵 也 争 一 言 以 相 杀 是 贵 义 于 其 身 也 【答案】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 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 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 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 /是贵义于其身也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 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如: 【 例题7】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 礼乐乐道人 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

13、 佚游乐宴乐损矣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 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 题就好办了。 断句: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 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 /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 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孟子梁惠王上 【 答案】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 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孟子 梁惠王上 6找对称,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非常注重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用 字数相同的结构。如: 【

14、例题8】 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 至身不顾廉耻 断句: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6(2014高考重庆卷)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 赡祸 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 无饥寒之色(选自六韬盈虚) 【 解析】 “所者”两句句式相同,可以准确断句;“ 存赡鳏寡孤独”“振赡之家”句式搭配整饬 ,可以找到断句处;“其也”两句对偶,可以 找到断句处。 【 答案】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 孤独/振赡祸 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 民富乐而无饥寒之

15、色 【参考译文】 憎恨的人,只要他有功劳也一定会赏赐;喜爱的人 ,有罪过也一定会处罚。好好地安抚天下所有的鳏 夫、寡妇、孤儿和独身之人,赈济因灾祸而濒临破 亡的家庭,而对待自己却非常简约,征募的租税役 夫也很少,因此,百姓富足而安泰,脸上没有表现 出饥寒的神色。 7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 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 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 乎”“安哉”“何为”等是反问句式;“ 为所”“受于”“见于 ”等是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 乎”“何(以)为”等是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 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题9】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16、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句子中的“不亦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能帮 我们做好这一题。 断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例题10】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 解答问题提供了帮助。 断句: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7(2014高考重庆卷)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 断句。 岁饥丐者接踵县无室庐以居之往往穷冬严寒蒙犯 霜雪冻饿丽 死者相藉于道矣州县倘能给数椽以安之 岂不愈于创亭榭广园圃以为无益之观美乎 (宋)陈襄州县提纲卷二 【 解析】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准确理解文段大意。 【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