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01502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19中考历史高分复习 七下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9单元 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习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七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明清时期的政治更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37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在全国结束元朝统治并在应天(今南京)称帝的历史人物是()A.努尔哈赤B.朱元璋C.皇太极D.李世民2.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3.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了左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A.强化封建皇权B.便于传达中央政令C.监视官民D.控制国家兵权4.2017娄底 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行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削弱

2、地方行政权力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5.为了监视官吏、镇压人民、加强皇权,明朝设立了()A.厂卫制度B.丞相C.驻藏大臣D.宣政院6.2018百色 明朝时期,科举考试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出题,发挥题意也以集注为依据,以“八股”为应试文章的程式。此举()A.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才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严重禁锢知识分子的创新思维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材料二经过春

3、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1)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所示是我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魏晋

4、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时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材料二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顾炎武(1)根据材料一,简要梳理中国科举制的主要发展历程。朝代发展概况设置进士科唐朝进

5、士、明经最重要;殿试、武举开始;重诗赋宋朝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地位明朝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文体是 (2)科举制度在明朝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有哪些?结合材料二,谈谈“八股”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参考答案【实战演练】1.B2.D3.A4.C5.A6.D7.(1)图一:三省六部制;图二:明朝。(2)发展趋势: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8.(1)隋朝进士八股文(2)变化:明朝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危害: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第38课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600多年前

6、,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家是()A.岳飞B.郑成功C.郑和D.戚继光2.2017济南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A.B.C.D.3.2018大庆 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D.殖民扩张4.2018青岛 “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

7、、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5.2018南充 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405年1433年”“七次远航”“刘家港”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事件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B.达伽马到达印度C.麦哲伦环球航行D.郑和下西洋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中的“我”是明朝抗倭英雄()A.岳飞B.戚继光C.郑和D.林则徐二、材料分析题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

8、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摘编自习近平在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材料二明朝时期,郑和率船队七次下西洋,带去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改编自岳麓版教材七下(1)材料一中提到的明朝著名航海家,他的足迹最远到达哪里?他的远航有什么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郑和船队受到热情接待的原因是什么。8.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的联系在

9、一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三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马克思(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依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郑

10、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实战演练】1.C2.D3.A4.A5.D6.B7.(1)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航海的时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和美洲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2)交往方式和平友好;带去了受欢迎的中国特产。8.(1)起点:长安。事件:张骞通西域。(2)前提: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闭关

11、锁国政策。对贸易进行严格限制。(4)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从张骞和郑和来看)一个人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方可取得成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言之有理即可)第40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实战演练一、选择题1.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下列清朝皇帝中,设立军机处的是()A.顺治帝B.康熙帝C.雍正帝D.乾隆帝2.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是元、明、清三代共有的一个趋势。这一趋势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除宰相制度B.设立锦衣卫C.设立廷杖制度D.设立军机处3.2018滨州 下列所示内容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中央集权弱化B.地方权力加强C.皇权高度

12、膨胀D.社会秩序动荡4.2018黄石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C.大兴文字狱D.闭关锁国5.“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6.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设立锦衣卫A.B.C.D.7.2018钦州 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

13、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加强D.专制集权的强化二、材料分析题8.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朝代中央地方秦朝皇帝握有至高无上的、统治全国的权力,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设郡县,由皇帝任命行政、军事长官汉朝汉承秦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唐朝合并州县元朝中书省为管理广袤的土地,元朝逐渐形成一套行省制度明朝废,权分六部废除行省制,设清朝设立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将表格中的处补充完整。(2)上表中,这一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3)请概述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权力演变的规律。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材料二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