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19672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高中生物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单元过关检测(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过关检测(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三种可遗传的变异的辨析2,4,112.生物育种6,7,8,123.生物进化9,10,134.综合1,3,5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2016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A.所有的变异都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但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在光镜下观察不到基因突变导致的结果,但可以观察到染色体变异导致的结果D.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但由于其是随机和不定向的,所以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解析: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自然选

2、择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光镜下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异,但两者所导致的结果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基因重组将原有基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但基因重组也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亮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亮氨酸的密码子是UUA、UUG、CUU、CUC、CUA、CUG,终止密码子是UAA、UAG、UGA)。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信使RNA的B.若1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T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

3、若2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AT,编码的氨基酸数目不变D.发生一个碱基对缺失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总是大于发生三个碱基对的缺失解析:图中b链转录出的mRNA序列为AUGCUA,结合题干中氨基酸序列所对应的密码子,判断b链为模板链;1处碱基对CG替换成TA后转录出的mRNA的密码子由CUA变为UUA,编码的仍为亮氨酸;2处的碱基对CG替换成AT后转录出的mRNA由UAC变为UUA,UUA为终止密码子,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蛋白质合成终止,肽链缩短;缺失三个碱基对导致合成的蛋白质缺少一个氨基酸,发生一个碱基对的缺失不一定引起所决定的氨基酸变化。3.(2014四川卷,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

4、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解析: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幼苗丙的顶芽经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幼苗丁,幼苗丁的未处理部分细胞中染色体为18条,分裂后期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顶芽部分细胞中染色体为36条,分裂后期染色体为72条;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

5、理隔离,戊与甲、乙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戊是新物种。4.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D)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B.突变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C.突变体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D.突变体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即AX、AY、aX、aY;突变体中A基因变成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导致的基因重组;突变体所发生的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突变体中发生了染色体易位,导致基因A和a不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6、因此它们的分离不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5.下列各项发生的变异中,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C)A.在豌豆中,控制圆粒的基因上碱基对替换后变成了控制皱粒的基因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交换C.在不同营养条件下,同一品种的花生所结的果实大小表现不同D.在寒冷的环境中,某二倍体植株经低温诱导后形成了四倍体植物解析:A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项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项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6.某植物的三对相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及其

7、所在染色体情况,如表所示。现有各种具显性性状的纯合子,为了培育纯隐性性状的植株,下列选用的植株及对应育种方法中,较为简捷可行的是(A)花色(红对白为显性)株高(高对矮为显性)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基因AaCcDd基因的位置第3号染色体第5号染色体第6号染色体A.红色矮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杂交育种B.红色高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诱变育种C.红色矮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基因工程育种D.红色高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单倍体育种解析:选用“红色矮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利用杂交育种的方法,第二代即可出现目的植株,操作也较为简单。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

8、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等,能否得到目的植株还是未知;基因工程育种操作繁琐;选用“红色高茎窄叶植株、白花高茎窄叶植株”,再利用单倍体育种不可能得到目的植株。7.团头鲂(2n=48)是我国一种名贵淡水鱼类,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杂合子,少数为纯合子。新培育的团头鲂(C)A.与野生团头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C.杂合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基因重组D.纯合子的基因型都相同解析: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低温处理的次级卵母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其与原

9、来的团头鲂都是二倍体,包括48条染色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杂合子的原因是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若不发生交叉互换,新培育的团头鲂就是纯合子,且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不同,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8.将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幼苗(品系甲)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植株幼苗(品系乙),将品系甲、品系乙在同一地块中混合种植,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一代,得到它们的子一代。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C)A.品系甲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品系乙植株为纯合子B.在品系乙植株

10、发育过程中,细胞进行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C.将品系乙植株上所结种子单独种植,矮茎植株占1/36D.品系甲、品系乙混合种植后,产生的子代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四倍体解析:品系甲Dd为二倍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DDdd是四倍体,其中含有等位基因属于杂合子;DDdd(品系乙)可正常进行细胞分裂,会形成纺锤体;豌豆为自花受粉,品系乙能产生1DD、4Dd、1aa三种配子,自交后代矮茎aaaa概率为1/61/6=1/36;豌豆为自花传粉植株,品系甲、品系乙混种不会出现三倍体。9.(2016辽宁葫芦岛期末)在某一个自由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等位基因A和a为完全显性,但A纯合致死,种群中显性个体只占总数的

11、36%。则(D)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B.该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小于显性基因的频率C.该种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A的频率逐渐增大D.若该种群个体自交,则后代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说明该种群进化了解析:由于种群中A纯合致死,所以繁殖一代后,其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由于A纯合致死,所以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会逐渐升高,导致隐性基因的频率高于显性基因的频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则该种群进化了。10.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为刚迁入时和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B黑色、b灰色、B1黄色)。下列推测正

12、确的是(B)A.三个岛屿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也存在生殖隔离B.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C.甲、丙两个岛屿的相同环境决定羽毛颜色朝着相同方向进化D.乙岛屿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B1基因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的鸟迁到乙、丙两岛后存在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因此鸟类迁入新岛屿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共同进化;分析题图可知,甲岛种群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丙岛种群在进化过程中B基因频率逐渐降低,b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两者进化的方向不同,因此生存的环境不同;基

13、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016河北正定测试)(14分)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中的一个赖氨酸发生了改变。根据以下图、表回答问题:第一个字母第二个字母第三个字母UCAGA异亮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U异亮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丝氨酸C异亮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精氨酸A甲硫氨酸苏氨酸赖氨酸精氨酸G(1)图中过程发生的场所是,过程叫。(2)除赖氨酸以外,图解中X是密码子表中哪一种氨基酸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3)若图中X是甲硫氨酸,且链与链只有一个碱基不同,那么链不同于链上的那个碱基是 。(4)从表中可看出密码子具有的特点,它对生物体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是 。解析:(1)过程为翻译,

14、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过程是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2)由赖氨酸与表格中其他氨基酸的密码子的对比可知,赖氨酸与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精氨酸的密码子相比,只有一个碱基的差别,而赖氨酸与丝氨酸密码的差别有两个碱基,故图解中X是丝氨酸的可能性最小。(3)由表格可看出甲硫氨酸与赖氨酸的密码子,链与链的碱基序列分别为TTC与TAC或AAG与ATG,差别的碱基是A或T。(4)表中显示,有些氨基酸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决定,即密码子的简并性,当基因中的碱基对改变时,若转录出的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这样可以避免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增强了密码的容错性。答案:(每空2分)(1)核糖体

15、转录(2)丝氨酸要同时突变两个碱基(3)A或T(4)简并性增强了密码容错性;保证了翻译的速度(从增强密码容错性的角度来解释,当密码子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由于密码的简并性,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从密码子使用频率来考虑,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高时,几种不同的密码子都编码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12.(14分)棉纤维白色(B)和红色(b)是一对相对性状,育种专家发现深红棉(棉纤维深红色)的基因型为bb,其单倍体植株为粉红棉(棉纤维粉红色),粉红棉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单倍体植株棉纤维少,产量低。为了获得产量高的粉红棉新品种,育种专家对深红棉做了如图(和为染色体)所示过程的技术处理,得到了基因型为b(右上角字母表示该染色体所含有的基因,没有字母表示该染色体不含此基因)的粉红棉新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